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特图,优化时间管理的不二之选!
每天同样的24小时,为什么就有人能活出48小时的感觉?自己需要花上两三天才能搞定的事情,别人只用一天就全部完成了。
这其中的差距,除了天赋和能力的区分外,最重要的因素是对时间管理的掌控能力。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甘特图,非常适合二次优化我们的长期计划,通过对甘特图的运用将中长期的目标切割成一个个可控性更强的短期计划,从而让计划落地,提高行动的效率。
1、严格地说,甘特图最开始并不属于时间管理的方法,而是项目管理的范畴。是由美国科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亨利•甘特(Henry L.Gantt)在20世纪初所设计的一种组织和监控项目进度的工具。
通过条状图来显示项目进度和其他时间相关的系统进展的内在关系随着时间进展的情况。甘特图可帮助项目经理从全局的角度,更直观地看到项目的整体规划,以便在执行的过程中能更加游刃有余。

在分享年度计划时,我们反复强调制订计划是一种能力,对甘特图的掌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议大家先从日计划的安排开始练习。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共三步。
第一步:详细列出每一日的待办清单
在此阶段不要考虑时间够不够用的问题,先把每一天自己认为务必完成的事项统统列出来。比如,某个周末,我的待办事项有:洗漱×2、吃饭×3、坐公交,看房子,修改文章内容,阅读纸质书。而且因为是周六,我还想看一下这周更新的综艺节目。
第二步:预估事项时间+排序
人性使然,当一项任务没有明确截止时间时,人们便会习惯性地拖延,原本2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或许要浪费一整天才能完成。
当你列好计划清单后,能够及时设定好每一项任务的截止时间,便会在潜意识里种下一颗高效的种子,督促我们及时完成任务。除此之外,在为待办事项预估好时间后,还需要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其进行流水账式的排序。
比如,针对前面提到的事项,排序后我的一天是这样的:洗漱——吃饭——坐公交——看房子——吃饭——看房子——吃饭——坐公交回来——修改文章内容——洗漱——阅读——睡觉。

这样算下来,不算观看综艺节目的时间,只是完成其他内容,就已经到了晚上11点。
此时,如果我们还要坚持观看综艺节目,就会侵占宝贵的睡眠时间。所以,哪怕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娱乐时间,也要试着用甘特图的方法对计划进行二次优化。
第三步:根据甘特图的理念,优化计划
在使用甘特图做计划的过程中,同一项目中的不同任务往往会存在时间上的交叉,不同的项目有时候也能够同时进行,比如,乘坐公交很无聊,既不开车,又不用担心路况,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就可以拿出手机修改文章或者阅读。其中,我的第一本书的初稿就是在学车时等待的过程中完成的。

经过简单地优化,我们就可以看到,修改文章的时间由原来的1个小时变成了4个小时,阅读时间也增加了1个小时,一天下来整整增加了4个小时。

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对比,是一种在忽略精力有限的状态下的理想选择。可问题是,我们必须承认人的精力很有限,我们不是机器,在一天的工作学习中需要劳逸结合。
时间管理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但并不是为了把我们打造成一个工作的机器。在制订计划时,能够主动安排一些休息时间,不仅可以降低“被人打扰”导致节奏混乱引起的焦虑,还能有效提高行动的动力,毕竟当你知道自己完成每日任务后,就可以获得一段时间的休息,对任务的抵触情绪自然就会大大降低。
2、除了精力有限以外,在做时间优化时别忘了思考不同事项的分类。虽然在时间管理中,我们反复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专注。比如我们乘坐公交车,乘客专注路况,关心交通安全是不可能的。又或者做饭时要蒸一锅米饭,把米淘好放进电饭煲后不需要全程盯着它。显然这些都是没必要的。
以上这些事项,我把它们称为非脑力劳动,都是一些琐碎的杂事或是习惯后的机械性技能,相反则是脑力劳动,是那些需要思考才能完成的事情。这时,我们在利用甘特图优化时间时便可以产生以下三种类型。
1)脑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可行
学习,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专注力和努力两者缺一不可。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执行多线程工作(脑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时,测试者们会出现明显的智商下降,其状态就跟你失眠一整晚的状态是一样的,从而陷入低效率的勤奋陷阱里。
2)非脑力劳动和非脑力劳动——效率低下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这样的组合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一部分工作的效率。比如,在做饭的空隙打扫卫生,通勤的时候刷综艺节目等。但不可否认,这样做不能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倘若能够按照脑力劳动和非脑力劳动的组合,就会更加完美。
3)脑力劳动和非脑力劳动——完美
邻家孩子去年高考,去他家串门,看到他家洗漱台的镜子上、饭桌上都贴满了写完单词的便利贴。他说这样可以在刷牙、吃饭的时候再多学几个单词。
这其实就是一次脑力劳动和非脑力劳动的完美结合。类似的结合还有很多,比如前面我们在坐公交的时候修改文章,又或是跑步的时候听书等。
上面仅仅是拿自己某天的计划来举例,大家还可以按照一周,一月甚至是一年的时间段来统筹安排。虽然这个方法的操作步骤非常简单,但想要熟练运用还是需要反复的练习和琢磨。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少点焦虑,只要今天能比昨天有所改善,就是进步。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已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PMP认证不分行业,适合任何领域行业的项目,是通用的项目管理理念。在自我提升、晋升、加薪方面都会对你有所帮助。PMP证书不受行业限制。不管是IT、建筑、制药、制造业,还是电信、金融、通信领域,PMP证书都受到广泛的高度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