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基准的形成问题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
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PMP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已在国际上树立了其权威性,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职业已成为美国的“黄金职业”。在中国许多媒体已把PMP称为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
在确定了范围基准(从需求到范围基准)、进度基准(进度基准的生成)之后,得到了要实现的产品/工作范围,并规划了活动的时间安排。下一步需要考虑花多少钱来完成任务,以及什么时候花多少钱,这就是成本基准。
一、估算成本
对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估算,得到每个活动的预计成本。估算的方法,包括:类比、参数、三点估算法,以及自下而上估算。另外需要注意,粗略估算及确定性估算。
粗略估算,也叫量级估算,在可研的时候做的,精度在-25%~+75%;
确定性估算,在项目实施前,精度在-5%~+10%
估算成本之后,输出了成本估算,及估算依据。成本估算包括:对完成项目工作可能需要的成本、应对已识别风险的应急储备,以及应对计划外工作的管理储备的量化估算。
二、制定预算
汇总所有单个活动或工作包的估算成本,建立一个经批准的成本基准。
活动成本之上,加上活动应急储备,为了应对该活动的已知风险;活动成本+活动应急储备,汇总起来得到工作包的成本,工作包之外,再加一笔应急储备,来应对工作包的已知风险。
控制账户,是一个个的管理控制点,在这些管控点上进行成本比对,以确定成本超支/节约情况,这就是成本基准。
在成本基准的基础上,加一笔管理储备,来应对未知风险,就形成了项目的总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