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如何有效控制成本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成本是整个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有两类控制程序:一是管理行为控制程序,二是指标控制程序。
前者是对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基础,后者则是成本控制的重点,两个程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
一、管理行为控制程序
之所以要对管理行为进行控制,目的是要确保每个岗位人员在成本管理中的行为,符合事先确定的程序和方法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要清楚项目建立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否能对成本形成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次要考察体系是否处在有效的运行状态。
管理行为控制程序就是为规范项目成本的管理行为而制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通常来说,它会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
1、建立评审组织和程序
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运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比如,一个企业各分公司项目经理的运行质量往往是不平衡的,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常设组织。
依照程序定期的进行检查和评审,以确保项目管理体系能够正常运行并改进。
2、目标考核,定期检查
管理程序文件应该明确每个人在成本管理中的职责,确定每个岗位人员的管理行为,比如提供报表、提供的时间和原始数据的质量要求等,要把每个岗位人员是否按要求去履行职责作为一个目标来考核。
为了方便检查,应该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并指定专人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3、制定对策,纠正偏差
对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是为了保证管理工作按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从而保证项目成本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对策。
二、指标控制程序。
能否达到预期的成本目标是项目成本控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对各岗位人员的成本管理行为进行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能够实现成本目标,它对成本控制有以下作用。
1、确定项目成本目标及月度成本目标
在项目开工之初,项目经理应该根据公司与项目签订的《项目承包合同》来确定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并根据项目进度计划来确定月度成本目标。
2、收集成本数据,检测成本形成过程
过程控制的目的就在于不断纠正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偏差,保证成本项目的发生是在预定范围之内。
因此,在项目施工或项目开展过程中要定期收集反映成本收支情况的数据,并将实际发生的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对比,从而保证有效的控制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
3、分析偏差原因,制定对策
项目运行是一个多工种、多方位、立体交叉作业的复杂活动,成本的发生和形成是很难按预定的目标进行的,所以需要及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弄清楚到底是客观原因还是人为因素,及时制定对策并予以纠正。
总体来说,我们是用成本指标考核管理行为,用管理行为来保证成本指标。
管理行为的控制程序和成本指标的控制程序,是对项目成本进行远程控制的主要内容,这两个程序在实施过程中是相互交叉、相互制约的。
只有把成本指标的控制程序和管理行为的控制程序相结合,才能保证成本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PMP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已在国际上树立了其权威性,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职业已成为美国的“黄金职业”。在中国许多媒体已把PMP称为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
PMP考试报名费用:PMP考试初考费统一为3900元,重考费统一为2500元。
PMP考试时长:每次PMP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9:00—13:00,可以提前15分钟交卷。
考试形式:PMP考试在国内为笔试,共200道单选题。
主要考试内容:PMP考试内容大部分来源于官方教材PMBOK指南中的五大过程组以及十大知识领域。
五大过程组: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控过程组、收尾过程组
十大知识领域: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干系人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