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步,顾名思义,这个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找到项目中潜在的风险事件。
找到了风险事件,我们才能对其进行评估、进行规划、进行管理,所以,可以说,项目经理或者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首先就会反映在风险识别的水平上。
在我做培训咨询的时候,会有一些同学问我,老师,能不能给介绍一个更先进、更好的风险评估工具,比如什么“蒙特卡洛分析”?或者,有没有什么好的软件推荐?让我们能更好的计算概率和影响?
我当然会好奇,因为这些工具方法,确实本身非常完美,但在真实使用时,却有很多门槛限制,所以,我会追问,你们的风险识别情况怎么样?
这些同学会给我展示一下,我发现,一个半年的项目,他们识别出来的风险事件就是十几个!
就是我特别想吐槽的地方,如果就十几个风险,有什么必要进行评估么?
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找出那些非常重要的、影响巨大的风险事件,然后针对这些事件进行重点监控,你总共才有十几个风险,作为管理者,就是都监控了,工作量也并不会很巨大啊!研究工具方法,又何必呢?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去使用新方法工具,投入的管理成本根本不能和带来的收益匹配,这才是对管理的真正的本末倒置!
说这么多,其实,我想给大家澄清一个观点,那就是,在风险管理中,识别出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是极为关键的基础工作,而如何最大量的识别出风险?才是管理者要动脑筋的地方!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同样两个项目,一个识别了十几个风险,一个识别了上百个风险,前者的工具、模型、方法用的再好,作为经营者,你能放心么?
显然,回归到风险的本源,就是对未知事件的管控,而管控的好坏,其根本上,就是你能猜到多少“未知事件”!
毕竟,我们最怕的,就是“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那么到底怎么去做风险识别?如何最大量的识别呢?
1、企业的积累
应该说,这个方向才是企业真正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最佳方向。任何一个项目经理,即便经验再丰富,恐怕也不敢声称自己能够非常清楚项目中的所有风险事件吧!
对企业来说,制定一定的管理机制,要求或者鼓励项目经理,在执行每个项目的时候,记录下所有的预测到的和没预测到的风险事件,并相应的记录下来风险带来的损失、影响!
这些记录,一旦按照某种方式进行企业数据库,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了:十个同类项目之后,每个项目经理就将拥有一份翔实可靠的数据参考,每个项目的风险识别都会做的不错,而且,新的风险事件还可以不断入库,我们的风险管理水平当然会日渐提高了!
讲道理,所有的朋友可能都懂,但遗憾的是,没有多少企业真的愿意在这些地方投入,去踏踏实实构建自己的风险数据库
这也是我经常说的,绝大多数的国内企业,在风险管理上,还是处在初级水平,无论你引进的多么先进的计算模型,没有基地数据库的风险管理,仍然是初级水平!
2、群策群力
一人智短,所谓群策群力,就是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方法,集合多数人的智慧,来识别风险。比如说,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
头脑风暴法:
就是选择一些有经验的项目管理者,大家一个一个顺序说出自己识别的风险事件,在轮流陈述的时候,要遵循“三不”原则,即“不质疑、不打断、不重复”。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最大量的激发大家去思考,到底有多少风险事件。
德尔菲法:
也可以叫做多轮专家反馈法。我们可以首先寻找一些适合的专家,由每个专家结合自己的经验,识别出项目的风险事件。然后把每个专家的意见汇总起来,再返回给每个专家,进行修改调整,再汇总,再返回……直到觉得风险事件已经全部识别完成为止。
除了这两个方法,还有专家判断法、讨论法等,说到底,都是利用群策群力的作用,来最大量的识别风险事件!
3、识别矩阵的建立
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总觉得脑子有点乱!你的思维是离散跳跃的,而对识别的结果,你永远也不敢说有没有遗漏!
所以,我这里建议大家,在思考风险事件的时候,可以尝试考虑建立识别矩阵,尝试把跳跃的“散点思维”转换成有条理的“逻辑思维”。当然,你要是觉得二维还不够清晰,就可以尝试建立三维矩阵,而在维度的选择上,也可以更加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
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PMP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已在国际上树立了其权威性,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职业已成为美国的“黄金职业”。在中国许多媒体已把PMP称为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