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PPP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大招

[ 日期:2019-5-17 ]

恒佳PMP培训中心

PPP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大招

PPP模式作为一种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移交的综合模式,其基本特点是投资数额大、合作期限长、涉及主体多,PPP项目合作原则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其特征决定了PPP项目绩效评价管理上应有自身特点。PPP项目在绩效评价管理上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做好顶层设计

虽然财政部陆续出台了关于PPP项目的操作指南以及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等文件,在这些政策规章和实施细则中,也提到与绩效考核相关的内容,但是绩效评价管理仍需要进一步细化,特别是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明确PPP项目绩效评价的共性指标、评价机制、管理原则及目标导向等,并形成系统的PPP项目绩效评价管理规范。

2.体系设计要进行系统性规划

目前,PPP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对象、目标和指标选取不能完整地反映PPP的全貌,评价体系设计缺乏系统性规划。评价主体混乱,各评价主体相互之间职责不清、关系不明,例如在水务类PPP项目中,可能存在由水务局监管项目建设和运营、物价局制定水费指导价格和运营成本的监管、工商局负责对违规违法进行监督处罚、安监局负责综合监管和重大危险源监管,但是涉及绩效考核各方责任时,缺乏可以直接对照的履责规范和路径,难以统一协调分工。

评价对象单一,由于资金来源不同,根据政府预算资金、项目公司资本金以及项目融资资金各自的特点,评价侧重点应该有所差异;评价指标雷同,针对项目处于不同阶段,绩效评价的目标和指标应结合阶段特征以及运作方式进行差异化选择。

3.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为满足绩效评价目标,应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及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各指标应简单明了,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应便于掌握和分析,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评价指标选取以及评价内容泛化,定量指标计算量度不易掌握,现实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使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影响。

例如,部分运营期评价细则中规定建筑物外观不整洁、不完好、出现破损,按照规定要扣减相应考核分值,但是实际评价中“不整洁、不完整”的界定并没有量化的标准,使考核量度不易掌握。

4.提高评价机构的专业能力

PPP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大多数行业,涉及多元主体及领域,涉及专业知识面宽,这对开展PPP绩效评价机构的资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评价机构专业能力欠缺,按照通常的绩效评价体系开展评价工作,很可能导致结果以偏概全或评价指标与项目产出不符,因此PPP绩效评价机构能力需要更加完善。

5.增强评价结果的严肃性

目前,PPP项目绩效评价中依然存在物有所值评价量化程度不足,配置效率未能准确体现,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科学性不够,使得总量控制功能未得到发挥等问题,在项目实施阶段,按绩效付费的科学依据和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在项目转让阶段,绩效评价对金融产品设计的支撑作用还有待提高,导致大量PPP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缺乏严肃性。

例如,在污水处理项目中,污水运营成本因原材料成本增长、电价上调、当地平均工资上调等原因上涨,项目公司弥补差价后实际运行结果仍下降,如果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仅根据已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付费,未考虑社会资本方运营中实际产生的损失,易引发矛盾,产生纠纷,也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在实际操作中流于形式,缺乏约束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