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如何看待培训,又如何才能从培训中受益

[ 日期:2020-5-11 ]

恒佳PMP培训中心

刚入行的小伙伴非常有进取心,想提升项目管理的能力,问我有哪些相关的培训?是报IPMP好,还是报PMP好?是不是应该直接学习英文版资料……

那么究竟是先培训学习好,还是先实干再提升的好呢?在很多人眼里,培训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似乎只要参加了相关培训,他们就可以瞬间满血,扫除横在职业道路上的一切妖魔鬼怪。其实,你是患了“松鼠症”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如此之多,渠道如此之广,以前必须拿出固定时间甚至出差才能参加到的培训,现在在互联网上就能轻松找到,选择项很多,形式也多样,费用也比线下培训低,还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这对于上进又想不断提升的自己的人来说,无疑这是个令人欣喜的时代。

但是,内容多了,就有人想一下吃成个胖子,今天学习这个,明天学习那个,微信里关注了数不清的公众号,手机里存放着一长串来不及看的视频,时间长了,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并没有进步多少。

这种行为被称为“松鼠症”,每天不停的囤积,坚信某天会用到。但实际上,让你上瘾的只是囤积时的安全感,这些没能被你消化的东西并不会给你带来改变。

那么如何看待培训,又如何才能从培训中受益呢?

1、走出迷雾,摒弃对培训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我们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或是羡慕他人的某个技能时,我们会担心于自己的落后。所以本能的,我们会去追赶,购买大量书籍,订阅多个公众号,参加线上线下各种培训,结果就是我们的知识库不断变大,而掌握的知识并没有增加,我们也并没有因此变得强大。通常是花了很多的金钱去买买买,大量的时间去追追追,接下来便是用更长的时间去遗忘。

所以,买过书或者上过课的人就会从一个疑惑进入到另外一个疑惑:
我上了时间管理的课,但我的时间管理仍然很糟糕;
我参加过很多沟通管理的培训,但在沟通管理上依然乏力;
我从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了,但现在见了老外还开不了口;
……

2、在仪式感中开始学习,做好剩下的80%

我们通常认可仪式感对于做成一件事的重要性,仪式能带来一种敬畏感,从心理上进入那种状态,就像古代大的活动前国君或者有身份的人为表严肃和敬意,都要沐浴斋戒一样,培训对于想学习技能的我们,就代表着那种仪式感。一旦参加培训,从心理上就宣告了我想学习这个能力。

当然参加培训除了能带来仪式感之外,的确能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技巧、知识和经验,但培训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漫长学习道路的一小步,在我看来最多占百分之二十的权重,最为关键的是培训之后你该做什么,你又是怎么做的?这是剩下的百分之八十。

3、对知识库进行整理,化身外之物为身内之物

在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从“知识库”中收效甚微之后,我们需要把那些资料按照内容重要程度,占空大小以及格式类型做了分类整理,最重要的、占空间最大的放到最显眼的地方。花费一段时间去整理、消化、回顾,有的变成在电子版中随时检索查阅,有的变成在行动计划中实际操练。

在知识库慢慢缩小的同时,扔掉了物理的东西,留下了消化的东西,身外之物变成了身内之物。

4、学习没有捷径,不仅要“培”还要“训”

一个真正有用的培训,我们需要培(讲课),需要训(练习),还得是大量的练习。而这大量的练习大多发生在培训之后,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百分之八十的权重。

学习没有捷径,必须进行大量重复的练习。
参加手绘课结束后,坚持手绘,一天一到两页纸,所想所看终会跃然纸上。
参加段子训练营后,不断练习幽默,每天都会编段子,讲段子,思考段子,点亮新技能点,开启新视界。

同时,要乐于将自己掌握的所有的知识去分享,不论在公众号还是微博,每一次尝试,都是对技能的强化,多次的尝试,将知识外化成了能力,优秀从来不是突破,而是循序渐变的过程。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你真的想快速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不要过多犹豫,去学习,去参与项目实施,去为最关键的是培训后的八十分持续努力!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
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PMP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已在国际上树立了其权威性,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职业已成为美国的“黄金职业”。在中国许多媒体已把PMP称为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