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增加项目的成功率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
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PMP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已在国际上树立了其权威性,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职业已成为美国的“黄金职业”。在中国许多媒体已把PMP称为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
有人说,人情越多的项目,失败率也越高。项目若是被人情左右,而客观的事实被蒙蔽的话,那就离失败不远了。
然而无法否认的是,人类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忽视人情或感情的话,成员间的士气是绝对无法提升的。那我们是否能找到情感和理性之间的平衡点呢?
1、不能将面子、人情、组织和谐搞混在一起
所谓“失败的本质”,是指为了避免失败的发生,不能将面子、人情及组织和谐搞混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太感情用事,就会无视客观事实,而执行目的不明确且无可行性的计划,朝令夕改的命令让项目风险提升。总之,将面子、人情、组织和谐搞混在一起就会增加项目的失败率。
如前所说,人类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如果完全没有人情味的话,也会造成士气低落与生产力下降,所以不能完全不考虑情感因素。比如,组织和谐的重要性就是要组织维系组织感情,浅显易懂的说法就是,让组织保持在很好的工作气氛下,从而发挥最好的工作效率。
然而,面子、人情及组织和谐是把双刃剑。过分使用人情恐怕会形成“诉诸情感情况,就是出事的时候,就会放我一马”这种得过且过的组织文化。
你应该常听到以下类似的借口吧!例如,在进度会议中,有人说“我昨天熬夜在努力做……”(我都已经说我很拼了!没功劳也有苦劳吧!)或“我已经检查三次了”(所以还有错误也没办法)。
2、诉诸情感会怎样?
日本的沟通文化中,常常要“洞察人心”,或用日本的说法,叫作“读出氛围”,也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若是利用这样的沟通方式,对于达到项目目的应该会更有效率。
然而,在很多场合,会有这种明明知道“这样做对项目是不利的”,但是“有人情压力,所以没办法”的情况吧!无视于客观事实而诉诸情感,最后只能期待奇迹的出现了。
笔者举几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在进度会议中,照理说,项目的进度是不可能来得及了。然而项目经理说:“大家如果周末也来上班,并且做最后一班地铁回家的话,一定可以做完,大家一起拼一下吧!”大家感情好的状况下,或许可以接受。然而在公事公办的情况下,可能就没办法达成这种大家一起拼的气氛。
如上面所说的例子,如果不考虑客观现实,很多当事人不会认为自己是失败的。所以,在这种失败(动用人情)下是不会去思索该如何改进。以项目管理角度来说,这就是没有做好风险管理的状况。
大多数这类人,应该在过去有因为信念或精神的支撑而成功回避项目危机的经验。这些“成功经验”的存在,导致自己的选择范围缩小。类似这样的经验,如果说项目中有5次这种危险的经验,其中4次是理所当然的失败,但是有一次侥幸成功的话,就会变成“成功经验”为往后不合理的决策护航。
3、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善用情感
那么,PMO遇到被诉诸感情的情况,该怎么处理才好呢?重点是要找出情感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平衡点。
如果完全不诉诸情感的话,项目运行时的信赖关系及士气很难维持。诉诸情感的背景,一般是当项目成员很努力的时候,适时地跟他说一些鼓励或赞许的话。像“加油”或“你很努力”这种会凝聚向心力的言语就显得很重要。
另外,实际行动应该是基于客观事实而做的决定。如果这个行得通,也就不用项目管理了。问题就在于该如何去说服被情感左右的当事者。
答案是,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事情。“我们先依你所说的做,但是如果下周五还是达不到的话,就要再一起讨论其他解决对策吧?”如果用以上的对话方式表达,是否就比较平衡人情和客观事实了呢?
首先让对方觉得我们可以接受他的意见,但是为了避免留下致命伤,我们需要同时设立止损点,如果没有将止损点设立清楚的话,请赶快找其他方法。若是身为PMO的话,请在情感和客观事实中找到平衡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