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解题思路,戴明环的应用
PMI送给了我们一份厚礼,那就是“本应该”。
在PMBOK中,我们学到了5个过程组、10个知识领域、49个过程,一切都那么美好。但是考试题为什么都那么乱七八糟呢?因为,真实的项目世界,比题目更乱七八糟,历来好东西都是有慧眼者得之。
1、在执行控制质量时,对可交付成果进行检查,发现可交付成果存在重大缺陷,不满足行业标准。为规避上述问题,项目经理本应该怎么做?
A.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使用准确的质量核对单
B.确保质量管理计划真正落实到质量保证工作中
C.进行标准的变更控制过程
D.认真研究行业标准,确保质量管理计划反映了行业标准
本应该,是出现了问题,解决之后,进行的经验教训总结,总结,才能提升自我,并在未来不再出现类似问题。我们应该是在错误中汲取营养,并不断进步。在这里,就有一个伟大的模型了——PDCA戴明环。
戴明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
比如,在交付给客户成果时,出现了缺陷,下一步是整改。整改之后,该思考“本应该”怎么做?是内部仔细检查(Check)?还是过程中认真执行(Do)?都对。但是呢,“质量管理之父”——戴明博士说:预防胜于检查!
所以,我们解读戴明管理思想精要,“本应该”就是尽量往前找!从根源上去解决。因为检查出来问题,问题也已经存在了,预防效果更好。
上面的题目,C无关排除掉。A对应8.3控制质量,是检查(Check),不选。B是8.2管理质量,对应执行(Do),也不选。
选D,8.1 规划质量管理,对应规划(Plan)。预防胜于检查。
巩固一下,看看这个题目会做不?
2、项目经理获得大多数项目干系人的正面反馈,然而一名关键干系人却抱怨产品性能不佳。若要防止这个问题,项目经理应该事先做什么?
A. 定期与所有项目干系人召开会议
B. 检查项目章程中的高层级需求
C. 更新干系人管理计划
D. 更新项目管理计划
但是,往前找,到底找到哪啊?这个项目最开始是启动,再之前是投标,再之前是挖掘客户需求......
3、项目经理了解到一名相关方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参加项目总结会,并给出有意义的建议。若要防止这个问题,项目经理应该事先做什么?
A. 正确地识别相关方
B. 为该相关方单独安排会议
C. 制定相关方参与计划
D. 定义合适的沟通管理计划
是识别相关方,还是规划相关方管理,还是沟通的问题呢?请参考
区别:相关方登记册、相关方管理计划与沟通管理计划
三者的联系是:先识别到相关方,然后规划出对应的参与方式,最后依照需求和参与方式,设计不同的沟通计划。
本题中,“应该事先”,也就是本应该。B首先排除。是不是没有识别到该相关方或者需求呢?显然不是,因为已经说“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参与会议和给出建议”,所以A排除。
那么,到底是应该往前倒推到沟通计划,还是相关方参与计划呢?
假如题目中说,该相关方声称“没有收到约定的项目报告”,应该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