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分析与系统思考的应用
华为为什么会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不仅靠传奇的商界领袖任正非,也不仅在于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市场体系,靠基于市场化的利润目标为导向的内部培训体系、任职资格体系、轮岗体系、一线授权体系。
如果从商业分析的角度去分析,任何项目或体系我们都要找到背后的真正目标,也就是商业需要是什么。在这里的商业需要就是公司要获取目标利润,这个目标利润与现状利润是存在差距的。正如商业分析中所剖析的,我们要找到差距。所谓差距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这个差距形成了需求的源动力。
由这个需求源动力,我们先来分析内部培训体系是如何与差距目标互动影响的。我们刚才说过,利润差距造成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内部培训体系规模来解决,也就是说内部培训体系是一个解决方案。
正如《商业分析实践指南》中所指出的,我们在决定解决方案前,要从问题入手系统化地进行分析,从而导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商业分析中针对问题的分析有五个系统的步骤:
1、识别干系人,针对目标利润的差距,我们通过识别干系人的步骤发现一线员工是关键的干系人,提升这个干系人群体的人力资本是赢得客户认可的关键,因此应针对这个干系人群体分析具体的问题。
2、调查问题,针对一线员工的人力资本进行问题的调查,会发现一系列问题,包括技能不达标、客户意识不强、授权不够等问题。
3、收集相关数据来评估情境,我们再来评估问题的规模,这方面我们自然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来客观地评估问题。例如我们可以针对员工技能不达标,进行专项测评:岗位技能水平要求是多少分、员工实际技能水平要求是多少分,从分数的差距中可以看到问题的大小。客户意向不强、授权不够等我们都可以用这种类似的调查的方法进行量化的分析。
4、起草情境说明书,对问题、问题大小和问题造成的影响有了初步认识后,我们就可以起草情境说明书,将问题以标准化的方式记录下来,目的与干系人进行沟通,达成一致。这种标准化的形式可以用三要素来概括:
a)问题;
b)具有的效果;
c)产生的影响。
5、获取干系人对情境说明书的批准,最后我们需要获取关键干系人对情境说明书的批准,也就是使得关键干系人认可问题,因为如果对问题的理解没有达成共识的、一致的理解的话,解决方案的方向无疑是错误的。
识别以上五步的问题后,对症下药,抓住正确的方向。
进一步来说,内部培训体系、任职资格体系、轮岗体系和一线授权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嵌套的系统,共同为一线员工的人力资本提升增值,最终产生期望的利润。同时这些系统又相互影响,相应促进,作为管理者的重点在于时时关注和评价解决方案,确保解决方案始终聚焦于商业问题,实现商业目标。
总之,华为的基于市场化的利润目标为导向的内部培训体系、任职资格体系、轮岗体系和一线授权体系实际上是商业分析和系统思考的高度融合:通过商业分析锁定商业问题,紧密关联商业需要与解决方案,从而确保解决方案在解决正确的问题;同时系统思考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将各方面要素进行系统整合,使得各领域(内部培训体系、任职资格体系、轮岗体系和一线授权体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贡献,最终达成商业目标的实现。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PMP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已在国际上树立了其权威性,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职业已成为美国的“黄金职业”。在中国许多媒体已把PMP称为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