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经典管理小故事(一)

  [日期:(2013-12-5)]  

在面对新的机会和挑战时,不必急功近利、不必追求立竿见影,只要每天能够比前一天有一点突破、一点改善,而且朝着正确的目标持续地做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最终的成功。pmp经典案例。

1、狮子与羚羊的故事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多么奇妙的事情,强如狮子之强,弱似羚羊之弱,差别不可谓不大,然而在物竞天择的广阔天地里两者面临的,源自求生欲望的压力都是同等的。可见,在动物世界里,动物的对手说到底也就是它自己,它要逃避死亡的追逐,首先就要战胜自己,它必须越跑越快。因为稍一松懈,便会成为他人的战利品,决无重赛机会。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对人类来说何尝不是这样?不管你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小职员,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不是尽心尽责,全力以赴吗?要知道总有人盯着你的职位跃跃欲试,高级管理人员的高位自然热门,不必多说,小职员也不例外,因为公司门外总有不少新人等着进来,这样看来,大家的选择都一样,要么做得更好,要么被淘汰,在新的一天来临时,可不要再拿闹钟出气了,还是对自己叫一声“加油吧”。

2、荷花池的谜题

    有一个荷花池,第一天的时候池中只有1片荷叶,但是荷叶的数量每天成倍数增长,第二天2片,第三天4片……假设在第30天时整个池塘全部被荷叶盖满,请问:在哪一天时,荷叶只有一半?

    你可能马上就答得出:第29天。不错,这就是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达成的终极突破。我们所设定的每一个目标、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正像这片荷花池,在你做着貌似重复的日常工作的时候,你往往会感到枯燥甚至是厌烦,你可能在第3天、第28天甚至第29天的时候放弃了坚持,这时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运气、不是聪明,而是韧性。所以,在面对新的机会和挑战时,不必急功近利、不必追求立竿见影,只要每天能够比前一天有一点突破、一点改善,而且朝着正确的目标持续地做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最终的成功。软考案例

3、高瞻远瞩

    识,指认识。从思维的深度来看,识是指人的远见卓识,是对事物发展的预见和认识的深度。

    曾经有两个企业都想在某郊区投资地产,并各派了专人前去调查那里的情况。结果A企业的人在考察之后,向公司报告说:“那里人口稀少,房产业发展机会渺茫,房子修好了也没有人来住。”而B企业的人则在考察之后,向公司报告说,“该地虽然人口稀少,但那里环境优雅,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定会喜欢在那里安置生活。”果然不出B企业的所料,随着城市包围农村,城里人越来越向往农村生活,尤其是一些农家乐,办得更是如火如荼。所以B企业的投资是明智的。

    A企业的人员鼠目寸光,只看见眼前事物的表象,而B企业的人却高瞻远瞩,从表象里预见到未来。B企业的远见卓识远远高于前者。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像A企业的人一样近视,那么他的动作很可能都是短期行为,而如B企业那样见识过人,眼光放长远一点,就能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

    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学会思考,而不要因循旧制。

4、唐僧师徒的小团队管理

    唐僧师徒四人的小团队搭配可谓神奇堪称黄金搭档:

    1、外部环境主要是佛祖的指导意识和佛家氛围;

    2、目标当然是取到真经了;

    3、人员结构:

    唐僧:领导,管理者、唐僧应当说是四人中最关键最受尊重的人,他事业心极强,非常执著,只要还有一口气,那就是向西、向西、向西!

    孙悟空:开拓进取型的员工,虽然有时有些过,降妖除怪具体的业绩主要是他做出的。

    猪八戒:懒散型的员工,他馋吃懒干,但却常打浑逗趣,是不可缺少的活跃团队氛围的因素,要是没有他,西天的路上是何等的无趣,当然他还能干具体的活:挑担、降妖。

    沙和尚:是个忠实的员工,虽然他没有多大的能耐,但他也不和他人争风邀功,很随和,组织中必须有这样的人。

    佛祖对唐僧的考核既有过程考核又有结果考核,具体的除了提供必要的帮助管理倒不多。

    唐僧对孙悟空的管理,主要是根据他争强好胜的个性调动其积极性,当然他的本领太强,所以只有用紧箍咒来约束他;对猪八戒和沙僧的管理,主要靠孙悟空的榜样和威慑作用,有时也用偏向来激励他们。

    领导得会沟通,会激励,建立产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德行和能力服人,让员工在相对宽松的学习型组织里共同成长。

5、推销梳子的故事

    有一个单位招聘业务员,由于公司待遇很好,所以很多人面试。经理为了考验大家就出了一个题目:让他们用一天的时间去推销梳子,向和尚推销。很多人都说这不可能的,和尚是没有头发的,怎么可能向他们推销?于是很多人就放弃了这个机会。但是有三个人愿意试试。

    第三天,他们回来了。第一个人说:经理呀,我推销了一把梳子。经理说:你告诉我你怎么向和尚推销的?第一个人说:我到处和和尚讲,我们的梳子是多么多么的好,对头发是多么多么的好,结果那些和尚都骂我神经病,说我笑他们没有头发,赶我走甚至要打我。我

    很绝望,这时候我看到一个小和尚,头上生了很多癩子,很痒,在那里用手抓。我就骗他告诉他,抓头用梳子抓,我骗他,卖出了一把。

    第二个回来了:经理呀,我卖出了10 把梳子。经理说:你怎么向和尚推销的?第二个人说:我想了很多办法,后来我到了一个最高的山上的寺庙里,我问和尚,这里是不是有很多人拜佛?和尚说是的,我有问他,如果他们的头发被山风吹乱了,拜佛尊敬不尊敬?和尚说当然不尊敬。我说你知道了又不提醒他,是不是一种罪过?他说当然是一种罪过。于是我建议他在每个佛像前摆一把梳子,游客来了梳完头再拜佛!一共10 个佛像我卖出去10 把。

    第三个回来了:经理呀我卖出了3000 把梳子!经理说:你告诉我你怎么卖的?第三个人说:我到了最大的寺庙里,直接跟方丈讲,你想不想增加收入?方丈说想。我就告诉他,在寺庙最繁华的地方贴上标语,捐钱有礼物拿。什么礼物呢,一把功德梳。这个梳子有个特点,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头,这样就能梳去晦气梳来运气。于是很多人捐钱后就梳头又使很多人去捐钱。一下子就卖出了3000 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要去想问题,另外要找到对方的需求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