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要避免下面这3种工作态度
有一句话这样说:80%的能力问题,其实都是态度问题。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也曾总结出一个公式:一个人的工作绩效=工作态度X工作能力。
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对于个人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职场上阻碍你发展的3种工作态度。
一、被动式工作,领导推一下动一下
第一种态度:被动式工作。说起被动式工作,日本有一个词用得很到位:待命族,它指的是没有上司的指令就什么也不做的人。有活儿就干,没活儿摸鱼。
待命族信奉的是:领导不说我不做;领导不发话,我就不干活。就算分配了工作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就原地等待、啥也不干,缺乏主动性。
自媒体大V和菜头分享过自己早年在航空公司做飞行签派员时的一件事。
有一天,和菜头早上5点开始准备飞机起航工作,结果发现有一个航班缺少一份落地机场天气报告,如果拿不到报告,飞机就不能准时起飞。
当时,和菜头忙于其他工作,便把落实天气报告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副班。7点时,和菜头忙完其他工作后询问副班工作进度,副班坐在席位上若无其事地说:“电话打不通,无法联系对方气象台。”
和菜头问:“联系机场的调度了吗?让站调再去问一下。”副班回答道:“通信录上对方机场的联系方式都打不通电话。”和菜头继续追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副班说:“半个小时前。”
和菜头怒气上涌,盯着他问:“然后呢?打不通电话,然后你做了什么?”副班非常平静:“等消息。”和菜头很恼火:“飞机一会儿就要起飞了,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等航班延误吗?”
谁知道,副班火气更大:“我能有什么办法?通信录上所有电话都打不通,你让我找谁去?!”和菜头很无耐,只好自己去想办法,拿到了机场的其他联系方式,确认天气,保证了飞机正常起飞。
在职场上,很多人就像副班那样工作被动,每天根据领导交待的任务和工作方法,完成既定的工作。他们像算盘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推一步动一步。一旦出现意外状况,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或是流程不顺,工作就此停滞搁浅,从不主动寻求解决方案。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学生时代,大家每天跟着老师的节奏上课、下课,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复习、等待考试。什么阶段该做些什么,老师都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然而,到了职场,领导对外要维护客户,对内还要思考公司发展、团队管理、组织协同,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把你当学生一样,手把手地教你工作该怎样执行、问题该怎样解决?
二、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情
罗振宇曾分享过一位朋友的事情,这位朋友在杂志社做编辑工作,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和罗振宇分享了自己“高效”工作的绝招。
罗振宇问他:“什么绝招?”他说:“我编辑任何文章,只用三个键,复制、全选、剪切,多一个我都不用。”罗振宇又问他:“那你这样编出来的文章好吗?”朋友说:“当然不好。”罗振宇问:“那你的能力会有进步吗?”朋友说:“当然不会。”罗振宇说:“那你何苦呢?”朋友说:“我有什么办法?谁让他只给我这么点钱?”这是典型的老板给多少钱,他就干多少活。
当他为自己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时,全然忘了:低水平的重复于个人成长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能力提升不上去,老板给的钱自然也不会多。
很多人都抱着这种打工者心态:老板给3000元的工资,就干3000元的活;老板给5000元的工资,就干5000元的活。给多少钱,干多少活,这是很多人的工作信仰。
什么人生的关键在于主动吃苦?不存在,休想骗我打工!多干一点就是吃亏。
是的,职场是一个追求价值对等的地方。老板给多少钱,你就做多少事,这无可厚非。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职场上的升职加薪,大部分是被追认的。
商业顾问刘润老师在谈一个人的职场发展时,提过一个观点:大部分升职,都是被追认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部分老板在用人方面都很谨慎。在考虑是否让一个员工升职时,他们都会想一个问题——万一他做不好怎么办?
所以,在你还没有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免除老板的后顾之忧时,老板一般是不会让你升职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升职都是被追认的。
简单来说,如果你现在的级别是5,你想升到级别6,那你应该怎么做呢?
你要做的,肯定不是向老板请求相信你并给你一个机会。你也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为埋头苦干就能升职加薪。你要做的是在做好级别5工作的基础上,提前去做级别6的事情,让老板意识到把你放在级别6的位置上是没有风险的。
职场上,先有价值,才有升职。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三、机械式执行,不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
被称为“阿里中供铁军战神”的贺学友,曾辅导过一名女销售员。这名女销售员在阿里外贸销售部干了三个月,始终没有签单。按公司规定,如果月底再不签单就会被淘汰。
当时,这名女销售员手中有一个做服装生意的客户,有合作意向,但迟迟没有签单。女销售员一次次按照既定的标准话术游说客户,都无功而返。
于是,贺学友陪她一起拜访这个客户。没想到,贺学友一出面,当场签约。贺学友是如何做到的呢?是话术比女销售员更好吗?当然不是。
在沟通的过程中,贺学友发现客户的确想做外贸生意,但是他有两个方面的担忧:一方面,做外贸没团队、没人;另一方面,从零开始做外贸没信心。
听完客户的担忧,贺学友说:“如果您有想法,现在不做,未来可能也要做;如果现在做,外贸团队也就建立起来了,订单也会越来越多。总归是要做,与其留着未来做,那为什么不现在就做呢?”
接着,他顺其自然地为客户介绍了自家的服务和方案,这个订单贺学友只花了20分钟,当场签约。
这个女销售员是很多职场人的缩影:工作时,只是机械式地执行,按照流程行事。只要流程正确,就万事大吉。如果流程正确,目标没有达成,那就是无解的问题。
这样的人就像一头老黄牛,只知道埋头耕地,从未思考过:这件事情的核心本质是什么?客户存在哪方面的疑虑和担忧?问题为什么一直解决不了?
松下幸之助曾说:"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晋升之门将永远为那些随时解决问题的人敞开。"
只知道机械式地执行,不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即使混迹职场多年,最终也可能只能做着最基层的工作。
四、职场上没有人看不惯你,除非你态度有问题
有个做HR的姐姐,她曾经在网上分享过自己招人的一次经历。她招来了一个海归高材生,却遭遇了公司有史以来最短的劝退。
原本那个海归高材生能力相当出众,入职不久就能够独当一面,是当时那批新员工中最拔尖的一个,而且公司有意将他往总经理助理的方向培养。
结果没多久,公司的各级领导就发现一个大问题,那个海归高材生工作态度有问题。
有一次,有一个参观接待的工作,上级领导特意叮嘱他要提前一天把活动方案交上来,一起敲定具体细节。结果,他当天到了下班时间直接走了,活动方案没有提交,也没有向上级领导说明情况,电话也打不通。
他的直属领导只好自己做了他的工作,接待活动结束后,便把他叫去办公室训斥了几句。
没想到,海归高材生当时就恼怒了,故意提高分贝争辩道:“你光知道要你的报告,就不知道我病了吗?我都感冒好几天了,昨天嗓子太难受,所以才提前下班走了,我关机只是想好好睡一觉缓缓,我带病坚持工作你不表扬,下班提前走了一会儿你却苛责,有你这样的领导吗?”
领导摆摆手,将还在试用期内的他劝退了。高材生不解为什么领导看不惯他。
做HR的姐姐跟他说:“你误会了,没人看不惯你,是你工作态度有问题。”
身体不舒服可以理解,但身体不舒服不应该成为你不言不语撂挑子走人的理由。
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说清楚自己的问题,讲清楚自己干了多少还遗留了多少没干完,再问一下领导有没有人选来接替自己收尾即可,可他偏偏憋着一肚子委屈,就这么走了,这是工作中的大忌。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职场上没人会看不惯你,除非你工作态度有问题。
你怎么对待工作,就有怎么样的未来。今天你混日子,明天日子就会混了你;今天你不思考,明天升职加薪你就没机会上场。态度二字虽小,却能影响一生。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已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