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团队”相比“现实团队”最大价值是――说真话
PMP (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
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建立的认证考试有:PMP(项目管理师)和CAPM(项目管理助理师)已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我第一次接触虚拟团队概念的时候是在2003年,当时接到一封来自加州大学校友的邮件,问我是不是可以参与到分布式计算的推广工作中来。
我很诧异,因为我并不是计算机专业,而且对发邮件的校友并不熟悉。我回复邮件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但是没过多久,加州大学那边就安排了一次网络会议邀请我参加,那一天,我第一次参与到虚拟团队中,第一次很兴奋地感觉到了原来项目团队还可以这样玩。
分布式计算是将各个科学领域里需要耗费巨量计算力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任务包,然后分派给全世界各个自愿者的计算机,利用这些计算机闲置的计算能力进行处理,然后自动汇总结果的一个科学应用,其效率堪比超级计算机而成本极度低廉,更节约大量能源消耗。
这个虚拟团队由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自愿者组成,职能架构高度符合现在的标准项目团队。即使这是一个非商业性质的项目,而且大部分参与者都是学生,但在整个项目周期里,各个成员表现出来的专业性和高效性相对现在的很多项目组来说都要优秀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二次加入虚拟团队在外界看来似乎很幼稚,但这恰恰是我认为的目前虚拟团队中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管理最完善的一次体验――2005年,我被几个同学拉到了网游《魔兽世界》的一个公会去了。
那一年,在游戏里很多任务全世界都缺乏标准的通关解决方案,只能由各个团队,也就是游戏里说的公会,各个项目组主管(团长)安排不同人员精心搭配,讨论设置每个人的定位和操作步骤,尝试寻找这个解决方案,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开荒”。 在这个“开荒”的过程里,由团长针对任务的特质,选择不同的团队成员,配置对应的装备,设计出完整的团队协作流程和时间节点,现场进行指挥,并实时对每个团队成员进行DKP(Dragon Kill Points)考核以及过程管理,项目终结根据DKP进行通关奖励分配和协调。任何一个团队成员的一次失误都可能会导致“团灭”的出现。而“团灭”这个词就是从那个时候出来一只沿用至今到各个行业里,并经常会在当今各个项目组出现。
还是很奇怪,在这样一个大家从未见过面的虚拟团队里,即便依然是没有太多的利益相关,配合度和效率依然是远高于现实团队的,为什么呢?
第三次接触虚拟团队则是去年应邀参加了一个餐饮类众筹项目。虽然整个过程与现实项目组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交流方式变成了邮件和网络,并且相比之前的虚拟团队体验还多了很多线下的股东会议和方案、产品交流会,但是结果却是最差的一次。主要体现在意见不统一,方案落地环节糟糕,利益分配纠缠不清等方面。同样是虚拟团队去完成一个项目,并且有线下的交流,不管项目结果如何,但是过程体验应该会更好,可是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呢?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传统组织架构也面临新的变革,在效率、成本的刺激下,“虚拟团队”概念日益高涨。相关领域知识积累已经很多,这里我不再做学术性的分析,我只谈我自己对“虚拟团队”的理解,也是对上面介绍的三次参与虚拟团队的实战体验分享:
1.“虚拟团队”是否能高效高质完成项目,经济效益绝非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现在很多关于虚拟团队组建和管理的资料中,利益刺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我看来未必是这样。
愿意参与到虚拟团队来的成员,一定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因为缺乏实体保证和相关组织约束,加入虚拟团队对获益预期的风险是远大于找一家靠谱的公司上班的。所以,能吸引他们加入虚拟团队就一定存在更重要的因素――价值最大化,而不是价钱最大化。
八十年代初乔布斯曾在挖角百事可乐的总裁约翰・史考利时问他:“你是想这样卖糖水度过余生,还是想和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虽然约翰・史考利明知道在百事可乐做总裁比跟个疯子去改变世界风险要小很多,但是他依然选择的是加入苹果,这里乔布斯带的不是一个虚拟团队,但是至少证明对于很多有能力的人来说,在做选择时,价值是优先于价钱的。
2003年我参与分布式计算的推广项目中,虚拟团队成员没有任何经济上的收益,但是整个团队依然表现出非常高的合作水准和专业度,原因就在于当时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人类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对项目价值的认同,在这种高度下,制度约束、奖惩激励都失去了意义,项目发起人只需要做好基本工作安排调度即可。 类似的情况在小米和魅族身上也出现过,这两家公司的产品论坛就是一个虚拟团队,对于产品用户测评及调研项目基本都是在论坛上完成,由粉丝自发承担测评并提供体验反馈。他们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实现中国也可以做出好产品的一个理想。
所以,一个项目是否能由“虚拟团队”去完成,项目选择本身就非常重要了,否则只是团队管理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本质改变,反而要消耗远高于实体团队的管理成本而且效率一定是低下的。
2.“虚拟团队”角色身份是专业的、唯一的,虚拟就是虚拟,不要带入现实身份 我曾经委托某研究所帮我解决一个产品问题,而方案我并不满意,中介人罗列了项目解决人身份,什么教授,博导,成功案例什么的,但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并没有拿到我满意的结果。
一个团队是为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而组建,我们需要的是完成项目的能力,而不是参与者的身份,这点在“虚拟团队”身上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简单、粗暴,每个团队成员在虚拟团队里只需要你体现出来的是自己的尖刀项,站在自己该站的位置就可以了。
2005年我加入《魔兽世界》的公会时,只是一个做辅助的小兵。带我的团长会一直督促我上线练习并悉心指导。时间一久我就发现他只带新人却从不自己带队下副本做任务。于是我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去主力团参加活动,他说:“我只是熟悉游戏,耐心好,但是操作不好,会长说我适合带新人,不要去下副本。”事实也是他为公会带出了大量人才,为公会的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虚拟的世界,谁都不知道网线对面那端是谁,我有时就在想,如果大家还是导入现实身份,万一带我的团长在现实中是公会会长的老板,那么这个公会还会不会壮大?或是现实中会长在公司会不会有特殊照顾?
“虚拟团队”更强调的是技能专业性,如果带入了其他内容,那么在管理上将会出现现实组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且会加以放大。在最初参加分布式计算团队会议上成员介绍时甚至简单到只有两项:一个是自己的昵称和邮箱,一个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更详细的资料只有团队组建人知道,而这些是不公开的。
3.“虚拟团队”相比“现实团队”最大价值是――说真话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现实中我们用真名说假话,网络里我们用假名说真话。” 我们不可否认,在国内现在大部分企业里的项目会议就和斗地主差不多,如果不是老板亲自带队,项目基本是立项就等于死亡。即便是老板亲自带队,漏斗理论也会一直存在于整个项目周期。 为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因为个人和部门利益需要最大化。利己主义和官僚主义是现实团队中绕不过去的坎。围绕着这个坎,不是经验老到的项目经理根本就难以区分在沟通中到底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
“虚拟团队”则拥有水平沟通和真实沟通的天然基因――没有了复杂的人事关系。 “我是来完成这个项目的,你配合度不够我就直接说了,要不你改进,要不我走。” “领队,你的这个决定我认为有问题,需要大家共同表决,否则我认为我的努力可能会白费。”
恰恰就是这种天然基因的存在,“虚拟团队”中说真话的比例远高于实体团队,对于项目本身来说,团队成员的“真话”是极具含金量的。
在我第三次参与到“虚拟团队”进行餐饮类众筹项目中的时候,其实这个“虚拟”概念已经不再纯粹。更多表现为现实公司组织架构的一个网络化而已,甚至更像是以股权性质对各项部门职能进行的外包活动,管理根本无从谈起。
综合以上几次的参与体验,我对“虚拟团队”的认识和书本上的内容有不少差异: “虚拟团队”是为完成某个项目而选择的一个组织形式,其框架职能设置只能到岗位,而不是到个人,即定岗不定人。因为对于项目的理解和个人情况均有差异,所以“虚拟团队”的成员流动性是远高于实体团队的,并且项目管理人必须要接受并认可这个事实。 “虚拟团队”的协同工作方式类似思维导图,由各个模块进行信息共享和筛选,自动对工作流进行优化,落地模式而并非只是网络联系。即便是面对面实际沟通或是现实世界里的协同工作,甚至是聚会,个人代表的也仅仅只是一个工作流里面的符号,与参与者背景身份无关,这仍然是“虚拟”的一种形态。相反,如果组织里依然保留着现实团队所存在的那些复杂人事关系的话,即便大家工作地点分布在银河系的另一端,也无非是一个巨大的办公室而已。所以“虚拟团队”的核心点不在于工作方式是通过什么体现,也不在于工作地点在什么地方,而是组团后的工作思维方式。我们一定要区分出“虚拟团队”和“虚拟办公室”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虚拟团队”对项目的选择要求极高,代表的是一种形式松散但高效的新的合作形态,管理上更需要精细化,人性化,其组织特性具有很强的放大效应,稍有不慎就会将现实团队里出现的问题快速放大导致很强的负面效果,所以对项目负责人的要求也随之更高。
“虚拟团队”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产物,随着高效的沟通方式产生,空间的局限性日益淡薄,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将自己价值最大化的项目中来,而这种力量有无限的延伸空间和可能。就像全球最大的“虚拟团队”政治性黑客组织Anonymous(匿名者),提倡自由,反对一切不公正的现象。在这样的政治诉求或是说项目目标的影响下,全球无数互联网技术人员以及普通民众被吸引自发参与到团队中来。他们不做黑产,定期举行聚会,所有行动都是通过网站和irc频道来投票通过并进行公示。Anonymous通过黑客技术来反对美国当局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发动的战争行为,近期开始对ISIS进行反恐行动,让所有参与者都为世界反恐做出贡献。“虚拟团队”产生了影响世界的能量。 这种新的工作形态和思维对于我们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方向,但是如何运用,就需要我们企业的管理者不断学习研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