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区块链是如何重新定义项目管理的(五)
区块链与管理
区块链将对组织管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先前探讨过,区块链的本质是信用,而且这种信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所以它是一种分布式信用机制。这种机制最初是为了解决一个经典的问题,那就是“拜占庭将军”的问题。相传在古罗马时代,罗马首都拜占庭非常富有。因此周边国家相约去攻打拜占庭,占领并瓜分令人垂涎的巨额财富。因为利益巨大,相约的国家数量挺多的,这些国家加起来的力量完全可以与古罗马相匹敌。但是这些国家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凭什么相信你不会叛变我,而去投靠罗马帝国?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对其他国家存在这样的不信任,这就是分布式信任问题。
其实“拜占庭将军问题”并不是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东罗马战场,而是产生于1982年一位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兰伯特(2013年获得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的脑海里。在幅员辽阔的拜占庭罗马帝国,为了防御敌人每个军队都分隔很远,将军与将军之间只能靠信差传递消息。信差有可能死在半路,军队中可能有叛徒和间谍。这时候,在已知有成员谋反的情况下,其余忠诚的将军如何在不受叛徒的影响下达成一致的协议,这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本质所在。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有重要的现实需求作为背景的。当时兰伯特正在斯坦福开展NASA关于建立容错型航电计算机系统的课题研究。考虑到特殊的应用场景,故障不允许发生。如果发生“普通故障”还好办(信息丢失或进程停止,但系统不会遭到破坏,就像战场上的士兵,伤亡即退出战斗,不妨碍他人作战),但如果发生“拜占庭故障”就很麻烦。因为它们不会停下来,而是继续运转,并给出错误信息,就像战争中有了叛徒,继续假传军情,惑乱人心。根据兰伯特在论文中给出的“口头消息算法”表明,在将军们只能发送口头消息的假设下,除非超过三分之二的将军是忠诚的,否则该问题无解。这意味着如果一共有三个将军,其中一个是叛变者,则问题无解。在现实生活中,“叛变的拜占庭将军”可以是一个出故障、乱发信息的服务器,可以是一份失效的医疗纠纷合同,也可以是一份含混不清的保单。“拜占庭将军问题”隐喻了在越来越“去中心化”的现实社会中,难以判别信息和产生信任的“困境”。
2008年冬季,为了创造一种不需要第三方权威认证的电子现金,一套新的、更加完美的“拜占庭容错系统”解决方案出现了。建立这一系统的难点不在于让大家都知道叛变者,而在于让大家知道“大家都知道叛变者”。这个改变世界的神秘人物就是我们先前所说的“中本聪”,他提出了一套“工作量证明链”机制,“链”的长度代表了算力。这样当机制运行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量证明链”中展示的算力足够强大,它们就可以在一致同意的时间(内置于“链”中)开展攻击,在限定时间内攻破拜占庭。这就是破解“拜占庭问题”的区块链核心思想。
你会发现,这种思想将会对我们未来的管理模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存在于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关于转移价值的方式,现在的区块链主要用于转移资金,而未来的区块链可以转移任何的价值物,例如车、房子,包括你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对职场人来讲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区块链能实现真正的扁平化管理,因为某些中心节点被消除掉,使得原来的组织结构由原来的星状结构变为P2P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就让组织的沟通和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这样就不需要中心的信息转换和决策节点。这种组织结构的系统风险也是最小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任何一个节点发生失真和缺失的情况,其他网络节点马上就可以填充和补缺,有效避免了中心化节点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整个系统崩盘的现象。所以区块链组织结构的系统风险是最小的。大家都熟悉的敏捷模式其实也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
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影响,组织内信任机制会发生变化,信任机制中最核心的莫过于信任数据的产生。组织中涉及到的重要信任数据有哪些呢?个人能力、绩效和贡献。说一个人能力怎么样,绩效是否好,是否付出了应有的贡献,当前都是由一个中心节点来进行数据收集和评价的。未来组织变成P2P的网状结构后,这些信任数据就不再依赖于中心节点,而是每个人都能产生能力、绩效和贡献等方面的信任数据,这些数据不可造假,不可纂改,相互监督。这些信用数据产生和沟通的方式,也决定了项目的资源分配方式。资源分配不再由项目经理或组织管理者来判断,而是由自然流动到信任数据好的个人节点,从而提升对团队的激励。另外,我们先前所说的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技术也会引导组织和项目朝着数据化和智能化的这个方向去发展。
总结一下区块链与项目管理,核心有如下四点:
第一、区块链的本质是自然信用的回归。
第二、区块链是P2P的网络结构,基于共识算法。
第三、区块链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分布式信任问题,也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将军问题”。
第四、区块链将对未来的管理模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价值转移和组织扁平化管理两个方面。这也会导致组织内信任数据产生和评价的方式呈现多中心化的趋势发展。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PMP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已在国际上树立了其权威性,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职业已成为美国的“黄金职业”。在中国许多媒体已把PMP称为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
PMP考试报名费用:PMP考试初考费统一为3900元,重考费统一为2500元。
PMP考试时长:每次PMP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9:00—13:00,可以提前15分钟交卷。
考试形式:PMP考试在国内为笔试,共200道单选题。
主要考试内容:PMP考试内容大部分来源于官方教材PMBOK指南中的五大过程组以及十大知识领域。
五大过程组: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控过程组、收尾过程组
十大知识领域: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干系人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