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项目得到切实的执行?
一、几度反转的经历
先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次我坐晚上的飞机去外地出差,已经在飞机上坐了好一阵了,还迟迟没有起飞的消息。正闭着眼迷糊的时候,有人推我:“让一下,我进去。”我睁眼一看,一个大个子站在过道上,指着我身边靠窗子的位置冲我说着。我赶紧站起来,让出了空地儿。他歪着身子、拖着腿坐了过去,随即我也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接下来,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这个大个子刚一坐定,就把右脚上的鞋给脱了下来,还旁若无人地直接把脚搬到了左腿的膝盖上!我坐飞机出门的次数不少,但是就在身边碰上这么肆无忌惮的人,还真是头一回!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闻到什么令人不愉快的味道,但是就这个画面还不够令人不愉快的吗?!
我当时真的很生气,想当面指责他的这种不顾公共道德的行为。不过,看这个大个子长得虎背熊腰,一副“社会人儿”的样子,我自己心里多少也有点儿忌惮。唉!倒霉,出门儿碰上这种人!我瞟了他一眼,把身子往外扭了扭,反正就一个多小时,我忍了吧!瞧他长的那个样子,贼眉鼠眼的,穿的衣服皱皱巴巴,不像个好人!
终于,飞机起飞了,机舱里的灯光也都变暗了,我似睡非睡地闭着眼睛,盼着飞机赶紧落地。不大一会儿,广播响了起来:各位旅客,我们的飞机将在30分钟后降落,请您调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打开遮光板,在安全带指示灯熄灭之前请不要解开安全带……随着广播,机舱里又恢复了光亮。
我睁开眼,无意中一低头,只见大个子脚前边的地面上,赫然躺着一个手机,某著名品牌,还是很昂贵的那种型号!很明显,应该是前边的乘客从口袋里滑落出来,通过座椅的缝隙掉到地上的。
我看到了,大个子也看到了,正好在他脚边上,他一探身子就捡到了手里。“大个子肯定要把这手机据为己有了!”我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不良企图,并且马上就拿定了主意:只要他把手机揣到自己兜里,我就马上向空乘报警!作为守法公民的正义感的底线不能破!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大个子直接摁了头顶上的呼唤铃,把空姐叫了过来:“我在地上捡了个手机,可能是前边人掉了,你问问吧。”空姐接过手机,把他前排坐着的、还睡着的乘客推醒,一问,还真是他的!看着那人忙不迭地给大个子道谢,我心想:没想到啊,还有点儿拾金不昧的精神,看来他还没坏到极致!
可紧接着,大个子又用实际行动把自己刚刚在我心里恢复的一点儿“人品”给直接碎掉了:他又把鞋给脱了下来!这回更彻底,不但把鞋脱了,连袜子都脱了!
可是,我心里厌烦的感觉刚刚冒头,就一下被按住了:只见他整个脚跟、脚踝都包着膏药,外面还用纱布包了一层。能明显看出这脚是肿胀的,估计伤得不轻!大个子一边轻轻地揉,一边还微微皱着眉,看那样子肯定挺疼了。
原来这只脚受伤了,怪不得他一坐下就把鞋脱了,肯定是因为脚肿,被鞋挤得很疼。难怪一开始他歪着身子拖着腿往里边坐,敢情是因为这脚行动不方便啊!
到这会儿,我一肚子的厌烦、抱怨都没了,反而多了几分同情:这么大的个子,体大身沉,脚还受了伤,行动不方便还得出门,真不容易!再看他面相好像也没那么让人讨厌了,身上穿的、戴的也挺规整,像个正经人!下飞机的时候,我还主动帮他从行李架上取出了背包。
二、光环效应分析
在短短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对身边陌生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全过程我们之间却并没有任何言语的交流,我对他的认知完全都是自己主观的理解、想象!可以说,这些理解、想象也许没有任何依据,但却直接地、强烈地影响了我对他的认识,当然也一定会强烈地影响我自己的行为、举动。
当我认定他是个行为粗俗、不讲公德的“坏人”时,我不想和他有任何接触,甚至武断地认定,这家伙一定是个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小人;而当我知道了他脚受伤、行动不便的时候,又无端地原谅了他之前的不当行为,甚至还出于怜悯而主动出手相帮。导致这种没有充分依据就出现认知上巨大改变的原因,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光环效应”。
所谓“光环效应”是指,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所以,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差。最早提出光环效应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他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内在心理活动都是受外部可见的行为影响。换句话说,通过观察和研究外部行为,就可以探知人的内心活动。这个流派的创始人叫华生,他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当然这种观点也仅是一家之言,今天看难免失之偏颇。基于这种思想,光环效应的提出者桑戴克提出了著名的刺激(S)—反应(R)公式,他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三、谨防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在我们的工作中、生活中随处可见,换句话说,我们自己的思想、观点也经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忽左忽右,难以保证客观、公正。
比如对待明星的态度。一些演艺明星因为舞台、银幕上的光环,被公众自然而然地当作了生活的典范、人生的楷模。一些不太自律的艺人,因为个人的一些不当言行,可能造成很大的社会不良影响,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把他们当成了导师、样板,甚至看作完美之人!
工作里也是这样。某人因为技术过硬,能赢得客户的认可,于是被提拔为客服经理;某人因为研发能力强,善于突破技术难题,就被任命为研发部长;某人擅长市场工作,签单量第一,于是升迁市场部总监。
我们总是喜欢把提拔到领导岗位当作一种奖励、认可的手段,而被提拔的理由自然是被提拔者在某一方面成绩突出,但是我们却往往犯了一叶障目的错误,主观地认为被提拔者在其他方面也都是能力出众的,包括管理能力。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光环效应作怪,这种盲目的、以偏概全的理解,就可能好心办了坏事儿,把人才放到了不适当的位置。
项目管理活动中也是如此。项目经理在管理团队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表现,包括他们的性格、态度。项目经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分配职责、任务,才能让职责真正落地,任务得到切实的执行。
一旦项目经理对某人产生了偏见,比如该人的工作习惯、表达方式,甚至行为举止、脾气秉性,能被项目经理接受,项目经理就对其更亲近、更接纳、更信任;不被项目经理接受,项目经理就对其有意地疏远、排斥、质疑。因为某一方面的个人好恶而不加评判、不加分析地全面接纳或全面否定,显然都有失公允,不利于团队工作的开展和团队氛围的融洽。
透过光环炫目的色彩,我们认真探究人或事的本来真相,才能做到冷静、客观、公正,减少因偏见、盲目造成的失误。
2020年PMP考试时间安排如下,请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2020年3月15日
2020年6月6日
2020年9月5日
2020年12月5日
2020年恒佳PMP培训时间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