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项目管理中的敏捷思维

[ 日期:2020-5-25 ]

恒佳PMP培训中心

敏捷

我们知道项目管理的核心理念:三重制约,即项目的三要素:范围、时间、成本。

在这里,我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范围是处于三重制约的顶端?而不是时间和成本这些要素?这其实意味着通常的项目是先确定范围,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所学习的课程逻辑:是先明确需求,再确定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项目范围)确定后,我们再确定项目的进度(进度网络计划)和成本(挣值管理)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我们先前所学的项目管理思路有一个前提,就是需求和项目范围尽可能要不变或少变,这样才能使得项目三角形相对稳定,否则需求和项目范围一发生变化,整个项目系统就要发生变化:进度、成本、资源、风险等等…

我知道你会有一些疑惑:有些项目可能用这样的思路来管理是可以的,但有些项目就很难让需求和项目范围不变或少变。例如现在热玩的“王者荣耀”游戏、小米手机的MIUI,像这类产品的开发都是不断贴近用户需求,一直处于变化状态的,唯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

那我们先前学习的项目管理思路(我们通常称为瀑布式方法)用到这样的项目中就挺难奏效了,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思维:敏捷。

能用一句话跟我说说什么是敏捷吗?敏捷是一种拥抱变化,快速响应的产品开发方法。

敏捷的本质是什么呢?如同下图所示,以前的瀑布式项目管理思维是项目范围是相对固定量,而进度和成本是作为估算量不断调整;而敏捷思维恰恰相反,往往进度和成本是相对固定量,而不断调整项目范围而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明确了敏捷的思想,下面介绍两种敏捷的核心方法:迭代-增量模式和每日站会。

迭代-增量模式意味着开发周期非常短(通常2-6周,有的只有1周,甚或8小时),每个开发周期都有完整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完整的闭环。迭代所带来的项目节奏非常快,而且优先开发对用户价值最高的产品功能。

而增量的方式则是有点像切蛋糕,将项目切成若干个块,我们在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我们需要多少块,也不知道这个会是哪种蛋糕。我们会随着项目的进行,一块一块地弄明白。这样在一个迭代的末期,一个优先级排序比较高的需求中的一块,就完成了,这是迭代-增量开发的真正的亮点。

完成一个迭代后,一项功能需求就被转化成了可工作的产品并且可以向客户展示。而这种方法最大的有价值之处在于,客户可以在项目早期就进行反馈,我们也可以更快的速度响应客户,并在下一个迭代做出变更并且按照客户所期待的正确方向进展项目。

每日站会是敏捷项目的常见惯例。在每日站会中,每个团队成员只对三个问题提供答案:

1、昨天你做了什么?
2、今天你计划做什么?
3、你遇到什么问题?

敏捷项目感兴趣的是可交付和切实可见的结果,每日的进展会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成就感,因为这是每个团队成员的真实成就,而不是应付项目经理和老板的。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敏捷的思维—一种有别于先前的瀑布式项目管理思维的全新思维。其本质是以客户价值为核心,不断拥抱变化、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且我们介绍了两种敏捷方法:迭代-增量模式和每日站会。

敏捷思维非常好,但并不代表以前我们所学的瀑布式项目管理思维不好,而是各有其适用范围。核心在与敏捷适用于变更成本较小的情况,如软件开发、新产品的开发、互联网项目等;而先前的瀑布式项目管理思维适用于变更成本较大的情况,如硬件开发、运营型项目、工程项目等。所以说,各有千秋。作为新时代的项目经理,掌握两种思维方式都是有必要的,因为你将来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项目,所以还是先做好准备吧。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PMP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已在国际上树立了其权威性,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职业已成为美国的“黄金职业”。在中国许多媒体已把PMP称为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