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不懂以下3点,才是项目管理者最深的坑

[ 日期:2021/7/29 ]

恒佳PMP培训中心

最近,连续做了两个项目,结果都不太如意。第一个项目交付后效果惨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差,第二个项目折腾了一个月,纵然拼尽全力想要挽救,可还是没能阻止项目的失败。说实话,很不甘心。

如果这两个项目我没有认真对待、付出,这样的结果也能理解。可这次,我真是拼光了“弹药”,比任何时候都要努力。

付出了巨大成本,期待的鲜花与掌声没来,来的却是现实扇过来的两个耳光。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常见。

比如,有些年轻人对工作十分上心,可就是得不到管理者赏识,从而无法晋升。有些管理者对下属掏心掏肺,可就是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到头来白忙一场。面对毫无成果的“冷嘲热讽”,只有我们自己清楚承受委屈的滋味。

一、努力付出后,为何没有成果?

从小到大,在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经常听到“有付出就有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说法。在工作后,我们逐渐发现事实并不是之前听说的那样,但我们要相信“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绝对没有回报”。

就这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极为苛刻。总觉得事情做不出成果,是自己努力不够。然后,一次次逼自己去较劲,进行所谓的坚持。而这两次失败项目,也是一样。

起初,我很沮丧,就认为上天对自己不公平。可事后通过反思,我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

就像彼得·德鲁克在《为成果而管理》一书中所说:“成果不在企业内部,而存在于企业外部。”这说明企业所获得的成果,离不开外部客户的捧场。

就好比有些人之所以厉害,并不是他自己办到的,而是别人给了他这样的机会。而我在做项目时,就没有意识到这点。心里只想着自己要如何,只惦记着自己付出多不多,其实这就是闭门造车。

缺乏对项目受众的关注,没有受众的捧场,任凭自己如何努力,都只是一场独角戏,没有成果也是必然。

另外,在选择项目时,不够聪明。放着自己擅长的且具机会点的项目不做,只做那些存在问题隐患的,不是特别新的项目来做。说白了,就是想逞英雄。

结果事前不动脑子,事后各种填坑,正应了彼得·德鲁克那句话:“成果的取得,是靠不断发掘新机会,而不是只解决老问题。”

新机会所带来的成果,要大于老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回报。如果我当初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直接做对的事情,而不是选择在两个失败项目上把事情做对,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判断事情的对错,确保自己每次选择的都是对的事情?请看下文。

二、短期成果管理,为何要做好当下?

最初,我选择两个项目时,就已经预料到事情不太容易。就抱着想要挑战赌一把的信念开始尝试。

其实,这种想法存在很多问题,尝试创新挑战需要做,但不能做多。因为工作不是拍电影,我们没必要凡事都弄得惊心动魄。

我当初如果只选择一个挑战项目,另外一个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至少风险可以降低50%。这样即使一个项目失败,还有另外一个项目兜底。

最理想的情况,我们对自己擅长的项目的投入80%的精力,剩下20%的精力,再去做所谓的创新挑战,这样就不会对成果有太大影响。

所谓对的事情,就是能在短期之内给我们带来即时回报,让我们在当下就能获取成果的事情。

正如彼得·德鲁克在《为成果而管理》一书中所说:“企业的头等大事,是当下就必须要有效运转,当下就需要最精锐的分析和投入。”

这就像是吃饭,我们只有在当下先用成果填饱“肚子”,才有力气去考虑长远。然而,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虽然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会很稳妥,但很多时候选择权不在我们这里。并且我们也没法保证自己每次判断都是精准的。万一判断失误,或是需要服从公司安排,让我们必须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项目咋办?

解决办法是要聚焦成果区域。彼得·德鲁克介绍了成果区域的三种维度:产品、市场、分销渠道。

1、所谓产品,就是我们的业务。
2、所谓市场,就是我们的客户。
3、所谓分销渠道,就是具体的打法。

在我们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项目时,需要时刻聚焦在这三个维度的区域内。在工作中,毕竟我们面临的干扰会很多。稍微不留神,就容易粘上一些跟自己毫不相关的事,费时、费力还没有成果。

成果区域的三种维度,也需要互相关联。

在做决定之前,先把想法在大脑里过一遍,思考这事对业务、客户、打法能否说得通。要是能说得通,说明这个决定有谱,可以试试;要是说不通,就别勉强。

这就像吃火锅,需要先放底料、后放羊肉,最后放蘸料。只有把每个环节都连贯上,味道才能对。 以上是短期的成果管理,那么长期的成果管理怎么搞呢?请看下文。

三、长期成果管理,具体路径是啥?

如何将成果管理做成一件长期的事?可以围绕彼得·德鲁克在《为成果而管理》一书中所提到的三种路径来实践。

1、应对当下,提高现有业务的运营成效
前面曾提到,想获取成果要多做自己擅长的项目。但我们擅长的像是芥末油,一瓶能装的量是有限的。

无论当下芥末油多够味,它都会有用完的那一天,而我们做自己擅长的事,如果没有进步,也会把老本吃光。我们当前所具备的优势也会因为周围人的成长而被抵消。

因此,要提高现有业务运营成效,要不断精进自己擅长的,一点点积累小的成果。就像是趁着超市打折,提前买几瓶芥末油备着,有了足够的储备,将来才能稳妥。

2、回顾过去,辨识出潜能并发挥作用
回顾这两次项目失败的经历,我最深的体会是:不要把过去的经验当成耳旁风,不要等到鼻涕流到嘴里才想起甩开。

不要因为自己瞎猫撞死耗子,碰巧暂获成果,就觉得自己能力强。然后,有些事做失败了,就找借口推脱,不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彼得·德鲁克所讲的辨识潜能,并不是告诉我们要挖掘自身潜力,而是要我们找到自身潜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前解决。这才是所谓的潜能。

3、思考未来,进行更新并创造出新的方向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项目,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虽然它总是给我们带来挫折与痛苦,但需要承认,从长期角度看,这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尝试的事情。

因为我们每个人所擅长的,无论如何扩充、增长都极为有限。人若想实现更高的进步,就要不断进行更新,并开拓出新的方向。

那些自己不擅长的项目,既是风险,也是机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尝试,失败了没有成果也不是什么大事,全当增加经验。

而所谓成果管理,其实就是要保持对追求成果的那份信心。也希望大家都能具备这样的信心,早日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

PMP认证不分行业,适合任何领域行业的项目,是通用的项目管理理念。在自我提升、晋升、加薪方面都会对你有所帮助。PMP证书不受行业限制。不管是IT、建筑、制药、制造业,还是电信、金融、通信领域,PMP证书都受到广泛的高度认可。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