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管理者的10个锦囊
1、从依靠自己,到依靠他人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来达成目标。你做了经理或者创业者招了几个人,这时,你会遇到一个让你特别苦恼的问题,你的员工不如你。
怎么办?狠狠骂一顿,然后说:“算了,放着我来干。”千万不要这样,这时你需要指导他们、帮助他们,但一定要让他们独立完成自己的目标,如果他们每个人的目标都完成了,你的目标也就完成了。
从依靠自己,变为依靠他人。这时,你也从对你自己的任务、目标负责,变为对团队目标负责,甚至对整个公司目标负责,这就是管理者。
2、反对,而不是批评
反对是表示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讲出为什么不同意。批评是我认为你的观点是错的,我讲出为什么你错了。二者的本质差别是有没有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例如,你的下属为了完成销售额增长这一目标,他说需要增加拜访数量。但你不这么认为,你认为资源上已经没办法支持你们再增加拜访数量了,只能想办法提高转化率。
可下属还在滔滔不绝地说,这时,你会怎么办?会直接打断他,并告诉他因为公司已经没有足够的客源,支持你们增加拜访数量了。还是你仍然耐心听他讲完,然后告诉他增加拜访数量确实是一个提高销售额的好办法,但你认为你们不太适合用这种方法,因为公司没有足够的客源支持你们这样做。
你可以说:“我建议,我们应该想办法通过优化拜访流程等手段,提高转化率。”这不一样吗?还浪费了时间。不一样,仔细体会,从你和下属的关系上来说,第一种是一种是高下关系,就是我比你高,你要听我的。
而第二种是一种并排、平行关系。我虽然是你的领导,但在完成目标这件事上,我们是一致的,我们要共同努力。
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善意。”你要一个不主动思考、只听话的下属,还是要一个会主动思考、和你并肩战斗的战友?如果是后者,建议你要反对,而不是批评。
3、我们都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身处逆境是外部的状态,满怀希望是人内心的状态。身处阴沟但仍仰望星空的人,比身处星空但沉迷阴沟的人,更值得尊敬。
例如,犹太裔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进了集中营。几乎意味着死刑,每一秒都活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消失的恐惧之中,在这必死的命运面前,很多人精神崩溃。
但维克托·弗兰克看到,还有另一些人在这里非但活了下来,而且活得更加坚强。他们居然每天用玻璃片把胡子刮干净,唱歌、搞活动,高贵地面对苦难。
战争结束后,他写了一本名著《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哪怕面对死亡,何况阴沟。
所以,有人身处阴沟,但仍仰望星空。
4、只有当时平衡的决定,没有完美的决定
作为管理者,你还要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相对好的决定,只有平衡的决定,没有完美的决定。
例如,微软技术支持部门,要接受来自客户的产品质询。怎么考核团队的工作?
微软设计了三个指标:
A.解决每个问题的时间
B.解决问题的个数
C.有效工作总时间
A指标越短越好,这代表技术能力,这个数字员工自己要记录。B指标越多越好,这代表工作量,这个数字公司员工都可以统计。C指标越长越好,这代表努力程度,这个数字是A指标和B指标的乘积。
例如,有的员工为了展现技术能力,用2小时解决问题,他记录成1小时。但因为A指标和B指标的乘积是C指标,他的有效工作总时间就会减半,显得很不努力。
有的员工为了展现努力程度,工作8小时,但想表现工作了16小时。A x B = C,因此,他必须把用2小时解决的问题,记录成4小时。
但这样就会表现他的技术能力不行,解决问题时间比同事长很多。这三个指标的平衡性,几乎杜绝了技术员工,只关注一点、偏废其他的可能性。所以,只有平衡的决定,没有完美的决定。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早晨,到时候就会醒来
如果成熟就是醒来,那么每个人成熟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积少成多,有的人是一次顿悟。你能接受不同人成熟的时间不一样吗?
有一次,我写了一份很重要的报告,让领导审核。领导看完之后回信,提了很多意见,但只字不改。于是,我只能根据意见改了大半天,重新把报告再发回去。
没过多久,他又回信了,还是提了很多意见,但还是只字不改。于是,我只能继续咬着牙改。就这样,一直改到第二天早上7点。
也许,有人觉得领导有病,但我却充满感激。他明明可以自己改完,然后回家。可是他却花了整整一夜,眼睁睁地看着我把事情做砸。我每一次做砸之后,他提的意见、付出的时间都是对我的投资,让我积少成多,慢慢成熟。所以,我特别感谢我的领导。
如果你是管理者,面对不成熟的下属,请你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早晨,到时候就会醒来。
6、所有的文化,都是源自于底层的欲望
做产品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什么需求呢?产品满足的是人们的欲望。
那我们的一些文化产品、习俗,这些不是约定俗成的吗?它满足了什么欲望?我们看到的文化,习俗,社会规范,其实都是对底层欲望的社会化封装。
例如,西餐文化。就以餐具来说,刀、叉又分为肉类用、鱼类用、前菜用、甜点用。而汤匙除了前菜用、汤用、咖啡用、茶用之外,还有调味料用汤匙。杯子也会分酒杯、水杯、咖啡杯、茶杯。
在文化里,它是礼仪。但在欲望里,它是一种展示资源优势的工具。
再如,很多西方人家门前会有草坪。为什么要种草坪,不种点菜呢?那是因为,在以前,什么样的人家会种草坪?一定是有仆人能打理草坪的人家才行。这本质上是草坪文化吗?不是,本质上是在展示资源优势。
所以说,所有的文化,都是源自于底层的欲望。
7、所谓一站式服务,本质是降低满足需求的时间成本
用户到底需不需要一站式服务?需要。因为一站式服务可以降低项目总体时间成本。我们拥有一样产品的总成本,并不仅仅是它的价格,还包括为了拥有它而付出的所有时间。所以,所谓一站式服务,本质是降低需求的时间成本。
8、做产品的严父,做需求的慈母
千万不要爱上自己的产品,而要爱上用户的需求。只有爱上用户的需求,才会不断地去修改产品、打磨产品,甚至推翻产品。
做产品的严父,做需求的慈母。
什么是严父?就是对标准的严苛,对结果的苛求。孩子犯了错,严父可能会给孩子讲道理,追问为什么,怎么避免,解决方案是什么,甚至会批评、责罚孩子。这些品质,适合用在做产品上。
什么是慈母呢?母亲当然也关心对错,也会讲道理。但母亲更关心孩子,你饿不饿?冷不冷?学习开不开心?有没有新朋友?这些品质,特别适合面对用户的需求,用慈母的心去体会用户的感受。
所以,管理者要做产品的严父,做需求的慈母。
9、有些事要争先,有些事要争滔滔不绝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句话尤其押韵,更有道理。有的事情确实是要争滔滔不绝,如服务永不停止地迭代。
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流水不争先的。有的事情要争先,如做互联网平台。这种赢家通吃的生意,占位非常重要。
就像我们经常玩的抢椅子游戏,当音乐停止的一刹那,如果你没抢到椅子,你就出局了,再也没有继续玩下去的资格。
这时,你怎么可能不争先。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流水不争先,有些事情要争先,而且要争滔滔不绝。
10、遇到烂人,及时抽身;遇到烂事,及时止损
不是每个人都配做你的对手,不要在不值得的人身上花时间。年轻时控制不了自己,长大了宁愿睡个好觉。有时间,把事做对,一路狂奔,直到他们连你的背影都看不见。
所以,遇到烂人,及时抽身;遇到烂事,及时止损。
PMP认证不分行业,适合任何领域行业的项目,是通用的项目管理理念。在自我提升、晋升、加薪方面都会对你有所帮助。PMP证书不受行业限制。不管是IT、建筑、制药、制造业,还是电信、金融、通信领域,PMP证书都受到广泛的高度认可。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