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最好的管理者是什么样的

[ 日期:2020/9/14 ]

恒佳PMP培训中心

缺少真正顶用的管理者,几乎是所有老板最头疼的事。如果问老板们:他们对自己的管理层满意吗?相信他们大都会说:“别看工资表上的人挺多,但真正顶用的没几个。”

员工是冲着企业来的,但是能留下来发展成为好的员工,则是因为有好的管理者。顶用的管理者一定会培养出一群能干的员工;相反,不顶用的管理者手下一定是庸才居多。

1、选人为何经常失败?

摆在天下老板面前的共同难题是,怎么寻找顶用的管理者?通常情况下,无非是两个:一是从外部招聘,二是内部培养,然后择优选用。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个“择优选用”上,不论用多少相面先生和多么科学的评估方法,选出来的人都不一定合乎企业的需求。

美国管理界有统计显示,空降CEO的失败率是70%,内部提拔的CEO失败率虽然低一些,但也是足以让老板们心惊胆战的40%。

难怪韦尔奇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一生中最难的决策就是为GE选择我的接班人。”GE用了整整三年,在三个候选人中最后决定用伊梅尔特。

有人一定会问:这三个候选人都是GE内部的,按说韦尔奇对他们可都了如指掌,为什么选择依然如此之难?

这就是企业管理的最难和最关键的地方——对人的判断。对人的判断是艺术,不是科学!

2、好的管理者为什么这么难找?

管理企业是门实践的艺术。什么叫实践的艺术?就像弹钢琴,读再多琴谱,上再多钢琴课,看再多的演奏,不亲自动手弹就永远不会。

这就是很多专业和行业都很对口的人,当被委以管理职位时很快被淘汰下来,反而是那些没有什么相关学历,一步步从基层干上来的人顶用的原因。 于是,老板们犯愁了。管理职位就这么几个,企业这架敏感的钢琴经不住很多人轮流敲呀!

那么,把别的企业训练好的人挖来是不是就行?也不行。因为管理者的通用性差。不像合格的医生、电工、飞行员、泥瓦匠可以在全世界任职,成功的管理者则无迹可循。 人尽管有共性,但恰恰是人的个性才形成了不同的人。企业也是如此。管理是个绝对“因人施管”的活。

老板们经常会发现,一个被所有人都看好,年龄经历学历专业人品都优胜的候选人,可是一上岗愣是不顶用;一个很不起眼,甚至有明显毛病的非候选人选居然能做出让所有人吃惊的业绩。

更让老板们担心的是:不仅不同管理者之间不能通用,就是管理者本人,昨天的成功都不能保证今天还会成功。

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曾经兢兢业业能征善战的管理者,今天也许变得马马虎虎缩手缩脚,整个成了另一个人。原来管理者也是人,是人就会变,爱情谈不顺都会影响管理者的表现。

于是,老板们在选择管理者时永远战战兢兢,生怕走了一个狼,来了一个猴。要知道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心脏,任何组织都经不起频繁的心脏手术。

3、顶用的管理者是“用”出来的

后来,随着我选择和使用管理者的经历越来越多,我逐渐明白了“伯乐选马”纯粹是个现代人演绎的神,天下就没有能把人这种灵长类动物看准的伯乐。

选人的对错往往同用人的对错分不开,而且后者更重要。因此与其说选对了人,还不如说是日后用对了人。

人是最能适应环境的动物,在一个好的老板手下,一般的管理者也会越干越能干;在一个差的老板手下,优秀的管理者也会越来越平庸。这如同烧砖,本来是好坯子,可是火候不当,就会烧成次品。

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经验型总结:“以后不能再用这种满嘴流程、文化的假洋鬼子了。”或者“以后一定要选大学本科的毕业生。”接着,老板们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担着更大的心,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选人。

为什么大多数老板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难道他们在集体推卸责任?其实他们并不是有意推卸,而是人类有天生为自己找借口的心理在作怪。

老板们轻易不会意识到:“是我没有把这个人用好。本应该由他行使的权利,可我不放心,还要派小舅子去看着他。将心比心,就是我自己被人像防贼一样防着,怎么可能放心大胆地干呀?”

为什么说用人比选人更重要?因为企业是追求效率的,在有限的成本、时间和空间内,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穷尽所有可能的人选。只能是那个人很好,但太贵;这个人便宜,但经验少。或者还有没有更合适的?10个候选人少了,能不能再找10个,20个,30个中也没有最合适的,算了,只能矮子里拔大个儿。

因此从理论上说:
一是任何企业选的管理者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匹配;
二是任何企业选到平均素质管理者的概率都最大。

于是,老板们比拼实力的时候开始了——看谁能把手下这些错配的管理层,用尽量短的时间、尽量少的成本,尽可能使他们从错配向绝配逼近——使他们从平均的管理者变成顶用的管理者。

老板的基因、出身、家庭、成长过程、生活环境、价值观、修养,甚至老板的朋友圈子都会在这个问题上充分地表现出来。好公司的管理者在超水平发挥着,一般公司的管理者发挥着平均水平,坏公司的管理者则整天在算计如何少干多挣。

一个性情多疑的老板不可能培养出为他承担责任的管理者。因为没有信任,人与人是不能形成肝胆相照的关系;没有这种关系,人家凭什么为你赴汤蹈火? 更关键的是:人是一种习惯的产物,一个没有承担过责任的管理者,是不可能有承担责任的习惯。 一个事必躬亲的老板不可能培养出善于做决策的管理者。一个粗心大意的老板不可能有一支追求精细的管理层。

那究竟有没有能让大多数老板把一般的管理者变成顶用管理者的通用办法呢?很遗憾,没有。因为正确的做法首先需要大多数老板改变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但这样很难,所以,优秀的老板总是少数。

4、不要培养预备干部

首先,把你公司的后备干部队伍、你心中的接班人和你口上不承认,但其实心中存在的亲信们彻底取消,并且从心里相信:你看人的眼睛是不准的,顶用的管理者必须是打拼出来的!

因此,任何企业事先指定接班人的做法,至少有两个直接缺点:

1)指定的接班人心理一定会发生变化——既然成为接班人了,就得有接班人的“样子”。可是心理学告诉我们:必胜心理过强的运动员失误率较高。

企业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过程,可是创新带来的不一定是成功,往往风险大过成功!所以患得患失的接班人一定会比平常心的管理者更多地犯过于冒险或过于保守的错误。

2)一旦事先确定预备队(特别是有很多人为规定条条框框的预备队——学历、年龄、资历等),对那些没有进入预备队的多数管理者就是一个打击: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没戏了。

可是人哪有不想往上走的,如果向上的正路堵死了,就只有另辟奇径——拆台、跳槽、占便宜、玩世不恭……这种对大多数管理者士气的杀伤,是一个优秀企业承担不起的巨大内伤,因为企业的成功恰恰需要大多数管理者的共同努力和精诚合作。

因此,让大多数人感到公平的正确做法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登上企业最高管理者的位置,一切以经营管理结果说话,不到最后一分钟谁都不应该知道,他就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

这才是企业最可靠的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稳妥做法,因为商场和人生一样,都是一场马拉松,途中什么都可能发生。这就是海尔所说的:“赛马不相马。”因为一个公司把注意力放在相马上,马群的注意力就分散了。

5、选定的管理者就是最好的管理者

管理者一旦选定,你就必须从心里相信他是最好的管理者。什么叫最好的管理者?

1)他不会占你一分钱的便宜

让他承担做事的责任,就必须给他相等的财权,不论多大银码,除了合理的流程和制度的监督外,绝不应该用人监督人。

否则,就是在怀疑他的诚信,一个被假设为贼的管理者是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你服务的;一个不能全身心投入的管理者,怎么可能超水平发挥?

2)他的能力最适合目前这个职位

要让他相信:他是最好的。让一个管理者相信他是最好的莫过于给他权利。“天降大任”必须授大权;没有大权,大任是空的;没有大任,人怎么可能有担当?

可惜,授权这个事同相信别人不偷自己钱的事一样,是大多数老板最难做的事。“把权力交给他,生意做坏了,怎么办?”于是,大多数老板的手下缺少顶用的管理者也就成为必然。

其实,信任和授权是老板们对管理者最难做的事。因为人不是己,很难做到完全相信和欣赏。但是管理者的成长就这怪,你不相信他们,他们就真不让你相信;你认为他们不能干,他们就真不能干。

信任和授权是管理者成长的水分和土壤。这就是心理学的期望理论——人与人的关系互动往往导致期望成真。

6、断后路——不成功则成仁

一旦任命了管理者,就要断后路,让他知道这不是锻炼,干不好只有被免职或开除。骑驴看唱与破釜沉舟的人,心态是不同的,正是不同的心态才导致不同的命运。

不仅要断管理者的后路,老板更要自断后路,不要为一个职位准备一个超级候补,这是一个表面看似合理和稳妥的人事应急方案。然而这种安排在给老扳带来心理安慰的同时,必然会为企业内斗埋下伏笔。

想想看,是人,谁总安于为大局着想长期坐冷板凳?因此摩擦是必然,于是,在位管理者的发挥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再于是,是人选错了,还是没有把人用好的问题就又交织到一起了。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韦尔奇在最后决定伊梅尔特做接班人的同时,又做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他把另外两个为通用工作了20多年的候选人炒了!

他说:“这两个人到世界任何500强大公司,都是优秀的CEO人选,但我不能把他们留在通用电器,我会亲自把他们介绍到别的公司工作。”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为伊梅尔特扫清障碍。”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PMP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已在国际上树立了其权威性,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项目管理职业已成为美国的“黄金职业”。在中国许多媒体已把PMP称为继MBA,MPA之后的三大金字招牌之一。

PMP考试报名费用:PMP考试初考费统一为3900元,重考费统一为2500元。
PMP考试时长:每次PMP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9:00—13:00,可以提前15分钟交卷。
考试形式:PMP考试在国内为笔试,共200道单选题。
主要考试内容:PMP考试内容大部分来源于官方教材PMBOK指南中的五大过程组以及十大知识领域。
五大过程组: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控过程组、收尾过程组
十大知识领域: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干系人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