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扁平化在互联网兴起
一提到扁平化,咱们马上就会想到层级制,在前面的节目里咱们曾经聊过,层级制是为了应对传统工业化时代规模化生产、强化专业分工的一种维持稳定的组织结构类型,有时候又被称为‘科层制’或者是‘金字塔型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
扁平化其实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一开始是在一些欧美的外企公司里,后来互联网兴起之后,一部分互联网组织也开始实行扁平化。
扁平化有自己的要求,不是说你想扁平化,直接把组织里的中层砍掉就可以了,如果你要真这么干,就会有一堆的问题等着你,这里面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扁平化承认了人性的改变。
咱们曾经在前面的节目里提到过麦克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X理论认为人是消极的、懒惰的、不负责任的,与此相对应,必须对人用强制手段和惩罚措施来确保组织目标的达成,而Y理论刚好相反,认为人是积极的、勤奋的、勇于承担责任的,采取的管理手段不应该仅仅是控制和惩罚,更应该是激励和自我管理。也就是说X理论认为人性本恶,而Y理论主张人性本善。一般来讲,如果是劳动密集型的劳动者,应该采用X理论,而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从事创造性工作的知识密集型劳动者倾向于采用Y理论,在国内当下的互联网组织里,人性位于X理论和Y理论之间的某一个点上,扁平化相当于承认了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人性的认定应该从过去的偏X理论调整到偏Y理论。
2.扁平化必然导致管理风格和管理手段的改变。
咱们知道,扁平化意味着一个管理者直接下属的数量将会大幅增加,我记得有过一种说法,说一名高级管理者最多可以管理7个下属,而一名基层管理者最多可以管理20个基层员工,这个数字未必准确,但可以说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精力够用的时候还可以管理,精力不够用的时候怎么办呢?那就肯定管不过来了,管不过来怎么办?需要改管理为领导,换句话讲,咱们要强调领导力。对应的管理手段将不再是纯粹的强制、不信任和惩罚,而是授权、信任和赋能。
3.扁平化意味着员工必须要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刚才提到了,扁平化意味着管理层对于员工的管理手段转变为授权、信任和赋能,这也就意味着员工必须对自己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具备了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适应扁平化的需要。
4.扁平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所谓扁平化,并不是说CEO直接可以和基层员工对话,中间还是有管理层级的,从组织的最高层CEO一直到基层员工之间应该有几层才算是扁平化,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根据组织的很多因素综合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