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项目经理,应该掌握哪些当众演讲的技巧呢?
根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描述,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应该拿出75%~90%的精力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在各种沟通形式中,难度最大的可能就要数当众演讲了。
无论是向团队成员传递信息,还是向领导、客户汇报工作,或者向资源部门申请支持,都少不了必要的当面宣讲、表达。能在别人面前清晰、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赢得理解和支持,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面情境中,小何就遇到了这个挑战。
当众演讲确实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过只要做到对讲述的内容充分熟悉,同时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碍,保持足够的勇气,并经过充分的锻炼,绝大多数人都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另外,如果能够在演讲中关注一些小细节,并辅以必要的技巧,也将有助于改善演讲的现场效果,提升沟通效率。具体来说,这些细节包括如下方面。
1、演讲中的紧张
很多人对演讲的第一反应就是害怕!甚至有种说法,人类第一害怕的是当众讲话,第二害怕的才是死亡!一些人在站到讲台上后,甚至会出现口干、胃痛、眩晕、胸闷、大脑空白等生理症状。
在问及他们究竟怕什么时,得到的答复通常包括:担心自己表现不好;担心听众对自己不满意;对自己的口吃、话语不连贯感到羞耻;一旦有人质疑,就会产生“完蛋了”的绝望情绪等。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一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你所担心的99%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导致人们紧张、焦虑的绝大多数原因,实际上都是我们给自己退缩找的借口。
很多著名的演说家也都直言自己同样也会紧张,而他们应对紧张最好的方法就是练习、反复地练习、长时间地练习。
某著名培训机构一位深受学员喜爱的金牌讲师就说过,他每次讲课前,都会精心准备,每次课都会预先对着墙讲十遍,用录音笔录下来反复听,每个知识点都要查阅大量信息,甚至课上的每个段子都要写下文字稿,连停几秒都要提前演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充分的练习和准备,紧张的感觉自然也就消除了。
2、演讲中的小动作
很多人站在台上演讲时,总有些不自觉的小动作,如抖腿、挠脑袋、撩头发、揪衣服角、单手或双手插兜儿、眼睛到处看等。这些不雅观的举止往往是演讲者自己觉察不到的,但在观众的眼中,实在是大煞风景的扣分项!这些行为的产生通常是不自觉的,是演讲者无意识的行为。
有人说,导致这些小动作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紧张,特别是不知道手该往哪儿放。确实,如何给自己的双手安排一个既舒适又自然的姿势,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紧张的情绪,改善演讲者给人的整体外在印象。
这里有个小技巧,如果有讲台的话,演讲者站在讲台后,可以将双手自然地放在讲台上;如果没有讲台,演讲者可以双手持话筒,过程中自然地轮流换作单手持握。如果没有话筒,演讲者也可以在手里拿上一支笔。这只笔要双手拿,平时呈自然下垂状态,双手微微靠拢。
如果讲话过程中需要指示图表、白板,演讲者就可以自然地把这只笔交到一只手中,当作教鞭挥出去。指示完毕,演讲者再次自然地用双手握住这支笔,成下垂状态。这种姿势既自然,又给人放松的感觉。
如果不喜欢拿东西,双手也可以自然下垂,偶尔十指相交放于胸前到小腹之间的位置即可。讲话的过程中还可以自然地慢慢踱步,这也能给人很轻松的印象。著名的TED演讲中,很多人都采用了这个姿势。
3、演讲中的目光
有些人在演讲过程中不敢看观众,他们的目光不知该落到何处,在别人看来,不是“望天”“望地”,就是斜视周围。总之,缺乏与观众的眼神交流,这会极大地影响演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降低沟通效率。
演讲者站在台上演讲,眼睛应该看哪里呢?严格说,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因为演讲者的目光要保持持续地扫视,照顾到台下的每一个角落。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扫视不是凝视,比较忌讳的是长时间盯着一个人看,这会让被盯着的人很不自在。但是这种扫视又确实是有一定目标的,就是主动寻找人群中的支持者。
有一种说法,多数情况下,观众中都会有20%的天然支持者,同时也会有20%的天然反对者,剩下60%的观众,则会根据演讲者的表现、内容,决定自己的态度。所以,演讲者要有意识地主动找到那20%的支持者,尽量多地和他们对视,以增强自己的信心。
这些人在人群中并不难发现,他们表现出的特征一般包括:精神集中、面带微笑、频频点头。当演讲者的目光碰到这样的表情,要有意识地稍作停顿,主动与他们对视片刻,在获得善意的反馈后,再继续扫视,寻找下一个自己的支持者。
4、演讲中的口头语
不少人说话会带口头语,最常见的包括“然后”“后来”“那个”“嗯……”等。这些词语在讲话中并不表达任何有意义的内容,仅仅是语句之间的连接词。如果偶尔使用,既自然,也不伤害话语的连贯性。可是一旦变成了无意识的口头语,在讲话中频繁出现,就会极大地损害演讲者的表达形象,甚至让观众产生厌烦情绪。
虽然口头语本身在连贯表达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不加控制,也会产生很不好的副作用。用什么手段可以替代口头语帮助思考、缓解思路压力的作用呢?很简单,就是停下来!当演讲者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的时候,什么都不说是一种最好的帮助思考的方法。
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果突然不说话了,会不会更尴尬、更紧张?其实这种停顿的时间很短,和一句习惯性的口头语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一般都不会超过2秒钟。这种话语的中断对于一般观众来说是很难察觉的,完全不用担心。
合理控制语速,有意识地少说、不说口头语,代之以短暂的停顿,既可以满足表达过程中大脑思考的需要,也能让自己的话语更加连贯、有条理。
在公开的环境里,通过口头方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必备的能力。从简单的工作例会,到正式的项目宣讲,项目经理应该有意识地抓住每次公开讲话的机会,通过不断练习,让自己演讲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
1、克服紧张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对内容越熟悉,演讲的时候才能越放松。
2、尽量避免多余的小动作,如给自己的手找个舒服的姿势,或者在演讲过程中慢慢踱步。
3、演讲过程中应扫视全场,主动寻找自己的支持者,不要长时间盯着一个人。
4、少说口头语。如果思路不连贯了,就让话暂停2秒钟,而不要用口头语去连接。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PMP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已在国际上树立了其权威性,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职业已成为美国的“黄金职业”。在中国许多媒体已把PMP称为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
PMP考试报名费用:PMP考试初考费统一为3900元,重考费统一为2500元。
PMP考试时长:每次PMP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9:00—13:00,可以提前15分钟交卷。
考试形式:PMP考试在国内为笔试,共200道单选题。
主要考试内容:PMP考试内容大部分来源于官方教材PMBOK指南中的五大过程组以及十大知识领域。
五大过程组: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控过程组、收尾过程组
十大知识领域: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干系人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