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如何搞定项目范围的控制和验收

[ 日期:2020-3-26 ]

恒佳PMP培训中心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以及客户需求的改变等因素都会导致项目范围的变化,项目范围变更控制是对项目存在的或者潜在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或者方法进行处理的过程。用实现确定的项目整体变更控制的组织架构和规范化程序来控制,其主要过程包括:范围变更的申请、审核范围变更申请、批准申请及范围变更的后续工作。

1.项目范围变更的主要依据:

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WBS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
绩效报告与工作业绩信息
批准的变更请求

2.项目范围变更的主要工具与技术:

范围控制系统
偏差分析
进度报告
计划调整

3.项目范围变更的结果:

范围变更文件
纠正措施文档
经验教训文档
调整后的基准计划
项目范围说明书(更新)
WBS(更新)
WBS词典(更新)
请求的变更
组织的过程资产(更新)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4.项目范围变更的主要原因:

项目的外部环境:政府颁布新的法令法规、国家通货膨胀、竞争对手的新产品等;
新的生产技术、手段或者方案的使用等,对项目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项目范围计划和定义时初选了错误和遗漏;
项目团队本身发生了变化,如人员变动、组织架构调整等;
业主对项目或者项目产品的要求发生变化。

5.项目范围变更控制的原则:

项目范围变更控制应该尽早开始,最好在项目启动阶段结束时就开始;
预先确定项目经理可以控制范围变化的上限,可以批准哪些对项目没有影响或者影响较小的范围变更;
所有的请求变更应该提交给项目经理,最好用变更请求表的形式;
项目经理负责协调与变更请求相关的活动;
所有的变更请求都需要经过后果分析;
项目经理应及时将这些变更通知给项目团队和相关的利益相关者;
项目团队成员不能单方面进行变更;
对项目变更进行详实的记录,以备项目经理定期总结;
在项目状况报告中应简要描述变更请求对项目的影响;
注重沟通技巧;
主动监控变更请求记录表,让项目团队成员可以随时查询变更管理计划;
在变更请求记录表中记录决定或者行动方案;
确定一个解决争议的办法,以应付变更管理计划无法解决的变更要求。

6.批准项目范围变更的原则:

变更不能降低产品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
变更工作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业主同意支付变更所造成的费用增加,费用在变更工作中是最敏感的因素;
变更不能对项目的工期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项目范围验收时项目利益相关者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范围与相应的可交付成果正式验收的过程,即利益相关者最终认可和接受的项目范围工作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审核项目范围界定工作的结果,确定所有的、必须的项目工作和活动都包括在项目WBS中,而一切与项目无关的工作和活动均不包括在项目范围中;
对项目或项目各个阶段所完成的可交付成果进行检查,审核项目是否按照计划或者超计划完成;

7.项目范围验收的主要依据:

完成的工作成果
有关的项目文件
第三方评估报告
WBS

8.项目范围验收的基准:

项目范围说明书
WBS
WBS词典

9.项目范围管理规划验收的审核指标:

风险评估:是否可以承受或规避;
投入产出:分析的解结果是否核算;
任务指标:是否可行且切实有效;
约束限制:是否合理和复合实际;
假设前提:是否合理和复合实际;
目标宗旨:是否正确和准确完善。

10.项目范围验收的流程:

确定需要进行范围验收的时间;
识别范围验收需要的人员;
确定范围正式被接受的标准和要素;
确定范围验收会议的组织步骤;
组织范围验收会议。

11.项目范围验收的工具与技术:

项目范围检查表;
WBS检查表;
雷达图:通过坐标直观反映工作成果和目标业绩之间的差距。

12.项目范围验收的成果:

验收的可交付的成果;
请求的变更;
推荐的纠正措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