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项目经理都会犯的错
项目经理的很多工作内容的本质,都是为了让别人能更轻松高效地工作。
他们需要保证会议顺利进行,管理好没走的预算,通知客户所发生的任何变化,支持项目组成员的每一项工作……
因此,项目经理通常由那些更具有责任感,更积极主动的人担任。
而这样的人格特质和工作性质,使得大多数项目经理,在不经意间,会犯下这个错误:
1、比所有人都忙
项目经理老张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导致很多会议无法出席,甚至有客户投诉了他,说他要么电话不接,要么电话一直占线。
因此,老张被总监叫到了办公室。老张被投诉自然很委屈,本来工作就够忙了,还不被理解。但这时,总监的一连串质问让他哑口无言。
“这个项目有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每个小组长下面有具体的团队成员,我无法理解你究竟有多忙,你的小组长也是像你一样忙吗?下面的团队成员每个人也是像你一样忙吗?”
看到老张无言以对,总监语气缓和下来,也明确点出了老张的问题:“你不要不相信别人,什么事情都坚持自己做。”
这个案例非常经典,很多项目经理都在犯这个错误:不相信别人。
为什么会不相信别人?有很多原因。觉得团队成员技术不如自己,觉得他们没那么靠谱,觉得下属做事太慢,等等等等。
而这些原因,都指向一个本质:轻视了他人能力。
但项目经理作为管理者,如果总是不能打心底里认可团队成员的能力,是无法带出高效率的项目组的。
你只有认可了团队其他成员的能力,才会去授权,去激励,去培养。这三点都做不到,事事亲力亲为,是不成熟的表现。
2、高段位的项目经理都懂得“向下兼容”
向下兼容,就是允许团队成员在一定范围内试错犯错,给成员成长的空间。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有一句著名的口头禅:“快速行动,打破常规。”在他看来,如果你没有犯错,那说明你的行动不够快。
这句话对于项目团队也是适用的,高效的项目团队,也许过程中会有一些小错,小问题,但大家的方向不偏离,紧抓关键任务,不被与目标无关的事情牵扯精力和时间。
总结成四个字就是:抓大放小。
而项目经理选择放手的这部分“小”,就是团队成员可以试错犯错的空间。
所以,项目经理不要被与目标无关的问题和杂事迷住了眼睛,必须时刻反省自己在做的事情,是不是围绕着项目目标来做的。
要记住,项目经理不是超人。你不可能完全不犯错,填完每一个坑,给团队成员成长的空间,最终帮的是你自己。
3、项目经理游刃有余的秘诀
允许团队成员犯错,并不意味着让项目承担风险。
所以,能做到“向下兼容”的项目经理,都是善于处理风险的。
不是所有风险都可以避免的,不要一出事就惊慌失措,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应该冷静而专业地处理它们。
一些“接地气”的风险处理实操手段:
1)找一些专家坐下来,提出解决方案,或者进行求助。项目经理要对风险进行定位,然后给出适当的应对措施,这样让别人感觉到风险可控的印象。
2)制定有用的模版来对风险进行记录,公开模版的记录,能让上下级都能感觉到风险正在被处理。
3)找出风险的源头,如果是人的因素,就去了解对方的诉求,让对方参与到项目中来,如果是技术问题,就组织资源进行集中攻关。
当你有足够的定力和方式方法能hold住风险的时候,你自然就具备了前文中提到的战略思维,也就能有效做到“抓大放小”了。
规避风险还有一个秘诀:不要设置过长的任务。
因为当任务很长的时候,你无法去跟踪进度,获得的信息无法及时更新。
有时候,团队中的某个人会不断告诉你:“一切正常。”但如果你一旦真正深入了解下去,就会挖出很多错误。
使用简短的任务就相当于把一个长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的里程碑,看每个阶段性工作的进展,这样可以在最后的截止日期前,提前知道这个任务究竟到了哪一步。
就算出现问题,由于时间较短,可能还有机会进行补救(要么终止要么调整方向),这种简短的任务同时也方便项目经理及时地了解任务进度。
当你有足够的定力和方式方法能hold住风险的时候,你自然就具备了前文中提到的战略思维,就能有效做到“抓大放小”了。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穆来纳森在《稀缺》一书中提到:忙碌的本质,是稀缺。
稀缺心态会牢牢俘获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时刻关注所缺少的资源。因此,忙碌的人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
解决忙碌性稀缺的唯一方式,就是:学会放下。
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不会被小问题绊住手脚,眼里永远装着最重要的目标。因此,该放下就放下,是项目经理走向成熟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