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ACP是如何看待互联网里不精益的言行
在互联网行业,有一些言论和实践貌似有理,但站在精益的角度来看实则惨不忍睹,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些。
精益源自于制造业,诞生在丰田。所谓精益,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投入产生更多的效益,用大白话来说就是2句话:少花钱多办事和减少浪费。
几年前,随着敏捷的推行,精益思想也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一时间精益人人都在谈,但实际上,表面精益实则浪费的行为还是满天飞,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满天飞的不精益的言行。
1.没有弄明白的商业模式。一个互联网组织,最需要弄清楚的事情莫过于商业模式,如果商业模式不清就匆忙启动创业项目,就必然会给后面的创业之路埋下隐患,各种浪费和额外的投入恐怕难以避免。怎么弄清楚商业模式,可以参考前几期节目里提到的商业模式地图。
2.不知道价值何在的项目和产品。在前两期节目里讲奥卡姆剃刀的时候,咱们就提到过这部分内容,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3.为了改进而改进。在日常项目里,经常会看见项目或者产品团队在不断地改进,有时候所谓的改进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而只是为了改进而改进。
4.不能一次性把事情做成功。在日常项目里,出于种种原因,咱们做的项目不能达到目标,结果就是花了钱没办成事儿,或者是多花钱少办事。
5.没有明确目标地招人。组织里有些时候招人是非常盲目的,根本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人一旦进来,就必然会造成浪费。
6.过多并发的工作。咱们都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身上有太多并发的工作必然带来低效,而且过多并发的工作从哪里来的?其实就源自于上面提到的不精益的行为。
7.尽可能高的质量标准。咱们都知道,质量标准不是越高越好,而应该是适可而止。不需要的高标准只会造成浪费。
8.极致的用户体验。咱们之前曾经聊过极致用户体验的危害,和上面一样,用户体验也应该适可而止。
9.买而不租。在做项目和产品的时候,当咱们需要临时性资源的时候,不一定非要买,而是可以考虑租,不管是采购的成本还是后续的运营成本都可以降低。
10.过于脆弱的个人尊严。不管是创业者还是从业者,都比较重视个人的形象和尊严,在大多数时候,这种尊严是必要而且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咱们把个人的尊严看的过重的话,就会产生不精益的行为,比如在前几期节目里提到的连按钮的位置都要争的你死我活的场景,另外,还有的创业者宁愿把有限的资金投在豪华的办公环境上,也不愿意投在更能产生成果的项目上。总之,维护个人尊严是有成本的。
11.需求相对稳定的项目不用瀑布用敏捷。咱们曾经聊过,敏捷适用于需求不太确定的项目,也正因为如此,敏捷是有管理成本的,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用敏捷,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