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项目管理者卓有成效的万能公式!

[ 日期:2021/3/3 ]

恒佳PMP培训中心

1、自我管理,是管理他人的前提
德鲁克说:“一个人能管理好别人,不代表他能管理好自己。”对此我深表认同。在自己没有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以身作则时,怎么可能指望你的团队能达到最高标准呢?

德鲁克提出了有关公司业绩的规律:管理者自身的业绩,同团队的业绩会保持一致。所以,如果你想提升团队的业绩,你必须首先提升你自己,管理好你自己!

2、扬长避短,做最擅长之事
德鲁克最引人瞩目的观点之一是:我们做绝大部分事情时,都不能完全胜任。

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让我们想办法把自己不胜任的事情做好,而是要想清楚我可以把什么事情做得更好。也就是说,你必须先弄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能力,你是否会在某方面做得游刃有余。而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已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德鲁克认为:“专注于改善自己的弱点并提升自己的行为,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唯有依靠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卓越,人不能依靠弱点做出成绩。从无能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从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

那么,问题来了!德鲁克提出的“专注优势”原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要忽视自己的弱势呢?是,也不是。德鲁克认为:如果你天生就是一个长跑运动员,就不要尝试去做一个橄榄球中线卫。与此同时,你必须全力克服阻碍你全面施展天赋的那些缺点。

在迈克·乔丹的职业生涯末期,他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飞向篮筐,他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中消除了一个重要缺点:将自己逐渐消失的跳跃能力转化成另外一种可以在赛场上杀死对方的进攻手段——后仰跳投。

做你擅长的事情,并在这个领域中消除你的弱点,把这件事做得越来越好。

3、事半功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你有没有思考过,在什么情况下,你可以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呢?有些人适合在夜晚工作,而有些人最好的工作状态在清晨;有些人通过阅读来接收信息,而有些人则通过听他人描述来接收信息;有些人适合浸入式工作方式,而有些人则适合多样化的短时工作方式……有些人专注结果,而有些人则看重过程;有些人适合劳逸结合,而有些人则是工作狂;有些人喜欢团队协作,而有些人则喜欢单干……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你是否有更清晰地了解自己?

德鲁克说:“我们偏好不同的工作方式,就如同你惯用左手或右手。”比如,我在上午的创造性思维要明显好于下午,所以在上午做更多需要创造性的工作是非常适合的。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衡量你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你越早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就可以越快地得到高效工作带来的叠加效应。记住,越早越好!

4、惜时如金,确保你花的时间都有价值
德鲁克说:“管理需要可衡量的标准”,时间亦如此。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计算做事的时间成本,又如何去分配我们的时间呢?

在德鲁克的启发下,我坚持用电子表格记录自己的创造性时刻,并刻意地将其保持在每年1000小时以上。

尽管我每年旅行和工作的时间都在不断增加,但记录的习惯却保证了自己的构思创意、理论研究和写作的时间。与此同时,你要保证你所花费的时间是有价值的。

那些成功高效人士的“秘诀”之一就是,他们一次只专注完成一件事,拒绝浪费时间在一些“琐事”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时间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创造完整的属于自己思考的时间,虽然可能只有90分钟,但是日积月累的效果会非常惊人;
模块二:给那些突发的事件或状况,预留出一些自由时间;
模块三:为一些重要的涉及决策讨论和意见交换的会议,留出固定的时间,为其做好准备,并加以跟进。

5、会议高效,花更多时间准备而非开会
套用一句充满讽刺意味的话:“抱歉给你写了这么长的一封信,因为我实在没时间给你写一封短的了。” 同样这句话也适用于会议:“抱歉让你开了那么久的会,因为我实在没时间准备一个简短有效的会议。”真正高效的人,会设计一系列规则,让会议变得高效。

如同美味的曲奇饼干有各种配方和烹饪方式一样,会议也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但是德鲁克强调了最基本的原则:在准备会议时,我们要有清晰的目的性;开这个会,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会后如何跟进?谁来跟进?是否有最后期限……

那些真的懂得如何“开会”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会议,而不是去开会。如果因为缺少准备,而让会议冗长又低效,这无异于浪费他人的时间和生命。

作为管理者,我们不得不组织或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建议你习惯性地反思:你的会议开得是否高效?

6、找到原则,让决策变得更高效
想想看,你是否经常面临决策时刻:是做还是不做?是买进还是卖出?是采取进攻策略还是撤退?是接受还是拒绝……

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公司管理,我们会不断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机遇或挑战,需要我们去不断做出决策。这一切看上去毫无章法,充满了随机和不确定性。

但高效的人是能在混乱和不确定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模式和原则。我们的人生,很少会面对那种独特的一次性的决定。而任何一个好的决策,都需要间接成本:论证和讨论,反思和凝练,消耗精力以确保能准确执行。

所以,考虑到间接成本,最好的方法是找出适用于大部分决策的通用模式或原则。就像巴菲特在选择投资时,所做的决策一样。他会忽略绝大多数可能的干扰项,于是,他做出了一些重大的转型决定。例如,他会低价收购一些平庸的公司;现在,他倾向于花高价收购高盈利的企业。

一旦确认了这种决策模式,他就会反复地做出类似决策。那些掌握了巴菲特“行为不活跃但有效”方法的人,远比做出很多没有一致关联性决定的人要高效得多。

7、独特价值,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你
有一位朋友,在成为一所顶尖大学的董事会主席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我的回答是:“确定一件可以为学校未来带来价值的事项,并精心策划完成它。如果你能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你,就不能做出重大决策,你发挥的协同作用无人可替代,这说明你的这份工作完成得很漂亮……”

当我问他可以为自己的客户做出什么贡献时,他谦虚地回答:“事实上,我从客户身上学到的东西,比他们从我这获取的要多……”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当然,在每一个项目中,有一个绝对至关重要的决策,如果没有我的帮助,他们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你可以问问自己:有什么独特的价值,除了你之外,别人无法给予的。

8、专注当下,确保自己在正确的路上
如果你的任务清单越来越长,没有禁止事项,会是一种非常不自律的表现。专注于做事的优先级,就意味着扫清那些无关紧要之事。

比如,处理一堆脏盘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们全部扔进洗碗机,全部清洗一遍,重新开始。

我们不能因为沉溺于过去的错误,而耽搁眼前的大好机会。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在我们每个人的前进路上,总会问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高效的人不会活在过去,纠结过去的问题,只会放眼未来,专注于当前。

如何能判断你正在正确的路上,德鲁克给出了最实用的判断方式:对于你已经在做的一件事情(比如开始一次创业、招聘一位员工、制定一项政策、启动一个项目等),如果此时此刻,再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给出正确的选择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正在正确的路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现在还有坚持的必要吗?

9、精益求精
一个组织就像一个生物系统一样,以某种关键方式在运转,其内部质量的增速要高于外部面积的增速。因此,当公司不断扩张规模,越来越多的能量被用于支撑企业内部,而不是链接外部业务。

在一个关键岗位上,一流员工所创造的价值,要远远高于二流员工所做的贡献之总和。

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找到真正优秀又合适的员工,安排他们重要的工作,赋予他们更多责任与义务,让他们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要为了迁就特定的人改变公司的岗位结构,若非如此,则会导致人浮于事。

10、创造价值,专注你创造的价值
我36岁那年,Industry Week杂志的编辑让德鲁克邀请我去他家里拜访。一天,在结束了斯坦福大学授课后,我点开了语音信箱,听到一个奥地利口音:“您好!我是Peter Drucker。”

当我给他回电话希望预约会面,并问他是否需要同他的助手安排日程时,他回答:“我就是自己的秘书。”我与德鲁克先生的第一次见面,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回忆之一。

德鲁克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没有员工、没有研究助手、没有正式的办公室。他坐在小书桌前,敲着老式打字机,每天在普通房子的备用卧室里工作。

他在自己客厅的藤椅上,会见了全世界各种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CEO。凭借极简主义,他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

当时,德鲁克在潜心研究一个庞大的主题:我们的企业,如何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能更加人性化。

他的温暖,就如刚打开门时紧紧握住我的两只手一样,“Collins先生,很高兴见到你,请进。”

同时,他还是难以置信的高产者。当我问86岁的德鲁克:“你所著的26本书中,哪一本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他的回答是:“下一本!”而在这之后,他又写了10本书。

在那天拜访快结束时,他用一句话打动了我。当时,我正打算从斯坦福大学离职开始自主创业,我很犹豫。他说:“看上去你很担忧自己能不能存活下来,我相信你没问题;但你花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成功,这却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他停顿了一下,像一位禅师那样,用竹杖敲了几下桌子,说:“你应该问:我如何创造价值?”

一个伟大的导师,可以用30秒改变我的一生。我们每个人都只有这短暂的一生,一天24小时,一周168个小时。每个168小时加起来,会叠加出怎样的能量?能如何影响和帮助其他人?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

德鲁克先生,一位坐在藤椅中的老人,没有公司,在一幢最普通的房子里,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高效之人是如何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如何影响他人的。

而他本人,正是自己思想的践行者,在他持久而惊人的影响力中,帮助并激励着更多人。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已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