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时刻想着目标,你就可以打败90%的竞争对手

[ 日期:2020/11/16 ]

恒佳PMP培训中心

一、十几年前,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有人求教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你是怎么赚到那么多钱的?”企业家回答说:“因为钱就在那里。”

当时,我觉得这企业家在故弄玄虚,后来才醒悟过来,这位企业家真是道出了成功的奥妙。

如果从成功程度来划分人的表现与绩效,可以分成4类人: 卓越者、优秀者、平庸者、落后者。

其中,卓越者与优秀者只占10%,平庸者与落后者占90%。成为卓越者最难,需要天赋、努力、机遇等难得的条件,面对的是最困难与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可见,世界上大部分人不可能成为卓越者。

与卓越者不同,优秀者、平庸者及落后者,面临的任务是常规的或一般性创新的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在现实中都存在确定的答案,就像那位企业家讲的"钱就在那里"。

人们只要具备正常的智力与自然条件,经过一定的努力与尝试,都能找到就在那里的“钱”,并达到优秀水平。

但在现实中,如高考、职场、创业,90%的人具备正常的智力与自然条件,其中很多人不愿努力,总是与优秀表现无缘。这就是说,优秀者与平庸者及部分落后者,他们的自然天赋条件、努力与任务是一样的,但表现结果呈现天壤之别,他们之间真正的差距在哪里呢?

二、现实中,有很多平庸者、落后者与优秀者一样的聪明,但学习成绩或工作绩效却远不如优秀者。他们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虽然努力但缺乏对学习与工作真正的兴趣、驱动力及相应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执行领导交给的任务。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要有主动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大也可以小,但不能没有。没有主动的目标,被动地行动就会变得很累,而且事情也做不好。容易沉溺于低级舒服区不能自拔,容易迷茫甚至放弃,最终导致失败。

这些人对手头的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缺乏驱动力与主动追求的目标,究其原因,有的人是性格原因,有的人属于选择性问题,有的人是屡遭挫折后变得自卑与抑郁导致的。

2、碰到困难或干扰时被带偏,不断修改目标,甚至牺牲有真正价值的目标。人生有了追求和目标是不是就一直有了正确的方向,就不会迷路?也不是,人们常常会走着走着,时间久了,经历多了,就会忘记最初的真正目标,被其他目标取代。

3、只求完成不求完美。这个问题往往表现在战术行为上,偏重于日常工作上的时间目标、数量目标,而忽略了质量目标。

4、遇到挫折容易放弃。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提出一个叫“习得性无助” 的理论。他做了一个实验: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电击,这种电击令狗非常难受,而且想逃也逃不了。在多次实验后,试验者先把笼子打开给狗逃跑的机会,再开响蜂音器,但不给狗电击,这时狗不但不逃,还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地逃跑,却放弃了逃跑的想法,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心理。

如果一个人犯有这种“习得性无助”的毛病,就容易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放弃再努力,从而放弃目标。

5、不知道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以上四点讲的问题属于表层问题,根本问题是平庸者与落后者没有学会如何制订目标的底层思维。综上所述,关键原因还是在于有没有构建"目标思维系统"。而这个系统,决定一个人是优秀者,还是平庸者、落后者。

三、据说,哈佛大学曾做过这样的调查:90%的人没有目标,只有6%的人有目标,但比较模糊,唯有4%的人有非常清晰的目标。20年后,那些有清晰目标的人生活、事业、工作都远远超过了96%的人,甚至他们的财富总和大于96%的人的财富总和。

不知这项调查的真实性与精确性有多高。不过,这个调查强调目标的重要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成为优秀者的关键之一是形成"目标思维系统",它不仅决定了一个人职业发展前途,也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命运与获得自由、幸福。

形成"目标思维系统"并成为优秀者,应该做到以下6点。

1、培养对学习或对工作的兴趣,拥有主动的目标,而不是被人推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这样说自己年轻时是如何确定事业目标的:“1995年11月我下定决心还是走学术这条路。我从1995年11月到现在,所有主要精力都放在做学术上,我也告诉自己这种兴趣一定可以培养起来。我是在博士毕业半年之后才开始培养兴趣,现在我的兴趣极其浓厚,可以废寝忘食、可以没日没夜地干,都觉得乐在其中。我觉得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不是说你天生就有。”

2、不忘初心。
在执行过程中,不因困难或內外干扰而修改目标、降低目标,要做到不改目标改手段。

3、制定合适与明确的目标,并尽可能专注聚焦而不要目标太多、分散。
可以有野心,但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要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再不断地提高目标。每阶段的目标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离谱。

4、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既要追求时间与数量的目标,马上行动,一气呵成,又不能只图时间与数量目标而不求质量目标。

5、屡败屡战而不放弃,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狠劲。
大家都知到曾国藩,他练兵出山时接连遭遇岳州、靖港大败,后来,好不容易打了些胜仗,不料在九江湖口被石达开杀得几乎全军覆没。在向朝廷汇报时,据说下属把曾部的遭遇写成了“屡战屡败”,曾国藩审阅后将之改成了“屡败屡战”。这一字之改,彻底改变了朝廷上下对他的看法,塑造出了一个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毫不气馁、百折不挠、勇猛顽强的曾国藩形象。曾国藩是这么改的,实际上也是这么实践的,才成就了他一世丰功伟绩。

6、拥有目标系统与底层目标思维。
一个人有没有目标,有多大目标,目标正确与否,跟目标系统和“底层目标思维”有关。

目标系统一般包括6个层次。
环境层:涉及资源与经营绩效目标。
行为层:涉及个人努力与时间投入目标。
能力层:涉及提高专业能力与加强学习上的目标及战略目标。
信念价值观层:影响能力、行为、环境等多层次的目标。
身份层:站在这个思维高度的人,关注的是“我是谁,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主要的应对模式“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会做出某种选择和行动”。
愿景层:如乔布斯“活着就是为改变世界”、马斯克“我非常希望人类有光明的未来”,他们就是达到了愿景层这个思维层次的人,他们关注的是“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如何能改变世界?我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 达到这个层次的人不多,世界因为他们而精彩。

“底层目标思维”即上三层,包括愿景层、身份层、信念价值层。上三层的水平、格局,决定着下三层目标的完整、水平、格局。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上三层“底层目标思维”的学习与修养。大多数事情,或者说90%的的事情,普通人都能胜任并达到优秀水平。其中,有些难度较大的事情,可能一开始不太顺利,结果没有想象那么难。只要时刻想着目标,遇到挫折不放弃、多学习、多尝试、多努力,最终都会成功。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已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