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一切项目的本源都是需求,需求明确了才能更好地规划项目所要完成的工作范围,我们在第一期讲了项目管理的三重制约,即范围、时间、成本。时间和成本以项目的工作范围为核心,而范围又以项目需求为核心。由此可见需求是项目的本源。
然而我们都知道,需求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人的需求和想法很容易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项目工作会不断返工。这很可能导致成本上升,时间延迟,由此产生团队情绪不稳定和抱怨等连锁的反应。据全球项目管理协会(PMI)统计数字表明,因为需求管理不善而项目失败的概率高达37%。
如何应对客户“奇葩”要求:
1、需求的来源管理:如何挖掘需求,哪些需求值得去做,需求有哪些分类;
2、需求的实现管理:如何做好优先级排期,临时需求怎么处理等。
需求管理的来源和实现,需求管理的两个方法。
1、是需求启发,目的是搞清楚需求的来源;
2、是需求模型,目的是弄明白需求的实现。
那怎样做好需求启发呢? 就要通过问问题。问问题可以区分伪需求和表面需求。客户想做什么?需要达成目的?一个需求的用户角色定义是什么,基于什么样的用户场景,能够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去伪存真,找到客户的真是需求。
明确了客户的真实需求后,接下来就是要考虑需求实现了。
关于需求优先级划分以及如何实现需求,我们可以用一个经典的需求模型来解决:卡诺模型。卡诺模型把需求分为三类:
1、基本型需求:基本需求往往属于此类。对于这类需求,必须满足,可以做的按部就班,少量创新。
2、期望型需求:用户、竞争对手和自身都需要关注的需求,平时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需求。
3、兴奋型需求:用户自身都没有想到的需求,满足此类需求很容易引起产品的爆点。
实现优先级上,首先满足基本需求,其次是期望型需求,然后根据用户情况,调整兴奋型需求的优先级。
通过需求启发和类似于卡诺模型的需求模型,我们就可以从来源和实现两个角度管理好需求了。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PMP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已在国际上树立了其权威性,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职业已成为美国的“黄金职业”。在中国许多媒体已把PMP称为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