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质量管理的七种基本质量工具
质量管理的七种基本工具,也称70工具,用于在PDCA循环的框架内解决与质量
相关的问题。七种工具分别是:因果图、流程图、核查表、直方图、帕累托图、控制图和
散点图。
(1)因果图
因果图是一种分解技术,用于寻找造成非预期结果的根本原因。因形状类似鱼骨,因
此也被称为鱼骨图。鱼骨图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故又称石川图或 Ishikawa
图。使用鱼骨图时,把问题放在鱼头处,鱼骨和鱼刺处则是造成问题的可能原因。
(2)流程图
流程图也被称为过程图,用来显示在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成一个或多个输出的过程
中,所需要的步骤顺序和可能分支。图中包括活动、决策点、分支循环、并行路径及整体
处理顺序。可以通过流程图中工作流的逻辑分支及其相对频率,来估算质量成本。
(3)核查表
核查表( Checksheets)又称计数表。核查表是为收集和分析数据提前准备的结构表格。
核查表合理排列各种事项,以便有效地收集关于潜在质量问题的有用数据。在开展检查以
识别缺陷时,用核查表收集属性数据就特别方便。用核査表收集的关于缺陷数量或后果的
数据,经常使用帕累托图来显示。
直方图是一种垂直的条形图,通常用来表明一组数据中不同数值出现的频数。
(4)直方图
可以描述统计分布的集中趋势、分散程度和分布形状,如图62所示。与控制图不同,直
方图不考虑时间对分布内的变化的影响。呈现正态分布的直方图如图63所示。
(5)帕累托图
帕累托图是一种垂直条形图,即直方图的一种,横轴表示已识别的原因类别,纵轴表
示每种已识别的原因分别导致的结果数量或频率,并且按发生数量或频率进行排序,从而
便于识别造成大多数问题的少数主要原因。
帕累托图起源于帕累托定律。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
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
他还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都存在这种微妙关系,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
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
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同时,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二八定律
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和20%(从统计学上来说,精
确的80%和20%不太可能出现)习惯上,二八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
后人对于帕累托的这项发现给予了不同的命名,例如,帕累托法则、8020定律、最省力
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
(6)控制图
控制图是休哈特20世纪20年代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时提出的,因此控制图也叫休哈特
图或过程行为图。用来确定某个制造过程或业务过程是否处于统计稳定状态,如图64所示。
控制图按时间顺序展示过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既定的控制界限相比较,从而对过
程进行判断,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图中包含一条代表均值的中心线,位于中线上下两
侧的两条控制界限和两条规范界限。控制图常用来跟踪批量生产中的重复性活动,但也可
用来监测成本与进度偏差、产量、范围变更频率或其他管理工作成果
规范界限包括规范上限和下限,表示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超出规范界限可能会受
到处罚。处于上限之内的数据都满足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
控制界限包括控制上限和下限,控制界限一般根据过程历史数据计算而得到。对于重
复性过程,控制界限一般定在中心线或均值两侧三个标准差处,反映了数据的预期变动范
《 PMBOK指南》(第5版)中提出,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表示过程失控
①某个数据点超出控制界限
②连续7个点落在均值上方
③连续7个点落在均值下方
7)散点图
散点图又称相关图,Xy图。散点图分别用横纵坐标轴(X,Y)表示一组变量,通过
标注由不同X和Y定义的点,来解释因变量Y相对于自变量X的变化的相关性。相关性
可能成正比例(正相关)、负比例(负相关)或不存在(零相关)如果存在相关性,则可
以画出一条回归线,用来估算或预测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程度,如图65所示
占总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