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MP到ACP系列(2)
从PMP到ACP系列(2)
本文将通过对比介绍敏捷(价值导向)与传统(计划导向)两种项目管理视角,按照PMP中各管理过程组进行对比介绍,试图帮助已经谙熟传统项目管理式方的项目经理们更快的踏入敏捷之旅。
一、有感于生命周期
今天准备写项目的生命周期如何在计划导向型与价值导向型之间演变的。但当坐于桌前时,仓央嘉措的诗句却在不经意间涌上了心田。
有写道:“情到浓时起致辞,可能长作玉交枝,除非死后当分散,不遣生前有别离。”也有写道:“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
其实我们做项目,经历了项目的各个阶段,走完了10大知识领域的各个过程组,最终无论项目是否完美,终是要执行收尾,然后曲终人散,花开花落。而后再接手下一个项目,又一次的启动大会,又一轮的相关方管理、时间、成本、范围、质量;或者用户画像,史诗故事、发布计划、sprint计划....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一次次生命的轮回吗?
很多人说,孟婆逼迫转生的人喝下孟婆汤夺走人们前世的记忆,让人们再也无法找到前世的情人,太冰冷、太无情。实则乃世人无法理解她的慈悲罢了。如果我们带着累生的记忆,一次次轮回,我们生命将变更多么的沉重不堪呢?身为一名项目经理,又有谁愿意把上一个项目逾期时间算到新的项目上呢?呵呵。
仓央嘉措曾在《问佛》中写到∶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这不正是我们由一个项目小白成长为一名驾轻就熟的项目管理者的过程吗?我们曾经天真的以为通过PMP,就是一名合格的项目的经理。然而,拿到证书之时,才发现原来PMBOK不过是一本目录而已,项目管理的成佛之路还要走很远很远。
现在言归正转,说说项目的六道轮回,谈谈它在不同管理思维下的生命周期表现方式吧。
二、PMP中项目生命周期与ACP中项目生命周期
在敏捷方法中,顺序的项目阶段称作“迭代”,可工作的代码是每个迭代完毕时交付的产品。 传统项目管理中顺序执行的各过程(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在敏捷方法中被包含在一个阶段之内,产生代码的增量。
在这里,需要提出两个注意点:
1、虽然敏捷的一个迭代中要经历从分析到测试的全过程,但它不并不是一个小瀑布。瀑布型的开发是沿水平方向不断推进完成新功能,原则上不会回转变方向;而敏捷的各迭代过程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已开发完毕功能的过程,做的是切线方面的推进。(这个描述有些费解,下文有更接地气的说明)
2、在计划导向的项目管理中,阶段也不等于过程。
两种管理方式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中间阶段的可交付产品,是否为用户产生真正的商业价值。
以“用户价值”为中心,每一次迭代的产出物都提供可以实际运行的软件,帮助用户更早更快(注意顺序早、快)地实现商业价值。尽管在前期迭代中,交付的产品并不完美。
为了让用户更早地迈出旅行的脚步,我们持续地提供了从自行车到飞机多个层次的可交付物。随然自行车很简陋,但是用户已经不需要使用双脚步行了,此时他已经可以出门了。而如果以计划为导向,那么此刻我们可以提供的则是一份打印在纸上的《飞机制造项目》的项目计划。
需要强调的是:敏捷是以更早更快的地提供可以实际运行的软件(即价值)为目标,并不是以节约成本为导向的。
因为当我们开始制造摩托车时,当初制造的自行车可能已经因环境事业变化而被丢弃了。
以计划为导向的项目,如果计划准确,那么多数情况下成本会比敏捷方式节约。但是其先决条件是计划准确!试问我们的长期计划的准确程度是多少呢?风险是多少呢?
如果在孩子1岁时卖一双价格昂贵质量上乘可以穿到10岁的鞋。从总支出来考量,比随者孩子成长、每年换一双合脚的鞋子是节约的。
那么....
有谁能保证这双可以穿10年的鞋子不会在孩子9岁时就已经小了呢?
有谁能保证这双可以穿10年的鞋子在6年后,不会因为孩子喜爱改变而拒绝再穿呢?
又有谁能保证这10年中,不会因为鞋太笨重而导致孩子跑步时总是落于朋友而造成心理影响呢?
又有谁能保证这双可以穿10年中,不会因为鞋子不合脚导致孩子频繁摔倒而被丢弃呢?
敏捷的基本原理是:尽早地将产品交给客户,尽早地发现问题,降低风险让成本支付的更有价值,进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三、PMP的资源三角与ACP中价值三角
计划为导向的项目管理过程是以"在三基准要求限定条件下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可交付物"为目标,而且价值为导向的项目管理,以"为用户提供在竞争环境取得商业优势的价值(武器)"为目标。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强壮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对变化能够做出灵活在反应的物种。 ”-----摘自《物种起源》
有统计表明:最近200年来的发明数量相当于以前数千年发明的总合。随着大数据、人工智力等技术的成熟,必然导致世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急剧变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想要防止变化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必须采用新方式、新的价值观来适应世界的这一趋势,否则很可能会落得一个”狼则罹之“的结果。
计划驱动的方法致力于防止变更,而敏捷方法以预期并包含范围变更。
敏捷方法的策略是修复资源和进度计划,然后实现客户认为的最有价值的特性。项目范围是灵活可变的。
当汽车时代来临时,钉马掌的铁匠绝大多数去学习了修汽车,这就是适应变化、修复原有资源(火炉子)和时度计划(打马掌XXX个)与现实的差异,为用户提供的了价值(让开车用户移动得比骑车的用户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