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K中从需求到范围基准及验收和控制范围
范围基准的形成:从5.2 “收集需求”开始,形成《需求文件》和《需求跟踪矩阵》,然后经过5.3 “定义范围”,形成《范围说明书》。接下来,5.4 “创建WBS”,对范围说明书进行分解,形成WBS、WBS词典,经过批准后,成为《范围基准》。
一、收集需求
重点在于:收集需求的工具,包括:问卷调查、标杆对照、文件分析、投票、独裁、多标准决策分析、亲和图、思维导图、名义小组、观察与交谈、引导、用户故事、系统交互图、原型等。
收集需求的输出,包括《需求文件》和《需求跟踪矩阵》。其中:
需求文件项目方是收集的需求,主要有六方面:业务需求、相关方需求、解决方案需求、过渡和就绪需求、项目需求、质量需求等。需求文件一般需要客户方签字确认。
需求跟踪矩阵,是需求的全生命期跟踪。把产品需求从其来源连接到能满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种表格,记录了需求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变动和细节。
二、定义范围
定义范围是根据收集到的需求,明确哪些内容包含在项目中,而哪些不包含。工具包括:系统工程和产品分解
重点是输出的《范围说明书》,是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它记录了整个范围,包括项目和产品范围;详细描述了项目的可交付成果;还代表项目相关方之间就项目范围所达成的共识
内容:
1、产品范围描述
2、可交付成果
3、验收标准
4、除外责任
三、创建WBS
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内容比较概要,如果开展项目工作,还需要进行分解,最终形成工作包,以便布置给团队执行。
工具:分解
输出:WBS、WBS词典。
1、WBS是一个分解结构图,将可交付成果或者工作,自上而下逐层分解,形成最终的工作包。在分解结构中还有两个术语:控制账户和规划包。
控制账户:是一种管理控制点,把范围、预算和进度加以整合,并与挣值相比较,以测量绩效;
规划包:低于控制账户而高于工作包的工作分解结构组件,工作内容已知,但详细的进度活动未知
2、WBS词典,是一个表格,针对WBS中的每个组件,详细描述可交付成果、活动和进度信息。
3、范围基准,是经过批准的:范围说明书、WBS和WBS词典。
四、确认范围
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在项目团队完成可交付成果后,经过控制质量后,和客户、相关方一起验收成果。
使用的工具:检查。检查是判断工作和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需求和产品验收标准,主要是针对成果进行的检查;需要和审计区分开,审计主要是针对过程是否合规。
五、控制范围
控制范围,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
需要注意两种情况:范围蔓延和镀金。其中:
范围蔓延是未得到控制的变更,项目范围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等到发觉后、项目范围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和重大偏离;
镀金是项目团队主动的,出于好意而额外增加的内容。
范围蔓延通过严格执行变更控制过程来避免,而镀金要杜绝,不要主动、处于好意增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