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一流的项目经理是怎样与客户沟通的
在信息时代,对于如何快速学习知识,很多人很迷茫,项目经理也不例外。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如果项目经理的知识不够丰富或者掌握的知识已经过时,都很容易让客户觉得他是个外行,沟通有可能会越来越少,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难开展。
从大学到现在,我的角色经历了好几次转变,值得庆幸的是,还都比较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快速学习和成长。
我在大学期间是学理论物理的,尽管毕业论文是光孤子通信,但其实跟实际工作中的通信业务没有什么关系。
我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内容从交换接入到数据通信,再到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核心网、泛欧集群无线电(Trans European Trunked Radio ,TETRA)专网,最后转型到智慧城市。
每个领域的知识都大不相同,快速学习显得尤其重要。以下是我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1、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主要强调事先要积极准备。我记得在国外的时候,与某运营商CDMA负责人一起出差。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俩竟然全程在讨论德国的职业教育,以致于其他同事完全插不上话。后来同事告诉我这一情况,我自己都觉得很诧异。
在此之前,我对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只是一个爱好,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那次竟然在国外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我和这位负责人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后面的合作自然也是一帆风顺了。
当然,这与我的另外一个准备也是分不开的。为了深入了解CDMA业务,我自费购买了全球的CDMA 行业发展报告,对CDMA技术和市场做了一番详细的了解。
所以,对于一名项目经理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你对行业的发展状况了解越深入,客户便会越愿意与你交流,你比别人便多了一些沟通的机会。
例如,自己所在行业有哪些关键技术?原理是什么?技术带头人是谁?他和他的团队有什么背景?与哪些企业存在合作?业内前5名企业甚至前10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如何分布的?等等。
本职工作的领域自然越专业越好,但业务爱好有时候也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成绩,毕竟人除了工作,还有生活,还有自己的爱好。
2、及时学习
及时学习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快速跟进。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遇到陌生的领域也没有关系,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快速跟进。
举一个例子。2005年,我在某国负责项目的交付和运维,为所在企业签订全球第一个运维托管(Managed Service)合同的过程中,第一次与某运营商的高管S接触,他当时的职务是副总裁。
我了解到他喜欢陶瓷,于是赶紧对陶瓷这个行业的知识进行充电。那个时候,稻盛和夫领导的京瓷株式会社还有通信方面的业务,与我所在企业的合作主要是提供专业CDMA测试手机,这是我对日本陶瓷行业最直接的了解。
为了第一次见面能够轻松切入话题,我查找了中国黏土的分布、高端产品的品牌、历史年代、核心技术等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见面果然取得良好效果。但在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S告诉我,他一直在找一本系统介绍世界陶瓷发展方面的书籍,尤其是日本的精密陶瓷,可惜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我也表示很遗憾。
离开客户的办公室后,我当时就告诉司机,让他周末加班,我要“拜访”当地的每一个书店。上帝总是眷顾愿意付出的人,我跑了20多家书店后,终于找到了S所说的那本书。
当我把那本书摆到他面前的时候,可想而知,他是多么开心。后来在陶瓷领域的及时学习,让我们之间从此成了朋友。知识就是力量,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相信,知识只要运用得当,真诚地待人处事,我们就一定不会失望。
按道理,我当时的业务是CDMA,陶瓷与我何干?很多同事也表示不解,就是去拜见一个客户而已,犯得着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吗?事实证明,这一切都很值,且不说后来客户在业务上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他对我们之间这份友谊的评价已经让我非常感动了。
三年多时间内,我们有很多交流,我甚至带家人去他母校参加过他的画展,但“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从未一起吃过一顿饭。在我回国前,S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画了一幅君子兰,裱好了送给我。对于一个异国他乡的朋友而言,这份友情也值了!
2012年开始,我转行到智慧城市。这对我来说, 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深度和广度都需要从零开始。以前的客户是运营商,现在的客户是政府,第一个项目涉及公安、交警、应急、城管和电子政务办等多个政府部门。每一个领域都是陌生的,为了快速跟进,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
以公安的平安城市业务为例,先从深度方面说起。在学习摄像头产品的时候,我可能与大家的思路不一样。我要求团队进行分工,有的去了解马达,有的去了解镜头,有的去了解芯片,然后大家定期汇总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明白了芯片和传感器决定了摄像头的性能和接口,有时候只要看接口就明白用的什么芯片,从而对产品的定价能进行合理的评估。这样一方面快速提升了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营造了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提高了项目团队的整体水平,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项目经理,我工作的重点并不是技术,所以广度尤为重要。广度方面又该如何快速取得进步呢?我首先熟悉项目所涉及的产品,然后从前端到后端整理产业链前10名的厂商清单。此外,我积极邀请厂商进行技术交流,虚心向厂商学习,主动加入行业协会,积极参加深圳和北京的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
但我认为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够的,所以后来我对整个产业链相关厂商进行参观考察。前端摄像头、杆件之类的产品自不必说,后端的服务器、存储、系统平台更是不能放过,就连看起来不起眼的网线,我都考察了一系列厂商,如秋叶原、飞利浦、金龙羽、金环宇、开博尔、一线丰旭等十几个品牌。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地考察,我掌握了产业链的真实情况,如厂商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的生产体系、产品的质量管控体系、售后服务体系、研发体系等。一方面,这对项目的计划与实施非常有利;另一方面,我与客户沟通起来也底气十足。
3、对标学习
对标学习注重事后及时补课,以行业的专业人士的知识水平作为标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智慧城市涉及方方面面的业务,行业非常多。第一次接触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时,面对复杂的业务场景,我知道需要及时充电了。我邀请企业内外的专家给我开小灶,到咖啡厅和茶室座谈,虚心向他们求教,很快便对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客户和同行面前,我都不至于一无所知。
凡事要喜欢追根究底,不要患得患失,付出总有回报,只要认真学习,我们总会有所收获、有所思考,专业人士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我第一次接触智慧消防和智慧安监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好在有物理和通信的基础,我及时向行业人士、同学和同事寻求帮助。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我们会学得更快。
所以,物联网平台也好,窄带(Narrow Band,NB)、超远距离无线传输(Long Range,LoRa)技术也好,以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也好,对我来说都不是难事。我抓住关键内容,如消防中有大量的水压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一个一个产品去了解,向行业专家的知识水平看齐。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项目经理要了解这么多干吗?不是有技术专家吗?《孙子兵法》有言:“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以行业专家为标杆,只要付出努力,我们能达到的水准至少可以保证在行业内算得上中等水平,否则就可能成为外行。我的经验也告诉我,如果我们认为技术就完全是技术专家的事情,那么我们与客户的沟通一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某智慧城市项目中,我有一次跟某局长讨论项目的事情,讨论完了之后,他主动跟我说:“跟你沟通很容易。别的项目经理一个事情很难一次性说清楚,一会儿要问这个人,一会儿又要打电话问那个人,来来回回三四次还不一定能说明白,好麻烦。而且,你这么说通俗易懂,我一下就听明白了。”
以上三个方面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对项目管理从业者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已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PMP认证不分行业,适合任何领域行业的项目,是通用的项目管理理念。在自我提升、晋升、加薪方面都会对你有所帮助。PMP证书不受行业限制。不管是IT、建筑、制药、制造业,还是电信、金融、通信领域,PMP证书都受到广泛的高度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