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一个项目管理高手,项目经理要把握的要点
(一)成就顶尖项目经理的方法
鲜花、掌声、光环、人脉,顺风顺水,人人都想成为顶尖的项目经理。
顶尖的项目经理与普通项目经理的区别,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高低,关键的是思维方式和格局的不同。
其实,成为顶尖项目经理就这5个方法:
一是正己化人。
这是从管理角度来说的,管理的境界是超越管别人,减少直接矛盾。你要具有一定的领导力,这个领导力是自己做的很好,通过自身的魅力和人格的力量来感召和带动项目成员,一起实现目标。
二是有使命感。
这是从自身的修养来说的,就是说要有价值观,你带着几百人上千人在工地上奔波,每个人的后面都是一个家庭,你要有大局,要有格局,要能意识到,使命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项目的成功,你就成就了参建的所有人。这个就是不大不小的使命。
三是具备逆向思维。
这个是认知层级,要能逆向思考,正向行动,盯着目标,争取资源整合资源调动资源,实现我们的目标。
四是懂得内求。
你想要的外面的一切,在自己的内心都能得到。我们的内心是很强大的,强大到不可思议。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绝对没错。实在不信或者没有搞懂,可以看看哈奈尔的《最神奇的24堂课》。
五是会深入思考。
这个很重要,提高洞察力。做普通的项目经理听招呼按部就班就可以,顶尖的项目经理一定要会思考,看到现象后面的东西,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打开思考的维度,想的深一点,看的远一点,计划周密点,这个没错。
(二)提升项目经理的强大气场方法
气场是一个人独一无二的名片。夸奖别人,你只需说他气场强大!想要强大气场吗?3个方法瞬间见效!
一是坚韧。
也就是内在强大自己。这是西点军校教育的核心。西点之所以名人辈出,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坚韧,不害怕失败,内心强大。
4年的时间,学习的理论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培养了坚韧的性格,他们从不惧怕命运,相信自己,积极的改变,才是我们尽快走出低运时的关键。
曾国藩的屡败屡战,源于他内心的信仰;我们的工作中遇到困难和低谷,也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坚持下来。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和内心打仗,你打败它一次,它就强大一次。就是说,如果你不跟随自己的慌乱,不放任自己,你始终坚信,你始终乐观,伴随着你强大的内心,自然就有了坚定的行为和正面的气场,这样周围的低气运就会逐步消失,而你终究成为自己的主人。
二是持续精进。
这是外部修炼,要有长远眼光,拥有格局思维。能够看得长远。人的成功从来不是一时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储备与训练,才能看到丰盛的成果。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把做事当成磨炼与修炼自我的过程。一个人想要越活越好,就必须以一颗平常心,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且永不停歇地打磨自己,精进自己,努力修炼自己。项目经理圈子
荷花定律,第29天的时候花开还不到一半,但30天的时候荷花能开满池塘!项目经理圈子
心理学上有一种思维叫做指数思维,指数思维强调坚持与复利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每个高手的成长期都会经历一段成长的平淡期,许多人如果看不到成绩就不会坚持了,但是高手却会不断精进自己,持续突破。一旦我们的成长突破临界点,我们就进入飞速奔跑地带,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把对手远远甩在背后。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是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任何前期的基础工作对于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日本寿司小野二郎他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寿司之王,这与他每天持续精进自己有关。他把每一个寿司都当做最好的艺术去面对,就是这种匠人精神日复一日持续的坚持,让小野寿司后来十年后超越同行所有人,他成就了最好的自己。项目经理圈子
三是敢于尝试:成就自己。
尝试就有机会。气场强大的人他们大都有一种强烈的意志,这种意志就是做自己的主人。这种强烈的意志带领他们去寻找机会,发现机会,从而塑造自己。
莎士比亚说:“本来无望的事,只要敢于尝试,往往就会取得成功。”项目管理论坛
冯仑曾经讲述自己当年从公务员辞职下海创业就是他们敏锐的感知新时代的机会来了,所以他们才会真正变得勇敢与果决,这也是成就他们最好的时代。
(四)怎么成为一个项目管理高手
“领导”一词有两层意思,一是带领,二是向导。领导的手指,一要为员工指路,起点睛之效;二要为员工整理头脑中的思路,起点金之效。
当一位负责人对他的手下说:“将计划落实下去。”这句话至少包含了三重含义:一,让所有人了解计划;二,让所有人明白自己负责的部分;三,让所有人都根据总体思想,计划出自己的进度。如果项目目标是单一明确的,任何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那么负责人不必过多费口舌。如果项目目标太大,牵扯的部门太多,衡量指标并不只有一个,需要考虑的情况太杂太乱,员工们会陷入“怎么做合适?这样做对吗?”的困惑中,这时候,负责人就要亲自为项目做减法,教员工切中要害。
项目的要害,就是要让员工了解到自己责任的目的是什么,关键在哪里。让他们的工作有重点,有步骤,最好做到一目了然。打个比喻,就是帮员工把头脑里的草都拔掉,只剩一条清晰的道路,只要走下去就可以达到目的地。当领导完成这项工作,员工们就能抛开猜测和顾虑,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任务之中。
这也是一种目标管理方法,旨在掌握进度、了解关键、寻找问题、调整策略的途径。在现代企业中,目标管理是公认的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这套方法重视结果而不是过程,把大目标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个月每一天的工作中,让每个员工对自己每一个月、每一天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抛开繁复的目标说明,抛开种种思考,员工们只需要每一天达成一个可实现的目标,这让员工很有成就感,也因为计划的顺利进行而感到踏实。
抓进度就靠
时间表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进度是制胜的关键,进度决定了它能否抢滩市场。高效快速是所有人的追求,将这种追求落实为一张时间表,就是抓住了项目的咽喉,让它明明白白地刻进每个人的脑海里。“时间到了,时间马上就到了!”这会为每个员工戴上一个紧箍咒,让他们不敢松懈。
时间表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功能:定时追踪。他不需要整天盯着员工,查看员工的工作状态,为可能达不到目标忧心忡忡。有了时间表,他只需要在某个时间问员工:“你按照计划完成了吗?”就能知道员工的工作状态如何。倘若员工的回答是:“抱歉,还没有。”领导者就需要询问、考察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最可能的问题可能出在员工身上,员工因为能力、情绪或自身的拖延性,没能按时完成任务。不要忙着苛责员工,先重新看一看计划的安排,也许原因是任务太过繁重导致员工无力完成,这时候需要将计划做一些调整,或者换一位更能胜任的员工接手。倘若计划没有问题,那么就需要了解员工的具体情况,批评或督促他尽快赶上进度。
最大的问题可能出在计划的漏洞或临时出现的困难上,这需要负责人协助解决。一个项目的推行不可能处处顺利,尽快解决困难才能保证整体进度,可以临时调动其他资源、人员来集中攻克难关。不论是员工和领导,发现问题不应有一刻的拖延,及时排除才能保证进度的顺利,拖延下去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大,浪费更多时间。不论出现什么情况, 尽可能不变动时间表,是保证进度的重要原则。
描述实际问题而不是
描述愿望式前景
有这样一个笑话:陆海空三个兵种的士兵聚在一起攀比,空军士兵豪气万丈地说:“我们壮志凌云!”海军士兵不甘示弱地说:“我们乘风破浪!”陆军士兵一直没怎么说话,此时才平静地说:“我们脚踏实地。”一句话,让另外两伙人气焰全无。
在一家企业内部也是如此。针对具体的项目,脚踏实地的作风应该贯彻到每一个步骤,在具体工作中,领导人不宜再过分渲染灿烂的前景,让员工们如在云里雾里。最确切也最重要的只有眼前:眼前的任务、眼前的困难、眼前的计划。所有人需要抓住的只有实际,描述实际问题,阐述实际需要,克服实际困难,在实际面前,一切愿望、计划、未来都是遥远的。
对于员工的汇报,领导也同样要以“实事求是”为要求,“我想”、“我认为”、“应该会”、“大概”一类的不确定词语必须统统剔除,员工只需汇报最真实的情况和最确定的数据,不需要表示他们的决心、不需要表达他们的愿望,前景描述是计划之前的事,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一切和项目进度无关的事,都是浪费时间。
授权和干预,做个
会放风筝的领导
“我们领导什么都不管!”
“我们领导什么都管!”
员工对领导的好坏自有朴素的标准,这标准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也没有写入管理书,却最接近真理:领导做领导的事,员工做员工的事,各自发挥作用,相互信任。也就是说,领导必须学会授权, 愚蠢的领导抱着权力不放,聪明的领导将权力切分,运用自如。
敢于授权,是明白领导的任务是管理员工,不是替员工做事。任务进程中出现纰漏,立刻指出是弥补吗?其实事情未必需要你操心,员工们有查缺补漏的能力。 部下有能力,手中的线就放长点;部下能力弱,就把线收一收。这是授权的衡量标准。时时刻刻监视对方,挑剔对方的缺点,不如不授权。
最值得警惕的不是对下属能力的担忧,而是领导的自大心态,一旦领导产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能没有我”、“公司离了我根本转不了”的错觉,很容易产生包办思想。同样的,授权后不闻不问的做法也不可取,让部下自由发挥是好事,但领导才是任务的责任人,担负着指引目标、监控进程、取得成果等一系列责任,领导必须保证任务过程中不出现偏差,为最终的结果保驾护航,这才是可取的做法。
还有一种领导让人无奈,这类领导不自大,和蔼低调,就是从不愿授权。他们不授权的原因是觉得,某件任务由他来做,只需要半个月;倘若交给部下去做,则需要一个月,也许他还要花上三天时间亲自教导部下如何做。他们不愿意浪费这种时间,结果就是凡事亲力亲为。这种领导对领导的概念认识不清,不明白花三天进行教导,今后可能会为自己省下三十天、三百天的时间。
还有一类领导总是担心下属大出风头,担心自己的地位被削弱,这是领导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宽大的心胸,只会将自己局限在小圈子里,最终影响自己的发展。记住一句话:比你强的人不会被你困住,比你差的人不会比你走得更快,一个领导者应该关注的不是谁取得了什么样的地位,而是如何提高自己,保持、巩固、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