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如何面对焦虑
焦虑的定义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因失败感、内疚感增加,所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
斯皮尔伯格(Spielberger)将焦虑分为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是指一种较为容易引起持续性的担忧和不安的人格特性。状态焦虑指在某种特殊情境下,某一特定时刻产生的烦躁不安的情绪。特质焦虑很容易形成焦虑症,是需要去治疗的。但如果只是状态焦虑,使用恰当的话,反而能给你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四大收益。
一、用焦虑产生更大动力
我们公司今年暑假招的暑期实习生中,有6位是负责全国各地工作坊的宣传、报名、跟进工作的。她们来公司一周后,我查看带她们的同事交上来的数据,发现6名同学都没能按计划完成工作坊的周报名任务。因此我就跟这位同事讲,要注意保持YouCore的优良传统,给新的实习生强调目标的严肃性。然而到了第二周的周二,我再检查下数据,发现所有人依然都没完成任务。
为了了解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周三一大早,我找了三位来得早的同学,问她们有没有接到要完成目标的要求,以及能不能完成目标。结果三位同学都告诉我接到必须要完成目标的要求了,但都10天了,还没有一个工作坊的报名人数超过一半,只剩3天要达到报名目标,肯定是不可能的。原来问题的症结在于压力不够。
于是,周三晚我就让负责带她们的同事发了个通知:凡是本周六前未完成工作坊报名任务的,我们补偿一周的实习薪资,从下周一起就不用再过来了。结果,刚到周五中午,负责带她们的同事就告诉我,所有人都完成工作坊报名目标了。同样还是这六个人,为什么一天半完成的报名量比之前十天都要多呢?这就是焦虑的动机作用。
根据心理学的解释,焦虑是动机因素,也就是说适当焦虑,人会萌生出摆脱不良境况的主观意愿,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改善眼前不利的处境。这六名同学在做不好就要走的焦虑下,就有了更大的动力想各种方法来达成目标。因此,我们可以像这六名同学一样,利用焦虑来让自己产生更大的动力,具体做法分为三步:
1、识别出焦虑背后的障碍,将它们设定为自己要挑战的目标
比如,这六名同学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在2天内完成50%以上报名量的任务。
2、将要挑战的目标做分解
比如,这六名同学将报名量按照第三方平台、自有平台、小助手微信好友做了分解,并分别设定出了自己觉得可以完成的子目标。
3、制定行动计划
比如,目标分解后,这六名同学根据各自擅长的部分,拟定了合作分工计划,谁负责报名文案润色,谁负责在自有平台宣传的,谁负责微信私聊等。做到以上三步,你就不会光焦虑不行动,而是可以将焦虑转为动力了。
二、用焦虑提高工作效率
我写文章的效率差异极大,有时不到半天能写出一篇,有时却要花上三天。因为我写的所有主题都是我自己设定的,因此不存在会写和不会写的情况,对我而言影响写作效率的最大因素就是我到底有多忙。如果我正好手头事情少,那我文章就写得慢,因为觉得有时间,因此会反复酝酿。
但如果我手头事情特别多,那我文章就写得很快,因为我知道如果不能在三到四个小时内写完的话,这周我就再也抽不出时间来写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过了一小时我还没能将文章的脉络很好地勾勒出来的话,我就会开始焦虑了,然后思路突然就打开了,动笔写的时候往往就是两到三个小时一气呵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就是焦虑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就像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一样,呈现为一个倒U型的曲线。

当你不焦虑或焦虑程度很低的时候,工作效率也会低;当你焦虑程度很高的时候,工作效率同样会低;但当你焦虑程度适中的时候,工作效率就会最高。
这个现象可以从生理学上得到解释: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我们处于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就会起着主要作用,从而引发心搏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这时人的各种思考和行为反应就都加快了。
那如何改变太过于轻松的状态,通过适度焦虑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 方法就是:定更紧迫的截止时间,让自己紧张起来。
三、用焦虑做到深度学习
在管理咨询顾问里,我的项目管理水平算是相当过得去的了。为什么我会在项目管理上钻研这么深呢?原因很简单,我只有在项目管理上做得很出色才能生存下来。
我是做了3年软件开发后转企业管理咨询的,因此跟在某个专业领域积累很多的同事相比,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相对不足的。但当年作为一名年轻的顾问,我又没资格跟公司要求聚焦在某个行业或领域上,只要项目有需要,什么行业和领域都要去做。
因此,我的状态就是这边刚做着一个房地产公司资金管理项目,那边又要求去做一家矿山企业的供应链咨询项目,隔一段时间又会被派过去做家电集团的集团财务项目,很多时候都是只有几天的熟悉时间。
选择我老东家做管理咨询的客户一般都是规模很大、行业知名的公司,专业经验丰富的顾问可以靠自己的专家身份赢得客户信任,而我在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欠缺的情况下,要赢得这些公司老板或高管的信任,就必须靠更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来弥补专业上的不足。
因此,在这种时刻面临生存问题的压力下,我将项目干系人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研究得非常非常深入,基本进场五到十天后就能彻底赢得客户信任,因为客户发现我不仅能将他们的核心诉求说得比他们自己还清楚,而且还处处都站在他们角度考虑问题,很理解他们的难处。这就是焦虑带来的深度学习效果。
所有的深度学习都一定源自认知失衡引起的焦虑。当你发现你现有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同时你又很害怕失败引发的自尊或自信受伤,深入学习的动机就产生了。
就像我,当我发现我无法凭借专业经验赢取客户信任,而我又不能接受被客户当场羞辱的场面,因此我就对项目管理,特别是项目管理中的干系人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因为只有深入掌握好这些内容,我才能赢得客户信任。
因此,要利用好焦虑来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你就要利用好功利性学习策略,将自己放在一个有挑战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工作差距带来的焦虑,来激发自己深入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四、用焦虑做到更谨慎
利用焦虑产生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深度学习,都是发挥焦虑往前冲的作用,但除此之外,焦虑还有让你更谨慎的作用。绝大多数创业的人都是会经常处于焦虑之中的,我也是其中之一。焦虑的人往往会事先把事情想得特别坏,因此更会未雨绸缪地做风险储备和应对。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焦虑,让我在四年多的创业过程中谨小慎微,不断地思考可能导致公司活不下去的风险,从而才不断地迭代公司的业务,而且很多有效的对策都是提前一两年就开始布局的。
五、如何应对过度焦虑
焦虑可以让你产生更大的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深度学习,也可以帮你更谨慎,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适度焦虑的基础上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过度焦虑的话,就会造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伤害:生理上:精神紧张会导致失眠、惊悸、胃痛等生理疾患;心理上:会导致人的自卑或脾气暴躁对外攻击。
因此,如果出现以上两种症状的苗头时,你要做的就不是激发焦虑,而是要反过来缓解焦虑了。缓解焦虑的方法,心理学上各家各派因为对焦虑起因的认知不同,所给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我比较推荐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艾利斯认为焦虑主要来自于不合理的信念,这些信念有三个基本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其实,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人都有失败的可能。
2、过分概括化
即以某件具体事件、某一言行对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比如,当某件事情或某几件事情没做好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这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常常会让人们对其自身产生不合理的评价,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3、“糟糕至极”的想法
以夸大失败或痛苦的体验为特征,认为某一件事发生了,必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后果不堪设想。艾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糟糕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就会把自己引向极端、负面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
理性情绪疗法ABCDE理论的核心是D(Disputing),即用一个合理的信念驳斥和取代原有的信念。因此,一旦你发现自己焦虑过度时,就可以用合理的信念来取代导致你焦虑的不合理信念,比如我常用的三个替代信念就是接受失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差又能怎样。
存在主义之父索伦•克尔凯戈尔说过,谁学会使自己正确恰当地焦虑,谁就学会了至高无上的本领。只要不是特质焦虑,焦虑并不可怕,一旦你学会接纳焦虑,与自己的焦虑“和平共处”,而不是把大量精力放在畏惧和消除焦虑上,你就会发现自己没那么焦虑了。不仅如此,只要你能保持适度的焦虑,你还能产生更大的动力、提升工作效率、做到深度学习、让自己更谨慎。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已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