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管理者,都是这样用好下属的
“能力不行我忍了,工作态度还不端正,实在是不能忍受!”
“这些人真是一点主动性都没有,推一步动半步,还怎么管!”
“一点闭环意识都没有,你不问他绝对不说,我真是服了!”
以上这些与下属打交道的问题,你遇到过吗?我之前可是遇到不少,也曾很愤恨为何我遇到的下属都这么不争气。
但工作了16年,一步步从小主管成长为总经理后,我发现这个还真不是下属的问题,而是我们管理者自己的问题。
细数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身边优秀管理者培养下属的心得,我发现只要用好下面这4招,下属的表现基本差不到哪里去。
一、指南针:厘清方向
用好下属的第一个关键是要为其厘清方向。方向越清晰,执行越透彻。就像两个江湖侠客比武,一个出刀了,还在犹豫是劈左还是劈右;另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盯着脖子猛砍。结果不言而喻。具体怎么做呢?参考以下三个步骤。
1、引导下属发现目标背后的目的
很多管理者只喜欢压指标,却不说明指标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我以前有个一起带团队的同事,他性格强势、脾气暴躁,只管强压销售指标。跟他时间比较长的下属还好,已经习惯他的做事风格。但新来的小年轻就不行了,整天瞎忙就是出不了结果,还不敢上报,于是他向我求助我。
我问他:“你最想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呢?”他听完,怔了一下:“当然是完成OKR了。”我接着问:“为什么要实现这个OKR?”他答不出来了。
我告诉他:“实际上,你的这个OKR是集团想开拓一个新渠道而制定下来的,主要是为了既能稳住已有渠道,又能扩大公司规模,为公司业务栓上双重保险。”
我再问他:“那除了你OKR里的这个渠道,还有其他渠道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吗?”
他的思维非常敏捷,接二连三给我说了好几个渠道,还想到一个可行性很高的新方案,如借助外包的力量快速实现。所以,身为管理者,如果能让下属清晰目标背后的目的,下属的才智才会有更多的发挥。
2、分解出第一步的启动目标
我们布置给下属的目标基本都是结果指标,例如,业绩翻一番、转化率提升10%。
但结果指标已经是执行后的效果,对指导下属行动并不友好:一是这个结果出来有一定的周期,无法很快衡量;二是结果指标往往太大,下属们很难立刻执行。
但如果你能引导下属们自己去将结果目标分解到第一步的启动目标,那么他们的执行力立马就来了。
例如,你布置的目标是一年内销售业绩翻一番,你可以进一步引导下属自己分解出第一周的启动目标:将手上所有的客户做好ABC分类,并估算出可能的销售额。有了这个启动目标,下属立刻就会干劲满满地投入工作。
一是因为自主做出了承诺,更有实现目标的驱动力;二是因为知道如何做,更容易启动。
3、列出实现启动目标的路径(可选)
一般优秀的下属只需要经过以上两个步骤,就能自己把任务办妥。但有些暂时还未达标的下属,还需要引导他们列出实现启动目标的路径。
例如,第一周的启动目标是将手上的客户做ABC分类,那么A、B、C类客户按照怎样的标准来划分呢?划分后的客户如何分类保存?
通过引导下属发现目标背后的目的、分解出第一步的启动目标、列出实现启动目标的路径,通过这三步你就能很好地帮下属厘清方向,接下来只需专注于他们的任务执行即可。
二、催化剂:激发潜能
任务是以下属为主体来执行的,但下属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他们就会不可避免地找上你,你会怎么办呢?是放任不管,还是手把手地教,甚至是自己直接拿过来做?最好的方法是激发出下属的潜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在过去激发下属潜能的经验中,我总结了三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下属主导”原则
有一个理论,叫“背上的猴子”。
早上到办公室坐下,你正准备开启一件重要的工作,这时下属跑来找你:“我碰到一个问题,老大你一定要帮帮我!”
然后,你们讨论了半天,你发现一时半会居然教不了他,于是你说:“算了,这个事我先做着,你先忙其他事。”于是,下属长舒一口气出去了,而你的任务清单又多了一项紧急工作。这个问题就像一只“猴子”,已经从下属身上爬到了你的身上。
刚做管理时,我特别乐意帮下属背猴子,以为下属会感激我。可没想到不到3个月,“猴子”就全扑到我身上了,我一直在给下属打杂,很难抽出时间做更高层次的事;下属还抱怨净做一些没有挑战的事,他们自己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于是,后来我养成了一个带下属的习惯,任务再简单,我也宁愿花上半个小时去教下属,而不是自己花5分钟做完。
好下属是靠一个一个具体的任务机会历练出来的。带下属,最忌讳的就是管理者什么都揽着自己干,还怪下属能力不行(当然,如果你这么干了,下属也会觉得你管理不行的)。
2、少给建议,多提问题
管理者和下属之间最难的对话往往是“责任”对话,尤其是面对挑战和追究责任时,下属容易有意无意地逃避责任,最后推到老板那。
想象一下,你每天一到办公室,其中一个下属带着问题来找你,你说:“让我想想,我稍后告诉你”,这就像一只猴子(责任)从下属的背上跳到了你的身上。
如果一天中你用这种方式来处理6个员工的问题,那么今天就有6只吵闹的猴子留在他的办公室,让你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而下属却轻松地在等着你给建议。
所以,当我带着问题找上门时,以前老板常常不是给建议,而是借用开放式提问,激发我去思考。
1)面对这个困难,可以对实际情况多说一点吗?用心倾听,帮助下属发现问题。
2)如果现实情况没法改变,还可以做哪些转变以达到目标?
3)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资源对达成目标有帮助吗?
3、“还有吗?”
我以前的老板在激发下属潜力上还有第二个绝招,就是“还有吗?”面对我们的各种问题,他经常会这么提问。
1)对目标的想法很清晰了,还有什么关于目标上的想法吗?
2)这个项目的风险已经列出来了,你觉得可能还有什么风险吗?
3)这些困难确实很棘手,还有其他困难吗?
4)你提的两个方案都非常有针对性,还有其他方案吗?
“还有吗”是个可以让下属更深入思考的好方法,你也可以多用一用,问多了你就会发现你的下属们比他们以前的水平会更高。
三、炮弹:提供资源
一般的管理者给下属布置任务时总容易将下属当成“超人”,任务布置下来后就觉得下属应该100%按时保质完成。
确实有这样的下属,但这类下属的比例最多10%,而且过不了多久他可能就变成你的上司。
90%的下属在完成你所布置的任务时会或多或少遇到各种挑战,需要你的支持。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激发下属的部分潜能克服这些挑战,但总有一些挑战本身就是超出了下属的能力,以及他们所能调动的资源,这种情况下你要及时提供资源。
否则,不但你布置的任务完不成,下属还会在挫折中丧失信心和积极性。我们需要给下属提供的核心资源主要有两类: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
1、人力资源
我们给下属布置的任务,有时并非他一个人就能完成。例如,你安排下属去做一项要三个人才能完成的任务,但下属因为权力有限往往找不到更多人帮他一起做,这时你要主动协调人给他做支持。
2、资金资源
有些任务是需要一定的钱才能完成的。例如,你安排下属去开拓一个新的行业客户,这种任务就要给下属相对应的商务开支才更容易成功。
我看到有些领导比较小气,连拜访潜在客户的交通费都不给报销,要签单后才能补报销款,没签单的客户就报销不了。
这么小的资金支持都不到位,还要下属自掏腰包开发客户,效果能有多好呢?我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大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只靠电话和微信联系。
因此,优秀的管理者一定会为下属争取到必要的资金资源,不让下属完成任务时为钱所困。
四、镜子:及时纠偏
学会了“厘清方向、激发潜能、提供资源”这三招之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高枕无忧,还要做好两个“及时纠偏”的动作来闭环,才能真正用好下属。
1、建立监督机制
相信人性,就像把1万元放在乞丐面前,还要求他自律不要捡,乞丐只会说:“去你的自律”,捡了钱就百米冲刺开溜。所以,人性是绝对不能相信的,不要寄希望于下属自我监督,一定要有外部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最大的作用不在于发现问题或者惩罚下属,而是让下属知道有“监督”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存在,他做事才会有所顾忌,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发生。这个监督机制可以很简单,可以只是一张表格。
像我做管理时就有一个很高效的闭环方法:只用一张督办跟进表。
每周例会时,跟各部门一起过督办跟进表里的内容,逐一了解他们的进展和困难,以及登记下一步的对策。下周例会时再督办新对策的执行情况。
这张表虽然简单,但起到了很好的监督效果,下属们推进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进展好了很多。
2、引导及时回顾
对任务的及时回顾不但可以沉淀经验,还可以激发下属反思,为下一次目标突破激发潜能。但人都有惰性,如果没有一定的引导和压力都是不愿意及时做回顾和总结的。
因此,作为管理者需要引导下属及时回顾,必要的话,甚至可以采用一定的强制手段。
采取“建立监督机制、引导及时回顾”这一套闭环机制,不仅能使布置的任务完成率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下属们还会效仿自己去带他的下属,团队孵化能力很强。
越优秀的管理者,越能用好下属。虽然每个管理者在下属的使用上都有不少自己的独特心得,但以下4点基本是共性的。
1、指南针:厘清方向,帮下属明确目标和意义,找到启动点。
2、催化剂:激发潜能,激发下属本该有的能力。
3、炮弹:提供资源,为下属缓解人和钱的资源制约。
4、镜子:及时纠偏,让任务实现闭环,下属也更优秀。
学会了这四招,相信你的管理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PMP认证不分行业,适合任何领域行业的项目,是通用的项目管理理念。在自我提升、晋升、加薪方面都会对你有所帮助。PMP证书不受行业限制。不管是IT、建筑、制药、制造业,还是电信、金融、通信领域,PMP证书都受到广泛的高度认可。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