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互联网就是要去控制
在多年前,互联网圈儿流行对互联网这样一个新生事物进行深度的剖析,当时的一个代表性的结论就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版本,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观点就是互联网要实现去控制,然后一时间,去中心化、自下而上这些相关联的观点风起云涌,大有颠覆传统认知的趋势。现在,多年时间已经过去,这个观点需要咱们来重新审视了。
首先,我认为,逐渐地去控制,应该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是这个趋势并不明显,也不会很快,至少,咱们现在说的去中心化、自下而上这些观点和实践虽然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却显的过于超前了。
我们知道,工业化时代为了强调稳定性,实现了对信息、资源和人员的控制,在互联网时代,到目前为止,这些方面似乎有松动的迹象。
就拿信息来讲,IT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除了一些信息节点,使得信息以网络化的方式传输,举个实际的例子,就好比我看见了一篇很好的文章,通过微信分享出去,这个文章就通过网络实现了转发。和传统方式比起来,咱们是不是通过消除冗余的信息节点,通过去除不必要的信息控制而实现了快速的传播呢?当然是。
但是,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我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手机两个字,我问你,搜索出来的结果里,哪几项内容排在第一位或者是第一页,又有哪几项内容排在了后几页?这些信息为什么会是这样呈现的?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这还用说啊,这不就是竞价排名的结果吗?没错,你我能看到哪些内容,看不到哪些内容都是有原因的,换句话讲,是由某些咱们都知道却看不见的手在控制。所以,在今天,对于信息,咱们就不要再说什么互联网是在去控制了。
再来说人,在工业化时代,盛行层级制,咱们曾经聊过,因为层级制有比较多的管理层级,所以在组织内部,层级制实现了对人充分地控制,在互联网时代,咱们的组织开始变得扁平化,看起来管人的人确实少了一些,但是对于人的控制真的就少了吗?
在工业化时代,对人的管控是通过职位、职责、规章制度、考核机制等方式实现的,是显性的管理方式,下了班咱们就回归了自由。在互联网时代呢?貌似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但是一部分控制机制已经或者正在从墙上进入你我的大脑,控制依然存在,只不过换了一种更加高级和隐蔽的方式而已,换句话讲,互联网更有可能实现精神层面的控制。另外,随着物联网和AI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控制将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互联网的前身是ARPANET,诞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知道那个年代的人都清楚,ARPANET是冷战的产物,这或许就预示了互联网可能很难做到完全的去控制、去中心化和自下而上。
既然互联网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去控制、去中心化和自下而上,那这也就意味着从管理理念和方式上不能完全抛弃过去的做法,比如说咱们之前提到的麦克雷戈、帕金森、彼得和马克斯韦伯等学者的观点。
在项目管理领域,有很多的标准和认证,这里面最让人感到熟悉的就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也就是PMI的PMP认证,这个认证背后的知识体系在传统时代很实用,到了互联网时代,这个知识体系还有实践的价值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