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项目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从理论上来讲,风险识别可以从原因查结果,也可以从结果反过来找原因。所谓从原因查结果,就是要先找出本项目会有哪些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发生后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例如,项目进行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会不会发生变化,需求变更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等。所谓从结果找原因,就是要根据事情的结果找出其对应的原因。例如,网络设备的涨价将会引起项目超支,哪些因素会引起网络设备涨价呢?又如,项目进度拖延会造成诸多不利后果,那么,造成进度拖延的常见因素有哪些呢?是项目执行组织最高管理层犹豫不决?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程序繁琐复杂?是开发单位没有经验,还是手头的项目太多?
在具体识别风险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技术包括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和核对表法等。
1.德尔菲法
德尔菲(Delphi)是古希腊地名,该方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当时美国为了预测在其“遭受原子弹轰炸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而发明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一些预测和预测的场合,广泛用来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和编制规划工作。
德尔菲法的基本特征
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大致流程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稳定的意见。
由此可见,德尔菲法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它有区别于其他专家预测方法的三个明显的特点,分别是匿名性、多次反馈、小组的统计回答。
(1)匿名性。匿名是德尔菲法的极其重要的特点,从事预测的专家彼此互不知道其他有哪些人参加预测,他们是在完全匿名的情况下交流思想的。(后来改进的德尔菲法允许专家开会进行专题讨论)项目管理培训
(2)多次有控制的反馈。小组成员的交流是通过回答组织者的问题来实现的。它一般要经过若干轮反馈才能完成预测。
(3)小组的统计回答。最典型的小组预测结果是反映多数人的观点,少数派的观点至多概括地提及一下。但是这并没有表示出小组的不同意见的状况。而统计回答却不是这样,它报告一个中位数和两个四分点,其中一半落在两个四分点内,一半落在两个四分点之外。这样,每种观点都包括在这样的统计中,避免了专家会议法只反映多数人的观点的缺点。
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团队的全体成员自发地提出主张和想法。产生热情的、富有创造性的更好的方案。
头脑风暴法更注重想出主意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团队想出尽可能多的主意,鼓励成员有新奇或突破常规的主意。
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做法是:当讨论某个问题时,由一个协助的记录人员在翻动记录卡或黑板前做记录。首先,由某个成员说出一个主意,接着下一个出主意,这个过程不断进行,每人每次想出一个主意。这一循环过程一直进行,直到想尽了一切主意或限定时间已到。
应用头脑风暴法时,要遵循两个主要的规则:不进行讨论,没有判断性评论。一个成员说出他(她)的主意后,紧接着下一个成员说。人们只需要说出一个主意,不要讨论、评判,更不要试图宣扬。
3.核对表法
核对表是基于以前类比项目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编制的风险识别核对图表。核对表一般按照风险来源排列。利用核对表进行风险识别的主要优点是快而简单,缺点是受到项目可比性的限制。
人们考虑问题有联想习惯。在过去经验的启示下,思想常常变得很活跃,浮想联翩。风险识别实际是关于将来风险事件的设想,是一种预测。如果把人们经历过的风险事件及其来源罗列出来,写成一张核对表,那么,项目管理人员看了就容易开阔思路,容易想到本项目会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核对表可以包含多种内容,例如以前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项目其他方面规划的结果(范围、成本、质量、进度、采购与合同、人力资源与沟通等计划成果)、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说明书、项目班子成员的技能、项目可用资源等等。还可以到保险公司去索取资料,认真研究其中的保险例外,这些东西能够提醒还有哪些风险尚未考虑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