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什么样的项目经理受人欢迎

[ 日期:2019-5-8 ]

恒佳PMP培训中心

什么样的项目经理受人欢迎

1.精明而带点小缺点的人最受人喜欢

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一个人当然是越完美越好。然而对于旁人而言,他们更喜欢完美中带一点瑕疵的人。所以,在某些时候,大智若愚不失为一个交际良策。

1966年,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教授找来了48名大二学生做了一个关于 “印象形成”的实验。他把4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放给这些学生看,然后学生从这4个人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一位最不喜欢的。

这4段访谈录像内容如下:
第一个接受访谈的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面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的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表现得非常有自信,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现不时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第二个接受访谈的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在台上的表现略有些羞涩,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表现得非常紧张,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还将主持人的裤子淋湿了。 


第三个接受访谈的是个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两位成功人士那样有着不俗的成绩。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一点也不出彩。
第四个接受访谈的也是个很普通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和第二个人一样,他也把身边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湿了主持人的衣服。

想知道测试的结果吗?最不受测试者们喜欢的当然是第四位先生了,几乎所有的被测试者都选择了他。可奇怪的是,测试者们最喜欢的不是第一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位那个打翻了咖啡杯的先生,有95%的测试者选择了他。
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这就是出丑效应。

2.你太“非人类”了,我不想跟你玩儿

对于那些比较成功的人而言,一些微小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提升他们的真诚感与可信任度。如果一个人表现得过于完美,几乎难以从他身上寻到一个缺点,人们就会觉得他不够真实,毕竟缺点是人性的衍生品,看似十全十美的人反而降低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可信度。

在教授的实验中,第二位那个打翻咖啡杯的先生,虽然小有“出丑”,但这反而正面放大了他的魅力,并让人从心里感觉到他很真诚,值得信任。

在人们的意识里,往往奉行这样一个法则:绝对的完美才能够在下属面前建立绝对的权威,才能够保障绝对的服从。

然而,出丑效应却颠覆了这一逻辑常识。出丑效应是一种对于人性的回归,人们往往更偏好那些成就突出又很真诚、值得信任的人。

项目管理也是如此,真诚可信的项目经理更能使团队成员产生情感共鸣,增进彼此之间的亲近度。因此,对于项目经理而言,事事苛求完美虽然是一种优秀品质,但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适当地表现出一些小失误,反而会增加团队成员的好感,有利于项目团队的和谐。

一点点错误不仅不会有负面影响,反而能引起注意。

3.出丑效应不是万能的

出丑效应是一种对于人性的回归,人们往往更偏好那些成就突出又很真诚、值得信任的人。 不能因为有出丑效应而追逐出乖露丑,理想的人格魅力应该是先追求优异,再听凭自然。必须说的是,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通常是极复杂的,出丑效应的应用需要一个前提或基础:“出丑者”必须有才华。

而且,出丑效应只是其中的一种,并有其发生的限制范围。阿伦森等人的实验结果公开后,又有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丑效应直接受性别角色、犯错的严重程度、自尊心和相似性的影响。

在性别方面,男性更倾向于欣赏犯了错误的卓越人才,而女性则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失误的人。
在严重程度方面,如果失误过小,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只是碰到杯子,杯子里的咖啡却安然无恙,那么出丑效应基本不会发生。
在自尊心方面,中等水平自尊心者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有失误的人,而低自尊和高自尊的人则都更偏爱完美的能力出众者。这种现象意味着,人们对喜爱对象的选择,会受其自我价值保护心理的影响。
中等自尊心的人自认为与才能出众者相去不远,才能出众者有错误,会使双方的距离缩短;高自尊心者认为,他们与才能出众者平起平坐,因而不需要通过对方的失误来调整自己内心的平衡;而对于低自尊者,能力出众者遥不可及,双方的距离更大一些,能力出众者的失误反而更加能够减少相互比较所产生的压力。
在相似性方面,如果出丑者的意见与我们高度相似,那么我们则更倾向于轻视甚至贬低对方,出丑效应不适用。

所以,不能因为有出丑效应而追逐出乖露丑,理想的人格魅力应该是先追求优异,再听凭自然。即使略有失误和瑕疵也在所不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