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的答题思路:不要较劲
一个项目的最终可交付成果最近已获验收,随后,一位新的相关方要求添加参数以满足其需求。项目经理应该做什么?
A. 收集该相关方的需求,并提交变更请求
B. 举行项目评审会议,以确保所有相关方都对新需求保持一致意见
C. 要求发起人延长项目的截止日期,以满足需求的实施
D. 准备项目结束文件,并与相关方分享最终报告
这样一道题目,引起了一番讨论,好几位同学都表示不理解。为什么验收之后,还选提出变更呢?
PMP,不是技术类的学习,考试题目也几乎都不是那种直接选答案的。管理本身就不是直接的,大部分都得权衡利弊,然后选一个相对较好的。
PMP考试和题目,是个客观存在,我们是考生,首先是得顺着题目,在题目设定的场景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答案。而不是拿自己固有的认知,和题目较劲。
1、首先要把知识点掌握清楚,这有难度。
比如本题,我们得首先知道验收是 5.5 确认范围。然后还得清楚:变更是任何人都可以提,什么时候都能提的,不是验收完了就不提变更了。
2、然后起码的形式逻辑得具备。
比如本题,D肯定不对,有人提了变更,不理他直接收尾、分享报告,是不对的;C直接跟发起人延长日期,满足,也不对。
剩下AB,不好判断。有人提出需求,那么关键在于按照变更流程执行,收集,提出变更。而不是让所有人都保持一致。
A优于B,A并不十分准确。可是它是四个里面最好的一个,所以选他。
生活中,也是需要一些类似的判断和逻辑的。比如:
脑血栓和脑溢血,症状比较相似,刚发病的时候不太容易区分,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的那几个小时时间,而且治反了那就很惨。尤其是脑血栓,核磁检查,得2、3天后真正形成了,才能确诊,这就错过了最佳时间。
那么,可以通过基本知识,首先判定属于脑血栓或者脑溢血,然后做CT,当时就能出结果,CT很容易判断脑溢血,如果不是脑溢血,就溶栓处理。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逻辑。
还有一点,就是别较劲。“迈步似猫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自己身体、内心柔顺了,才能更好地理解环境,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反应。做题的态度,就是工作的态度,也是生活的态度。
项目管理协会(PMI)推出的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考试认证已成为全球公认权威的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PMP认证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广泛的专业认可。
PMP证书作为项目管理专业人士的重要标志,是每一位项目经理职业发展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证书。该证书在众多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中被认为是项目经理岗位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许多重大项目招标中项目经理人员必备的资质证明。PMP证书,被誉为与MBA、MPA齐名的全球三大管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