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项目经理必看的升职加薪指南

[ 日期:2021/4/20 ]

恒佳PMP培训中心

一名项目经理与其他项目经理之间,差距是从何时拉开的?为什么有的项目经理可以负责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项目,有的却只在原地踏步?项目经理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承担更加重要的项目与岗位做好准备?

本文从KSAO(Knowledge-知识、Skill-技能、Ability-能力、Other Characteristics-其他个性特征) 模型说起,介绍了项目经理职业岗位资质中知识、技能、能力、个性四个维度中知识部分的构建措施,从而形成项目经理自己的知识竞争力,为项目经理的职业发展助力。

一、KSAO模型

1991年,哈维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KSAO模型,用以描述员工的职业岗位资质。

1、知识是执行某项工作任务需要的具体信息,这种信息通常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或者工作实践积累获得。

2、技能是在工作中运用某种工具或操作某种设备的熟练程度。这种技能可以通过正规的课堂学习获得,也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通过非正规的方式获得。

3、能力包括智力、反应速度、耐力等方面的内容。员工是否具备执行某一任务所需要的具体能力及这些能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实践来获得。

4、其他个性特征是有效完成某一工作需要的其他要素,包括对员工的绩效技能要求、工作态度、人格、个性等。

在KSAO模型中,其他个性特征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成长环境,知识、技能与能力部分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其中,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也是能力的一部分,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但知识、技能和能力又有所不同:知识无法迁移,各行各业都有其专门的知识体系;技能在少数相近的领域可以迁移,如熟练掌握微软办公软件操作,可以很容易地学习并掌握其他类似的软件;而大部分的能力都是可以迁移的,如思维能力,对学习任何一门学问或者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帮助。

对于项目经理来说,KSAO模型提供了一个简洁的分类,便于归纳、总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而知识是KSAO模型前三项的基础,如果项目经理希望能够在某个行业深耕细作,持续发展,那么构建并掌握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打造知识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构建知识体系

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优秀的项目经理除了需要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外,还应当具备技术与业务的相关能力。从知识的维度来说,就是项目经理需要构建覆盖管理、技术与业务等多个维度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框架结构,然后持续收集及更新相关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及总结,最终通过持续不断的实践应用,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框架搭建

对于项目经理来说,所需知识包括跨行业的通用的管理类知识与独属于本行业的专业类知识两类。

在项目管理方面,(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布的《PMBOK指南》(第6版)列出了项目经理需要掌握的10个知识领域(风险管理、整合管理、沟通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相关方管理),5个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

在项目组合、项目集和多项目领域,PMI还发布了《项目组合管理标准》《项目集管理标准》等,这些为项目经理掌握相关知识指明了方向。

在团队管理方面,项目经理需要掌握的团队管理能力/知识如下。

1、建立策略性工作关系。寻找机会,阐明现况,完善其他人及自己的想法,将个人目标置于次要地位,促进共识,使用关键原则。

2、建立信任。诚实守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开放接纳各种观点,支持他人。

3、持续改善。评估问题,确定原因,提出建议,执行有效的改善。

4、计划与组织。设定优先次序,决定任务和资源,安排工作进度,善用资源,保持专注。

5、遴选人才。建立遴选指标,收集人选信息, 评估与选择人员,管理遴选流程。

6辅导成员。澄清现状,解释与示范,提供反馈与强化,运用沟通基本原则。

7、授权委责。适当分担职责,定义职责要素, 提供必要协助,保持信息灵通。

8、提高绩效。设定绩效目标,建立达成目标的方法,创造学习的环境,共同建立发展计划,追踪绩效,评估绩效。

9、激励他人。激励他人努力,建立成功信念, 乐于行动,支持组织。

10、后续追踪。说明时间要求,收集适宜的信息,评估结果。

11、积极主动。快速回应,独立行动,超越要求。

12、持续学习。设定学习的需求,参加学习活动,尽量提升学习效益,应用知识或技能,承担学习的风险。

13、追求卓越。制定卓越标准,确保高品质, 承担责任,鼓励他人承担责任。

在技术与业务方面,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公司甚至不同产品线的知识体系都可能有所不同,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建立在项目经理对自身行业、领域所用的知识系统化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参加专业培训、阅读专业书籍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借鉴国家标准或规范。

以计算机与软件专业为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织实施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事实上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专业水平进行了区分,可以作为该行业项目经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参考。

第二步,知识收集

在知识框架构建之后,项目经理还需要不断地收集与更新知识,除了参加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外,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是利用碎片化时间从微信、微博等收集感兴趣的文章,并将文章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炼,再分类归入知识框架中。

收集文章时,项目经理可以利用能够从微信、微博等直接将文章导入的笔记类工具,如OneNote、有道云笔记等。为了便于管理,项目经理可以将文章进一步分为待整理、初步整理、已整理几类。

第三步,分析整理

项目经理要想将收集的文章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一定要将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分梳理,具体方式可以参考卡片盒笔记法。

该方法由德国已故社会学家尼科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发明,经桑科•阿伦斯(Sonke Ahrens)的《如何聪明地做笔记》一书的介绍而广为人知。其核心思想在于采用卡片式记录信息,并建立这些信息的联系,最终形成知识体系。

在具体整理时,项目经理需要将收集的文章知识点进行提取,形成单独的知识点记录,关键特征包括:有合适的标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精确、清晰、简短,构成一个完整知识逻辑;说明知识的参考资料/来源项目等;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点进行关联。知识点的关联可以利用双向链笔记工具。

第四步,实践应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应用是掌握知识、形成竞争力最重要的一步,也是项目经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步骤中,项目经理可以按照戴明环的计划(Plan)—执行(Do)— 检查(Check)—改进(Action)流程对知识的应用反复思考、深入理解,及时总结应用中的问题,调整应用策略,形成自身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项目经理需要更加警惕理性无知,避免“谷歌效应”等形成的“麦当劳式知识”。项目经理要深刻认识到,存在云端的知识并不是自己的知识,只有经过整理吸收的知识才能内化形成自身的能力,才能够构建知识竞争力与护城河。

项目经理应当以追求更高的职业发展为奋斗目标,牢记“随手记、勤总结、穿成网、多实践”的口诀,为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做好准备。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已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PMP认证不分行业,适合任何领域行业的项目,是通用的项目管理理念。在自我提升、晋升、加薪方面都会对你有所帮助。PMP证书不受行业限制。不管是IT、建筑、制药、制造业,还是电信、金融、通信领域,PMP证书都受到广泛的高度认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