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七个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总结与反思,成败皆有原果

[ 日期:2019-4-30 ]

恒佳PMP培训中心

(一)项目管理的一些反思

简单复盘下最近几个版本迭代的工作:
先说结论:
1.     在项目的开发和进展上,大部分时候是符合预期的
2.     上线后的用户反馈并不是很满意,总是会出现奇奇怪怪的bug,有的影响到用户体验,有的没有。事实上,我觉得这些bug在测试的时候谨慎一点是完全能够避免的。当然,已经很久没有出现文字错误,换行错误这样的错误了。
3.     基本上每一个版本都前松后紧,对于任务的时间节点,缺少控制。

从这几个版本来看,每个版本的迭代周期为4-5个星期,前2-3个星期做开发,后面的一个星期用来测试和预发布环境测试,最后一个星期用来上线和做上线后的扫尾工作。一般来说,上线后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好在问题一般出现在后端,是上线遗留问题,基本在上线后发现了问题,可以很快处理。
这样的线性流程会带来部分问题,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发过程,前松后紧,在开发的前期,总是出现,部分开发人员没有按照进度完成需求,到了项目后期,只能砍需求或者将需求草草完成。这两个处理方案,都会带来问题,砍需求的话,比较直接就是项目没有按照预期完成。而第二种处理方案则是导致项目质量变低,需求没有最大范围和限度内完成,同时质量较差,容易有其他的问题,浪费测试和开发的资源。
2.     没有很好的使用敏捷的开发方式,将测试的放在最后,也同样会引入两个问题,比较直观的问题是,测试的时间不够,测试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就很容易在上线后暴露出其他的问题,其次就是有些设计的逻辑问题或者不合理的规划,没能很早的暴露出来,而是在后期才暴露出来。
3.     因为对项目的把控力度不够,资源也没有很好的被利用起来。例如,前几周的时候测试的资源就是闲置的,或者开发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工作,工作没有全部完成而是一块一块。

为了解决以上的几个问题,我们引进了敏捷开发里面常用的,看板和sprint,每个周期的任务在开发前计划好,在任务的安排上也不再是之前的前松后紧,而是替换称为了前紧后松,当然这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前紧后松,而是在可以预见的周期内对需求和用户故事进行安排,而后面的周期内,则主要是解决bug和处理一些可能会临时插入的问题。而测试人员也可以在每个周期结束的时候介入,提出bug,开发人员修复。
使用这样方案的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面所提到的问题:
1.     开发在不同的阶段目标都明确,对于项目进展的把控的比较好,开发人员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暴露出来。
2.     在每个周期结束后,测试可以根据上个周期的任务进行测试,避免测试任务堆积,相关的问题可以及时修复。
3.     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实际上也更更敏捷。 

总结去看,之前的方案,其实并不是真实的敏捷开发,而更偏向于瀑布型的开发方式,需求定了,上线的时间定了,每个版本之内的任务是线性的而并非交叉的。
而后面的方式,则是比较好的运用了敏捷的优点,并且使用了看板和sprint这两个工具来辅助进行项目管理。


(二)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一些自我反省


项目管理培训学习体会总结,工作中自身的一点不足之处:
1.平时工作之外的交流太少

2.主动性不是很强,特别是针对上面的项目争取,人员争取

3.过于专注细节,有的时候缺少大局观

4.什么事情都想亲力亲为,不利于团队成长,自己也很累

5.做事缺少详细的计划

6.过于追求完美,影响速度

7.说话过于直接,偶尔有抢领导的话的毛病,需要注意

8.团队气氛凝聚力方面做的不够

这是一次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得到的收获,认识我的人可以再提一些,我一并改正.


(三)一次失败的项目管理的反思


一、开始:
1.要有规划,并且铁一般的意志推进规划的执行!
2.规划不是大概,而是要有可量化的目标和标准,比如写作写了几页。
3.唯结果论,只有输入没有产出等于零。跑了一天code没写几页等于作废。
二、事中
1.不为未来而忧虑,不为过去而后悔。我所有的现在就是最应该好好把握的时间。
2.我不是一蹴而就的天才,当下没做的事情别指望下一刻就能勤快起来出现奇迹。
3.完成胜过完美。只要出了成果就可以不断修改,烂尾楼被返修成精装容易还是平底一夜起高楼的概率大?
4.带着目标、带着问题去做事,而不是盲目尝试,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5.写不出来其实是编不出来,有理有据阐述事实就容易多了。所以怎么想办法去做得扎实?
三、事后
1.只为成功学经验,别为失败找借口。
2.成功、勤奋其实是一种惯性,你尝到奋斗的甜头就会不断原因去拼搏,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容易成功。越努力越幸运!
3.拖延到最后那一刻全力爆发的感觉其实会上瘾,但是更想要玩个踏实睡个好觉的心安。


(四)项目管理之感想与反思


带项目已经一年了,在这期间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管理经验上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在整个项目组中,我为项目经理,但同时我也是最辛苦的。但我更享受这种感觉。

现总结下这一年在项目中是如何进行管理的,希望大家看了能给出好的建议。

首先说明下,因为公司是属于事业单位,而且里面的员工大多都是干了好多年的老员工,所以公司里平时的工作氛围并不好,工作非常懒散,迟到现象更是非常严重,一天中有效工作时间能够保持在5小时就不错了。当然,我并不属于这一类。我曾像领导反映多次这种现象,但领导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之前项目组分工的时候,都是给某人分配好任务,然后就不管了,对工期也没有太多的限制。因为本身员工懒散,公司也习惯了这种懒散的状态,所以每个项目的工期都会拖得很长。

在我管理项目后,领导和我说需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我们实行明确的分工制度:
1、项目开始时由我对项目进行拆分,将其拆分为一个个的小功能点
2、将每一个小功能。分给项目组每个人,并指定工期。
其实对项目进行拆分并预估工作量是一个挺困难的工作,当我对项目进行拆分完毕,其大致的实现思路我也基本了解了。
我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最初公布分工以及工时时,大家都感觉不可思议,因为我分的时间几乎都很短,大家都认为完不成。但最终,却是在我估计的时间内完成了。而这个项目,大家对时间的利用率,大家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我管理项目中,我主要做以下工作:
1、和需求对接,进行整体的技术选型与数据库设计
2、控制项目的进度
3、对项目组成员分工
4、项目创建,核心代码以及一些基础代码的编写

到了后面这个项目,公司需求方其实不太负责,基本上整个项目的所有工作都由我们项目组做了,而做好的原型图也没有一个好的反馈。在这推荐一个画简易的原型的工具 Balsamiq Mockups 3,简洁易用,我一直在使用。 

通过这几个项目,也发现了些问题:
1、项目组成员之间交流不够,有的一个同样功能的方法,却写了不同版本。
2、其中个人觉得最难办的就是项目组中有个别老员工,工龄都比我长好几年,有些时候甚至会耍脾气,开会的时候只会盯着手机。我也没法去说这种情况,说了只会使关系恶化,当然,像我领导去反映这情况,我也没干过这事儿,因为我和领导关系还不如人家。
文笔不佳,大体的流水账般叙述出了这些事儿,希望大家能够给出管理上的建议,互相的学习与成长。

最后想说的是,工作时间的长度并不会成为你引以为傲的资本,努力的提身自己,提升自己的技术,走到哪里才会都有饭吃。


(五)项目管理之反思一设计篇


     客户要求改图纸。这已是第N稿改图了。业主的善变,一会要这样,一会要那样,要改图。业主挑刺图纸的问题要改图。甚至在管间距上,设计150业主要160,本来150-200之间的管间距是符合设计规范的,业主独独提出要160,我也真想不出来,他是要怎样?

  业主说我们不专业,这个话成功挑起了我的怒火,作为十几年专业经验的团队,就因为一公分只差就被客户戴了这样一个帽子。有对客户无妄挑刺的气愤,有对团队的不用心,也有对自己的失望。种种情绪交织而来。

   后来,仔细想想。我们的确有做的不如人的地方。否则也不会让业主产生这样的误解。这么多年我们收获了很多业主的肯定,我们也陶醉在业主对我们专业的夸奖里。一猛的,有人说我们不专业,似乎一个清凉凉的耳光打在脸上,火辣辣的!但这耳光打的好,让我瞬间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英雄莫提当年勇,每次的战役都没有长胜将军军。我们做不到行业内的NO.1,就需面对自身的不足。提升自我专业能力,提升团队技术能力,提升团队服务意识!通过努力扭转客户的观念。即便这次项目流产,对以后也会利大于弊。

      前些天我还在和设计师说,我最喜欢的还是项目前期设计的纸上谈兵阶段。在这段时间阶段里我沉醉在设计思路里,设备的有效性和建筑的美观性和谐统一,建筑的硬伤如何去规避,设备的尺寸怎么隐藏在装修的各样造型里。怎么样为业主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怎么做更深入更细致?等等等等,我在很认真的孵一颗蛋。但往往是这颗蛋孵着孵着就变成一颗臭蛋,一颗让人心生芥蒂的臭蛋。

     首先,这个孵蛋的甜蜜期自合同签署就基本要结束了。收款的难度是其一。其次是协调的难度增加。刚开始画图时只有设备工程师,装饰设计师,业主三方沟通,在施工阶段,我们的施工团队,与现场各专业间的配合,包括现场与图纸之间的误差。多角色之间的沟通难度也会根据专业特点,协调人的专业素养,协调沟通能力等等加大。作为总负责人,工期质量现场要求,业主新的要求等等都会出现。只要有一方不满意,下面工作的推进就有了不同程度的障碍。都说人生是喜忧参半,在每一个项目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一半是火一半是水。业主开心时,你有百般好。业主不开心时,一点小问题也会把你骂的死的心都有。没有一个人想把项目做砸,但每个项目都有他的宿命。不管你怎么用心,最后的结果总归是不能让人十分的满意。

     吐槽归吐槽。作为职业经理人应有的思维方式还是应在每个项目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虽然每个项目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每个项目总是不停出现新问题然后想尽办法解决他,就好像通关打怪兽,层出不穷的小怪兽让你疯狂与崩溃,有的时候还会被小怪兽踢出局,但每次都是不可多得的工作经验。还是要感恩业主给的试错机会。

     每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场虐恋。每个项目都会做检查与总结。有关项目中的种种失误,有设计有施工有沟通有配合等等各种类型。这次为设计篇。

     本文发自图纸出现设计粗糙、被业主指出违反规范等重大设计失误,特记文反思!

     也希望能抛砖引玉,获得更多的管理理念与思路。

(六)项目反思

从好几个月前开始的一个关于医院回访系统的项目,项目倒是一个很普通的项目,复杂点的可能是这个项目有关于事业单位的一个项目。经过这个项目的教训,让我明白了他复杂在那里。事业单位的干系人,每个人都怕承担责任,而恰恰跟民营企业不同的是,他们可能有多个干系人。一个干系人负责拍板,一个干系人负责对接,一个干系人负责体验等等,再加上一些外部干系人,OMG(这么小的一个项目都搞不定,书白念了,汗颜)!

那么由此,问题就来了,这种复杂的项目,我们该做好什么呢?或者说那些因素影响我们签字验收的进度呢?是【沟通管理】。

下面科普下影响签字验收的几个因素吧

项目具有商业或企业范围内的影响
错误或失败可能导致死亡或生命,财产等重大风险
严格遵循预测型生命周期的项目
监管严格的行业
从上面发了2点 


一是影响,签字了万一有问题,谁承担责任?
二是医院有的时候属于业务繁忙期,这时候分心来验收项目?分心导致医院诊疗业务发生医疗事故谁承担责任?
问题这么多,怎么办,我想了下,确实是我们这边的沟通管理没做好

没有规划谁来负责沟通,什么时候沟通,什么方式沟通,沟通是否记录备案
没有沟通对方的时间安排,没有明确的时间点,外部的原因造成的问题,沟通是否有记录
事先没有明确的定义相关干系人,并定制化沟通
问题很多,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后面的项目可能会在这块格外注意下。

最后对项目团队成员感到深深的歉意,这么小的一个项目,居然还出这么多问题!另外一点是肯定会越来越好的,看接下来我们怎么做了。

(七)“纸上谈兵”与项目管理事后反省

  “纸上谈兵”一般被人们用来形容只会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人。不过有时候,“纸上谈兵”也能帮你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项目管理中的“纸上谈兵”。
  案例 :
  国内某城市在建设“数字城市”工程时,需要在全城主要的公共场所设立多媒体终端,形成“城市多媒体终端网”(简称“城市多网”),向社会提供城市综合信息查询。
  此项目由该市信息中心和当地电信部门合作完成。其中,市信息中心负责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城市多网”的报建及施工协调;电信部门负责“城市多网”硬件设备的购买和安装、软件开发、网络建设以及系统集成。
  经过双方协商后,确定项目进度为:在协议签订30天内,完成所有的报建审批,同时开始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发布;在协议签订60天内,完成整个项目的集成测试,进入系统试运行及验收阶段。项目在协议签订之日正式启动。
  接手的项目经理王先生,来自电信部门的通信建设部。虽然他很年轻,却已参加过多个类似项目的管理。
  很快,王先生组建了由技术人员、网络专家等组成的项目组,并召开了几次工作会议,确定了以下几项工作:(1)与市信息中心一起确定多媒体终端的安装地点,并与业主、供电等部门协调安装施工的相关事宜;(2)将多媒体终端部分外包,相关的网管功能一并由生产厂家设计实现,为此,需要与厂家就终端的外形、功能等进行商讨,并确定交货日期;(3)安装终端及相关软件;(4)联调后移交。
  随后,王先生向项目组成员分配了任务,并向大家强调了项目进度。
  项目开始后,王先生发现,困难层出不穷,远远超出他的经验。比如,以往他参与的线缆敷设工程,施工地点大多是在路边或绿化带,施工需协调的部门相对较少,施工时受到的干扰也少。而现在的施工地点大都是在人流密集的繁华地段或是宾馆、商场等的大堂,施工需协调的部门很多,包括设计部门、市信息中心、业主、供电局、规划局等等。而且,这些部门之间的利益要求非常复杂,甚至还有冲突。一些地点经协调后不能达成一致,不得不重新选址和报批。而且,由于施工协调的流程复杂,往往一次流程还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往复多次,造成进度拖延。
  结果,报建工作超出两个多月后还没有完成,只好采取一边报建、一边协调施工的办法。
  不仅如此,外包的部分也出现了严重的进度拖延。由于在项目开始时,项目组和厂家双方都对终端的最终功能及性能需求不很明确,造成终端生产出来后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修改。同时,项目组还发现厂家的技术能力不够,对新提出的功能需求及性能指标不能及时跟进,影响终端的安装进度。无奈之下,项目组只好重新选择了一家供应商参与终端的设计生产。
  王先生与项目组一直在紧张地工作着。然而,在超过最初项目进度目标250%之后,该项目才最终通过了合作双方的联合集成测试。
  项目是完成了,但是却大大延期了。作为一个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小王对这一结果感到既无奈又有些不解。自己明明已经参与过类似项目,怎么还会出现如此“后果”。
  事后的“反省”
  在这里,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在这个项目中,小王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实际上,小王负责的“城市多网”项目,在工作内容上超出了他以往的经验。“城市多网”的工作内容中,只有网络施工和小王以前的工作经验有关,但还不是完全一样。“城市多网”项目的施工难度大大超出了他以往所参与的网络施工项目。
  并且,项目中的其它工作内容,比如终端设计、软件开发和产品外包管理,都与他以往参与的工程中服务外包的管理经验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小王以往参与的项目基本上都是需求明确的,且工作在施工现场,便于监控;“城市多网”项目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是在供应商方面,与项目小组不在同一地点,管理和监控的难度更大。
  把上面提到的问题总结一下,就可以知道,导致此项目延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太多的变更,比如终端安置地点的改变,终端硬件设计的改变,软件功能需求的增加、修改,网络设计的改变等等,这些都造成了大量的无效工作以及新增工作。
  (2)施工协调难度太大,远远超出了最初估计的工作量,导致协议要求的进度目标根本就不现实。
  “纸上谈兵”第一步
  在项目工作内容超出项目经理包括项目小组成员的经验时,就需要通过预先的筹划来模拟项目实施的可能情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需要先进行“纸上谈兵”。
  针对上面总结出来的两个主要原因—变更太多和协调难度太大,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变更太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多媒体终端安置地点的变更。这是由于项目组在确定多媒体终端网点分布图时,没有明确定义网点可以进行安装所需要的条件,或者说验收标准不明确,导致在一些还不具备施工条件的网点上做了许多无效的工作。
  其次,对于“城市多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多媒体终端产品的需求不明确,导致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大量关于产品范围的变更。比如,在进行供应商选择时,缺乏有效的技术指标要求。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后,项目组对供应商缺乏有效的时间监控点和产品质量控制点,导致供应商产品返工,进度失控。最终,还导致项目组被迫调整供应商。
  第三,施工中协调难度太大。这是由于项目组在进行协调工作安排时,考虑得不够全面,没有将所有需要协调的部门、单位考虑进来,也没有事先了解协调的流程以及相关部门的协调需求,因而低估了协调的工作量和难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造成工作安排的混乱,出现了许多不可控的等待时间和低效的协调工作。
  既然发现了问题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上面的问题,项目组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关于产品需求不明确的问题,通常需要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前,安排一个产品需求分析过程,并对该过程需要做的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以及过程结束后需要提交的结果,做出一个明确的说明。
  (2)在讨论项目时,一定要面向工作的结果。比如,仅仅知道要对安装地点进行施工协调还不够,还要知道什么条件下安装地点可以算是准备就绪,这是安排具体施工的前提。
  (3)对于施工协调工作,要周密地分析所有相关的干系人,得到一个准确的协调行动计划,并对可能出现的等待,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这里只列出该项目的部分工作。这些工作都可以在“纸上谈兵”的过程中完成。在这里,“纸上谈兵”的目的就是要得到一个系统、有效的项目计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