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产品经理必备的5种能力
3-5年产品经理必备的5种能力
互联网寒潮下,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面临失业的恐慌,晋升更是尤为不易,如果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为之努力,那么现在的焦虑只是开始。希望这里总结出的5点产品经理提升方向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先看下企业对于高级产品经理岗位的要求:负责公司不同平台产品线的战略分析,制定、推进和实施产品规划方案;把握国内外互联网市场趋势制定产品竞争战略和产品走向,研究用户行为,根据产品各项数据及用户反馈协同市场部门,提供有效产品运营策略,撰写相关方案。
1.3-5年以上互联网从业经验,2年以上互联网项目管理及产品策划经验;
2.熟悉Windows,Mac,iOS 及 Web平台产品交互设计及运营模式;
3.对国内外互联网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有深刻理解,对生产力工具有所研究,有较丰富的国内外互联网运营经验;
4.能把握产品宏观发展方向与产品设计细节品质;
5.执行推进能力强,沟通能力佳,责任心强;
6.负责项目管理流程优化、产品工作指导和人才培养。
基于高级产品经理的岗位职责,做了5点能力拆分
1.战略能力
3-5年的产品经理首先要具备战略能力,产品的能力反而不是那么重要,更多的是能不能把控该产品的走向的能力。
他们更多思考的应该是产品宏观定位,产品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根据可预见未来的资源情况,我目标达成的手段是什么?产品战略是否符和公司战略,甚至是产品线如何规划等问题。
如何培养战略能力:
1、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竞争对手的战略及推行的项目来评估他们对新活动或者产品的反应。
2、专注于问题的根源而不是现象。运用丰田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五个为什么”方法来找出背后的原因。
3、根据长期和短期项目定制你的决定标准。有了标准,我们才能培养自己的思考模式。
4、制定行动后的回顾计划,记录重大决定或者里程碑事件中学到的教训,广泛交流由此带来的洞见。
2.业务逻辑能力
业务逻辑能力也是产品经理进阶的关键指标,对于to B产品经理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无论是官网还是庞杂的业务系统,贯穿整个系统的都是业务逻辑。通过业务逻辑的梳理,产品经理可以规划出产品的整体框架,模块,甚至产品有哪些页面都可以“推演”出来,可以说业务逻辑确定了,也就确认了整个项目的框架。确认了项目的大方向。
如果业务逻辑错了,系统的框架、模块也就错了,那么功能需求理解的再透彻、原型画的再好,UI再完美,这个产品也是失败的。并且项目会有推翻重做的可能,不仅工期要比预期延长一倍,成本也要增加一倍不止。
提高业务逻辑能力只能通过经验的积累以及对于同类产品加以分析,多进行输入。
3.项目管理能力
产品经理普遍在产品研发过程又要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综合协调产品、设计、技术、运营、市场、销售、客服等部门资源,制定项目目标和分解计划,控制项目过程和风险,推进产品上线和目标达成。
所以产品经理必须具备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要确保:
1、项目目标分解得当,每个节点正中要害;
2、项目成员配合得当,执行有力,环环相扣,最终各个击破;
3、风险管理得当,多重风险管理体制,最终保全大局。
项目管理能力可以通过系统学习项目管理知识,吸收其他项目案例经验并实践来进行提升。
4.团队管理能力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聚合力量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团队管理能力也成为了产品经理的必备素养。
首先介绍团队管理的几个基本规则:
1、制定流程和规范:比如每日的站会流程,产品部门的新人培训流程,部门文档规范流程等
2、制定kpi:给团队各个成员制定kpi,并评估kpi的可实现性
3、团队成员梯度化建设:如果一个团队都是新人,领导会很累,所以好的团队既有经验丰富的老人,也有新人接班,这样老人可以带新人,新人也会觉得有成长,整个团队就不会出现人才断层。
4、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比如定期团建,给团队成员过生日,别有创意的新员工欢迎仪式等
5、团队的升降管理:建立正确的竞争机制,让团队成员优胜劣汰
另外对于提升团队管理,给大家推荐团队管理画布(TMC),可以据此做实践尝试:

在这张图里,包括两大部分,顶端是一个我们所谓的搭班子的内容,下部的内容包括了五个模块,包括我们如何去做激励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如何进行团队文化管理、以及管理者领导力和员工提升这样的内容。
5.运营能力
正所谓产品运营不分家,高级产品经理的能力面还应该向运营经理拓展。产品经理推动运营将产品的商业价值最大化,才能让团队更好地活下去。
当产品关键数据指标停滞不前时,产品经理如何推动运营去解决?市场一片红海时,如何利用运营手段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在营销推广中,产品和运营有哪些配合打法?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为产品付费,让产品变现,也是产品经理必须修炼的课题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积极关注行业动态、深入多种渠道、参加课程学习并落地实践,积累运营技巧,提升运营能力。
职场如战场,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下,仅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很容易被淘汰。尤其是产品人,更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把自己当做产品去经营,才能获得更大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