如何激励和打造高效团队
项目的阶段、里程碑的确定和控制至关重要,而在此过程中,如何激发项目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各自的特长、挖掘内在的潜力,是项目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的,绩效考核无疑是项目管理的必备措施,而激励则是绩效考核的关键。绩效考核作为管理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成绩和效率,考核是一种衡量的标准,奖惩则是激励的手段。
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如果仅仅把绩效考核作为管理的手段,那么不能说他是一个好的领导,只能片面的说他是老板的一个好员工,因为管理者除了管理的职责,还应该注重被管理者能力(心态、积极性、能力、特长)的提高,因为只有被管理者的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综合能力才提高了,工作成绩很可能是公司业绩的提高,而员工是企业文化积累的载体。
从被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应该用一个正确的态度看待绩效考核,考核的重点应该是阶段性个人综合能力的评估,如实的发现自己的提高和缺陷,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缺陷和不足是首先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短处,才能更好的弥补,更快的提高。
激励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去深度挖掘员工能力的手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具体内容不再详述,而激励的适度不容易把握。适度指时间、空间、方式、方法的把握,这个问题很难讲清楚,也很难评价做的多么好,通常只会发现做得有多差,但之前谁可能也意识不到怎么做才会最好,也很可能根本没有最好。
记录这些只为让自己能够意识到激励的重要性和难于把握,因为这是个很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身处被动的管理环境当中,为此要把它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意识到激励是重要的管理工作。
(一)激励项目团队的五大原则
项目经理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团队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团队奉献自己的热情。因此,不同的激励类型对行为过程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所以激励类型的选择是做好激励工作的一项先决条件。
1.原则之一:激励要因人而异
由于不同员工的需求不同,所以,相同的激励政策起到的激励效果也会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位员工,在不同的时间或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需求。由于激励取决于内因,是员工的主观感受,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时,首先要调查清楚每个员工真正需求的是什么,并将这些需求整理归类,然后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帮助员工满足这些需求。
针对员工的需求量身定制激励措施。公司提供的奖励必须对员工具有意义,否则效果不大。每位员工能被激励的方式不同,公司应该模仿自助餐的做法,提供多元激励,供员工选择。例如,对上有老母、下有儿女的职业妇女而言,给予他们一天在家工作的奖励,比大幅加薪或许更有吸引力。项目经理圈子
2.原则之二:奖惩适度
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同时增加激励成本。奖励过重会使员工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员工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惩罚过重会让员工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公司的认同,甚至产生怠工或破坏的情绪;惩罚过轻会让员工轻视错误的严重性,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3.原则之三:激励的公平性
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员工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员工,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者宁可不奖励或者不处罚。管理者在处理员工问题时,一定要有一种公平的心态,不应有任何的偏见和喜好。虽然某些员工可能让你喜欢,有些你不太喜欢,但在工作中,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不公的言语和行为。
4.原则之四:奖励正确的事情
如果我们奖励错误的事情,错误的事情就会经常发生。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具体实施激励时却被管理者所忽略。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渔夫在船上看见一条蛇口中叼着一只青蛙,青蛙正痛苦地挣扎。渔夫非常同情青蛙的处境,就把青蛙从蛇口中救出来放了生。但渔夫又觉得对不起饥饿的蛇,于是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心爱的酒让蛇喝了几口,蛇愉快地游走了。渔夫正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高兴,突然听到船头有拍打的声音,渔夫探头一看,大吃一惊,他发现那条蛇抬头正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嘴里叼着两只青蛙。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渔夫的激励起到了作用,但这和渔夫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本想救青蛙一命的渔夫,却不想由于不当的激励,却使更多的青蛙遭了殃。奖励得当,种瓜得瓜,奖励不当,种瓜得豆。经营者实施激励最犯忌的,莫过于他奖励的初衷与奖励的结果存在很大差距,甚至南辕北辙。
5.原则之五:及时激励
不要等到发年终奖金时,才打算犒赏员工。在员工有良好的表现时,就应该尽速给予奖励。等待的时间越长,奖励的效果越可能打折扣。
(二)项目经理如何激励自己的团队
激励在哪里都是需要的,对于普通员工来讲,他可能考虑不到公司长远的发展,比较难认同公司长远利益,而与公司共甘苦。这也很容易理解,大家一般都很年轻,个性强烈,做事不太考虑后果,喜欢新事物,没有家庭的压力等等,因此他们的决定往往比较随意。我有经历过的同事离职,包括我自己的几次换工作,都有一些随意。有些人,往往因为很小的事情就决定离开一个公司。
作为承担研发项目的项目经理,团队的士气和稳定非常重要,这里就探讨几条激励士气的方法:
一、工作任务的安排
安排工作任务也是可以激励士气?是的,合理分配任务可以让组员工作在愉快中。
工作任务的安排,要根据组员的能力,性格,以往经验,个人意愿,并结合项目进度综合考虑。
1、不要让一个人永远做同一件事,这样的安排违背效率原则,因为熟能生巧,大多数日本企业采取这样的风格。比如,日企里,一个专门负责文档工作的人,可能把word,excel使用的淋漓尽致,而且文档经过他的手之后,会非常漂亮,专业。 人不是机器,因此我不赞成这种做法,采取适当的频率调整组员的工作内容,会让他们更乐于接受工作。
2、工作的适当划分,这也是项目经理要重点考虑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多大为合理,这也是一门学问。
3、把那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交给那些熟练员工,让他们做重复,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会让他们觉得没趣。
4、新员工同样需要工作压力,否则他们不会成长,所以虽然相对简单的工作被分配给了后进员工,但是工作负荷要得到保证。
二、与组员同甘共苦
作为项目经理,不要把自己定位在领导的角色上,要学会与组员同甘共苦。并多参与一些技术上的工作,比如参与需求分析,高层设计,文档/代码的review, 甚至在项目进度紧,人员缺的情况下,参与一些详细设计,coding等工作。 和组员摸爬滚打在一起,可以很好地激励组员。因为在你的组员眼中,你始终是一个领导。你能和他们一起辛苦,他们会比较能认同你。
再说加班, 工作任务紧的时候,加班在所难免,不能让你的组员天天劳作,而你每天很早就回家了。我的切身体会就是,当你和你的组员一起加班到很晚,结束后,大家一起去吃一个简单的夜宵,大家会感觉很好。(当然不能每次都去吃,否则大家会认为是个负担,因为大多数时候,大家还是希望,工作完马上回家休息)。
三、为组员争取合理的利益
1. 争取公司奖励:公司有比如“优秀员工” ,“效率提升”等等奖项,要为合适的组员争取这些奖励,在公司范围内表彰,将大大促进该员工的成长。
2. 工资,奖金调整
3. 加班补助的争取
四、沟通并了解组员的情况
做你的组员的朋友,而不是领导,虽然你在他们眼中,永远都是领导,他们也会刻意与你保持距离。但是你还是积极地和他们沟通,去了解他们的情况,如果需要时,帮助他们。对于一些后进员工,项目经理要肩负起导师的角色。
五、考评杠杆作用
考评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可以说没有一个单位不实行考评。作为项目经理,你有考评权(或者考评建议权),你要充分利用这一杠杆,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组员的情况,用的好,考评可以为你的团队带来积极的因素。
请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考评永远是鼓励进步者,而不是优秀者。只要你的组员取得了进步,不管他水平多差(除非你开除他出去),你就要在考评上体现出来。那些一直表现优秀的组员,你要考虑在奖金(考虑一个人的贡献)给他倾斜,或者赋予他更有挑战性的任务。
2)对于考评比较差的员工,你一定要帮助他一起分析原因。
3)轮流坐庄,对于多个组员都表现出进步,你无法取舍时(考评比例的限制),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这虽然有大锅饭的嫌疑,但是也是必须要采用的。除非一个人特别出色,大家都心悦诚服,否则不要再项目组设定一个高高在上的标兵。
六、和组员一起设定目标
包括个人的绩效目标设定,让组员明确你们团队的目标,以及明确你们团队所在的部门(或者产品)的目标。不管怎么说, 明确的短期/中长期目标是需要的。
七、团队活动
包括体育类,聚餐,唱歌,旅游,串门等等,营造组员间融洽的气氛,对于团队战斗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时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家身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注意的事是,作为项目经理你要制定一个比较活泼,外向的组员作为组织者,你不要亲自组织。 如果这个组织者是一个美女(你们的团队宝贝),则更佳。
团队活动也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太密,不能太过强制,这样也可能让组员有压力。
八、团队文化
这一点放在最后讲,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它最重要,而又最难做。你要努力去形成你们团队文化,形成一些大家都认同,有没有形成规范的规则。 这个很难,还在研究中。
(三)项目经理管理中如何激励员工?
我们经常都忙于应付手头的工作,但保持项目的一贯性、而不是等到一年一次的检查时才临时抱佛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样做可以让公司高层对开发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团队也会更有士气。 这里有一些方法可以使得公司对你的开发项目保持热情,但请你记住,这不是什么一年才用一次的方法,也不是只用一阵子的方法,它是你每天都要用的方法。在团队中,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每个星期都肯定你的团队所作出的贡献--每周进行一次的会议和报告可以让任务有效完成,并让项目组能够按照计划运行。聪明的项目经理都知道,通过当面肯定团队成员所作的贡献能够有效地鼓舞他们的士气。每周的会议所包括的内容有: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功、克服的障碍或是学习到的新技能。包括组长在内的每个人都得胸怀感激之情。
有些人不太喜欢在大家面前接受表扬,但是如果周围的同事们没这问题,那么他们在会上也能放得开一些。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各个团队可以通过投票决定在哪里接受奖赏,比如在会议上,聚餐时或是在电子邮件中。
为了有效地激励员工,有些团队给员工们发放便利贴,让他们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成绩和他们所观察到的每个同事的成绩,(所有人使用的笔的颜色都是相同,从而可以避免暴露自己的身份)然后,这些便利贴会被收集起来,整理好后团队成员们会把上面的内容放声念出来,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鼓舞方法。
做一个好榜样 --如果要求别人按时完成任务,结果自己却没有完成,这绝对是让团队成员们泄气的一件事情。你需要在各个方面以身作则,比如按时完成任务、准时参加会议、言出必行、一丝不苟,以及在项目需要的时候加班--这一点在很多时候是最重要的。
确定项目的价值--竞争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经费的削减是企业面前的三座大山。在现在这种新情况下,管理人员必须得重新审视项目的每个步骤和过程。为高层确认项目的价值是项目经理们必不可少的工作。
但是,什么是“价值” ?最简单的答案是“更大的销量”,但有些项目并不直接与销量挂钩。实际上,对于业务中哪一块是最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各个公司给出的答案都不相同,甚至年年都不同。
典型的价值包括节约成本、降低退货率、留住客户、降低员工的流失、增加市场份额、进入一个新市场,或成功推出新产品,但其他的价值就不是这么好衡量的了,例如信誉或士气。然而,经理越是把项目的价值细化,管理层就越有可能看到这个项目的价值。精明的经理会花一些时间,让人更清楚地看到并理解项目的成功与公司之间的关系。
构思长期战略--“价值”对公司而言是短期的,而“战略”则是长期性的。只注重短期成果的经理是看不到大局的。如果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下面这几问,有助于帮你理清关系:
如果没有你的项目,战略实行得了吗?如果答案的肯定,那么这个项目或它的某些方面能对整个战略起多少促进作用呢?
如果你的项目对战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项目中是否有某个方面可以作出微调从而推进战略更快、或者更有效地实施呢?
项目里程碑(以及对它们的报告)是否反应了对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正确理解?
在工作日已然很繁忙的时候,作为团队成员或是团队发起人,你可能很难找到时间去激励项目的成员。那你姑且把这当作是一个投资吧。一个一视同仁并且得到肯定的团队会更有激情,并且能更好地工作。一个符合公司短期和长期战略目标的项目肯定会一直得到项目发起人和高管们的支持,因为不管在什么样的经济形势下对这样的项目进行投资,其回报率都是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