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管理者的3个沟通心法

[ 日期:2021/3/3 ]

恒佳PMP培训中心

有读者问:年底了,绩效考核时应该如何跟员工沟通呢?有的员工绩效并不好,怎么沟通才更能让他接受?这是管理中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

和员工沟通时,赞美的话很容易讲出口,怎么说对方都高兴。可是,批评的话就很难讲出口了。很多管理者为了避免冲突,在评价员工做得不好的地方时,非常委婉、层层包装,以至于员工根本听不出来领导在批评他。员工把糖衣吃了,但是完全没有看见炮弹。怎么办?给你三个建议。

1、只评价事,不评价人

你觉得员工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如果你直接说:“我觉得你没有团队合作精神。”这就是在评价人。如果你说:“在这件事情上,我没有看到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这就叫做评价事。

“我觉得你工作不积极”这是评价人;“我没有在这个十万火急的项目上,看到你积极的表现”这是评价事。

评价人和评价事,有什么区别?

你觉得员工没有团队合作精神,但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员工自己并不这么觉得。在另外一件事上,他明明表现得非常有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你不能定性地说他就是一个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你只能说,在某一件事情上,在你看来他表现出的团队合作精神还不够。

每个人对自己都是认可的,如果你否定这个人,那么势必会受到对方的抵触。

所以,请记住,在向员工传递负面反馈的时候:要评价事,而不要评价人。永远不要假设人是错的,而要假设人是对的,只不过事错了。在年底给员工打分的时候也是同样。绩效考核的分数是评价谁的?不是评价员工这个人,而是评价员工在一整年所做的事。

2、谈自己的感受,不谈对方的动机

你觉得有一个同事做事总是针对你。那你怎么跟他沟通呢?如果这样说“你开会的时候故意挑我的错,你是在针对我吗?”这么说,就是在谈他的动机。

当你一旦对他的动机产生质疑,就相当于你在质疑这个人,你会马上把对方变成你的敌人。怎么办?你可以说:“我感觉我被针对了”这就叫做谈自己的感受。

“我感觉我被针对了”和“你是不是在针对我”,看上去好像差不多,其实区别很大。

当你谈别人的动机时,是没有证据的。你说对方针对你,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有没有针对你。你就算拿出100件事证明对方在针对你,他依然可以否认。 所以,质疑别人的动机,是没有意义的。

而你说:“我感觉我被针对了”,这就不一样了,你的感觉是无法被反驳的。你表达出你的感觉,大家就可以以此为依据继续讨论。对方会问:“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并没有针对你呀。”

你可以说:“上次你在公开场合指出我的错误,你明明可以私下跟我说的,为什么要公开说呢?你这样让我很难下台,所以我感觉你在针对我。”对方就会接着解释:“我当时不是针对你,我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因为我的职责就是指出风险所在,而且在会议上指出来是最高效的,大家可以及时讨论应对的策略。”

这样误会慢慢就被解开了。你表达你的感受,其实是在表达另外一种可能性:在他没有针对你的时候,你却感觉被针对了,那中间一定有什么误会,我们要允许这个误会的存在。接下来,就要解决这个误会,而不是解决某个人。

同样的道理,在年底绩效沟通的时候,你觉得小王做事不积极,工作不在状态,你应该怎么表达呢?“我感觉你最近情绪比较低落,是出了什么事吗,我可以怎么帮助你?” 记住:谈自己的感受,不谈对方的动机。

3、利用认知协调改变人

那么,如果对方真的动机不纯,其恶意行为对自己不利,该怎么办?去当面对峙吗?直接和对方说:“你为什么伤害我?你是故意的?还抵赖?我有证据!”这样可以吗?可以。但这是“低级”的做法。

这样的做法,也许能制止、停止他对你的不利和伤害,但从此你就多了一个敌人。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坏人。就算他做的是坏事,他也一定为自己找到了好的理由。你戳穿他,他一定会从内心的认知协调出发,把你当成坏人。

这样,他才能睡着觉。这种“坏人记仇”的故事,被拍成了无数电影。“高级”的人,不会这么做。

高级的人知道,绝不能攻击别人的动机。一旦攻击了,即使你大获全胜了,你还是引爆了一个定时炸弹。

高级的人,会这样沟通:“我注意到你最近做了件什么事(行为),我知道你是出于好意(动机),我看出来了,你还瞒着我,我非常感激你,谢谢。虽然这份好意,没有真的起作用,甚至对我有些不好的影响,但是我还是很感激。如果你能那么做,就更好了。但不管怎样,谢谢你。”

坚持说,对方也会以为他自己做这件事是出于善意,自己是好人(这是关键)。然后,同样出于认知协调的原因,他会修改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做的事情符合这个善意的动机,这就是高级的做法。

你说对方是坏人,对方就会变成坏人;你说对方是好人,对方就会变成好人。听上去很神奇,但这就是“认知协调”的力量。利用认知协调改变人,是“高级”的打法。

同样的道理,在跟员工沟通的时候,就算员工真的做事不积极,你也不能说出来,把这个事情坐实。而是不断地跟他说:“我觉得你是一个特别积极,特别为集体着想的人,但是在这件事上面没有表现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他就会觉得,没错,他确实是一个积极的人、一个为集体着想的人、一个有实力的人,然后想办法来证明自己就是如此。这就是高级的做法,通过认知协调来改变员工的行为。

这3条心法,不仅能用在与员工的沟通中,也能用在日常沟通的方方面面。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已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