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模型看项目管理
从三个模型看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门系统科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利用有限的资源,协调一群人形成合作在时限内完成某个目标。怎么制定项目目标,怎么安排人员计划,怎么协调各个因素,怎么做出取舍,这都是项目经理需要去考虑的事项,往往也是让人头疼的事项。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项目经理需要了解这样两个概念,稀缺和机会成本。用于完成项目的资源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需要学会在稀缺的环境下去调配自己的资源。由于稀缺,资源A用来做这个事情,那他就不能用来做那个事情。这就是机会成本。如果项目经理想要赶进度,除非追加成本,不然就需要在范围或者质量上做妥协。
PMP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一共有五大过程组和十大知识领域,实际上就是对项目管理中的各种要素和流程的总结,有一些思考框架同样也可以在项目管理工作中提供一些借鉴。以下介绍PORT、SMART和RSQC三个模型来从不同侧面。

以终为始,化整为零-PORT模型
PORT模型指的以下四方面:Purpose:目的;gOal:目标;Result:结果;Task:任务。可以作为一个纲领性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初步了解从需求到计划的做事方式。这里面包括了三个重要的做事原则:量化、计划先行和成果导向。
在目的层面,做一个更好的erp平台可以是一个目的,那目标是什么?目标比目的多了一个标准,也就是说目的需要进一步量化,才能成为目标。一个更好的erp平台,那么比现在要多出几个功能,运转速度,响应速度要提高多少,这就是目标,量化之后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做事思路。
再接下来是确认结果,完成目标是不是需要要成果或者产品出来,项目成果本身以及对应的文件记录,复盘经验教训都应该考虑在结果里,形成产出清单,用作品来说话,以成果为导向。
通过确认目标和结果,可以通过量化的指标和产出清单,把一件复杂的事情从上而下地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子任务,再完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子任务从下而上的达成我们的项目目标。这就是用目标指导计划的生成,下面通过SMART模型再看看怎么制定一个好目标,以及好目标是怎么助益计划的产生。
以现实为基,以数字为准-SMART模型
SMART原则包含了制定目标的五个维度,既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目标是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SMART原则基本就是一个好目标应该具有的属性,这里先从相关性说起,项目目标一定不是孤立的,它和企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在一起,并且可能服务于其他项目的目标。项目经理需要找到自己项目目标的相关性,这样可以从一个更大的维度对项目进行衡量和校正。
目标的具体和可衡量都可以归类到量化目标里,可衡量指的是用目标可以用各类指标判断其完成状态,具体和可衡量类似,不过可以进一步增加时间,任务,地点,任务等要素,xxx在xxx时候做xxx。制定这些指标和任务安排需要考虑项目团队的资源和能力,根据现状,这个目标是不是可以达成的。
同时,项目是临时性的工作,需要设置deadline,包括每个子任务也需要设置deadline,每个子任务的按时完成可以保证项目的整体进度。
在设定了具体,可衡量的目标,也就是谁在什么时候做什么,达到什么指标,再设定了各个deadline,这样就可以得出一处简略的计划。
除了进度之外,项目还需要考虑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又有什么关联,我们可以看看下一个模型。
此起彼伏,系统考量-RSQC模型
RSQC模型是一个期待管理模型。里面有四个元素,分别是:Range:范围、Schedule:进度、Quality:质量、Cost:成本。
范围是需要做什么事,进度代表用多长时间去做,质量则是要做到怎样一个标准,成本代表需要付出的代价。
开头我们说过项目里的资源是稀缺的,我们需要做取舍。范围、进度、质量、成本这四个因素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关系。这个是做项目中需要去考虑的一个问题。
定计划、做变更都需要考虑到这个关系,优化某一个属性是由牺牲另一些属性来完成的,这就是系统思维,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通过RSQC我们可以借鉴到什么做事的方法呢?
首先是要将范围控制好,范围不断变动,原来做的计划就失效了。对于进度、质量和成本,需要判断当前项目里那个元素的限制更大,变化空间小,发生变更时就适当调整另外两个元素。例如有些项目工期紧,成本较为宽松,那么就以进度为导向。做项目还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要做的事多,时间短,质量要求高,还钱少。那么作为项目经理要考虑做这个项目到底划不划算,要客观地了解到没有尽善尽美,只有权衡取舍。不要让自己陷入两难。
融会贯通,从目标到成果

以上的三个模型体现了项目管理中的一些方法和原则,也有不少重复的地方,进行梳理之后可以重新构造出从目标到成果的路径。
首先在组织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和企业发展相关的目的,进一步量化得到可达到的项目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定成果清单,接着通过目标和成果清单拆解子任务,协调RSQC形成计划,根据计划内容执行,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同样要注意协调RSQC,最后获得成果再更新组织现状,这里面包括项目带来的组织收益以及项目记录和复盘带来的企业知识。
以上是可用于项目管理的三个简单模型,要进一步了解和实践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论,可以选择PMP或者PRINCE2做深入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