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日12时50分,手心攒着汗,飞快的涂抹答题卡,时间正一分一秒流过,心里慨叹how time flies,为了答题卡不被汗沾湿,把嘴当成风干机,不时对着手心吹风,每涂一个答案便谨慎的与试卷上写的对照一下,生怕忙中出错,不时抬头看教室前方挂着的钟表……
以上大抵是我距考试结束只有10分钟时的状态,现在想来,仍觉尴尬,这或许是我到目前为止参加过的考试中,包括高考,最艰苦卓绝的一次。不光因为耗时长达四小时(9:00-13:00),中途除少量饮水无进食,还有长期形成的生物钟,使自己很难调整到最佳状态,甚至前一天晚上只睡了1个半小时。不过最终结果5M的成绩,没有P没有B,应该说有惊无险的获得了PMP资格,对于备考时间并不宽裕的上班族,已经算是一个阶段的胜利。
为了避免后面的恒佳考生发生以上考试中的尴尬,在这里将心得分享一下。首先,说说对第五版考试的体会,个人感觉相对第四版变化还是挺大的。其中最大的特点是题目中描述的情景更切合实际,不教条,即使是挣值管理或投资回报率等一些计算题亦如此,与之前做的部分真题(主要是第四版)的平铺直叙完全不同。这就需要对书中的内容有很好的结合实际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记忆。
其次,说说考试临场。考试时间240分钟,200道选择题,去除留给涂答题卡的时间余量,平均一分钟就需要做完一道题。而这200题中不乏以下情况:题目较长(中英文加起来占据一页多卷纸)、题目中有需要相当的时间来看懂的图表(此次考试有些之前未见过的图表)、题目的选项模棱两可需反复斟酌等。这些“未知-已知”风险会大大增加考试时间不够用的几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老师讲课或同学做题都本着30秒过一道的原则,以降低此类风险,当然也相应的增加了正确率降低的风险。
个人经验是,严格控制平均一分钟一题,题差不超过5(题差,脑子一热发明的新词),比如考试开始后,10点钟时(即开考60分钟时),我大概应该做到第55-65题之间;11点40时,我应该做到第100±5题。最终会余留30-40分钟涂答题卡的时间,对我自己而言恰好。注意,以上皆个人愚见,你永远不会理解只用一个半小时做完还带P的牛人,这与平时阅读理解的锻炼积累和个人能力天赋有关,这里暂且不表。主要想说的是,要有自己的时间规划,也可以称为“PMP考试临场的进度管理”(你瞧PMP真没白学,新词张口就来,呵呵,摸头),以便在考试时应对时间上的风险。
然后说说备考过程,同样是见仁见智,别人的方法未必对你适用,不过在考生中还是流传着类似“精读三遍PMBOK必过”之类的定律。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反复看书。但看书重在理解,对各个知识点(包括需要计算的,如挣值管理),结合项目经验去思考情景,基本上通过考试没有困难,并这样且对个人的提高非常有用。恒佳的多位老师经常提起,每多看一遍书,往往会得出对项目管理新的更深的理解,可见即使PMBOK里5大过程组、10大知识领域以及为数众多的工具、输入输出模式,看起来很教条,但业界对其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表示一致认可。
在做题方面,前四版的真题可以继续做,但要注意向第五版的转变。很多题或不会直接告诉你考哪个输入输出或工具,而是隐藏在情景中,第四版既如此,第五版有更甚的趋势。第五版刚考过一次,相应的真题很少,因此更应该把重点放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节奏,努力理解老师针对知识点列举的情景实例,课前课后多看书,闲暇时再做做题,清一下大脑缓存,找找做题感觉即可。之前听说有一遍书都没看完甚至压根没看过书,仅靠上上课做做题就通过考试的,但这只是个例,况且这种大多是有正规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经验的考生。
个人感觉做题不能太钻牛角尖,对一些特别不好说清的题不必追根究底。运用木桶理论短板效应,有单项成绩为4M1B、3M2B的考生没有通过,因此对自我感觉比较薄弱的过程组或知识点环节,要多花些时间真正的掌握,才能整体上提高总成绩。
最后,说说态度问题。对我个人而言,当初是再三思忖终决定自费报考,决心还是有的。据我所知,恒佳的同学大部分也都是自费,所以态度大都认真,相信除了土豪或单位给报销的,没有人会拿6、7千人民币来玩。但是有一点或许会对你的心态产生影响,恒佳学校的政策是保过,这次不通过的考生可以继续跟着上课,直到考过。这本身是个好事,可以减少考生的经济负担和考试压力。但正是缺少这份压力,会让你的决心不够。因此,既然要考,就要抱定一次就过的决心,相信我,你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考第二次。
其他的关于考试的一些基本常识,诸如如何避免心理紧张、如何调整生物钟和状态之类,在这里就不说了,各人都有自己的方法。
由于是运用工作的时间写这个心得,并且说实话就是为了积攒点PDU,自觉理亏,所以先写这些吧,希望对能看到的恒佳同学有点帮助,祝备考和考试顺利!如果有什么想法也欢迎交流,我的邮箱:yuyuezhou@126.com
2013年10月22日
恒佳PMP2013年6月班 于阅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