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别忽视计划管理
某公司接了一个博物馆的建设项目,大家把项目的范围和要做的事情做了分解,感觉正常交期正常干就行。于是乎,项目经理招呼设计,采购,施工各专业就干起来了。干着干着问题就来了,施工队来现场一看,材料设备基本都到了,就是打地基用的一种特殊材料没到货,没法开工。
再问采购,采购说,这种材料的交货周期就是长,供应商还得两个月后才能交货。怎么办?项目经理慌了,忙问,还有其他办法吗?没有,这个材料太特殊,哪个供应商都不备库存。这下麻烦了,不紧急的项目变成一个紧急项目,最后结局:迟交货被罚款。
问题出在哪儿了?
WBS只是将项目中所有要完成的活动分解出来,但并没有体现出任务间的先后顺序和相互依赖关系。也没有考虑需要投入的人力和设备资源,更没有依据任务的内容和资源的情况估算出完成活动所需的时间。特殊风险及应对计划的制定就更别提了。
所以计划是我们做项目的蓝图,引领我们正确地去做事。项目计划有很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计划,成本预算计划,质量计划(需要把项目做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风险应对计划,沟通计划,变更计划,安全管理计划,采购计划,文档管理计划。WBS是一切计划的基础,进度计划是其他计划的基础。
一、计划管理的四大常见病多发病
计划管理是项目管理之首,它的常见病,多发病,你得优先预防。
下面这些违反计划管理原则的常见病话,最好不要说:
句式1:计划不如变化快,还做计划干什么?干就是了。
这就是我们计划管理中常批的一派“哥伦布派”,该派的典型特征是“出发前不知道去哪儿,到了地方不知道是哪儿,回来后也不知道去过哪儿”。总之走到哪儿算哪儿。
真实的项目执行,不是游泳池内戏水,而是大江大海中行船,会遇到很多突如其来的情况和危机。
是,计划常常赶不上变化,但项目管理的价值,不就是思考如何应对变化,如何在不确定的变化中找到“确定”吗?让这个“确定”指引我们做计划,避免自己陷入危机。
我们经常说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但殊不知,昨天就是今天的彩排。所以今天的每一点思考努力探索和创新,就是明天的彩排。
内心粗糙,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看似顺其自然,实则错过很多。相反心思细腻,则能通过计划,跟踪,复盘,不断精进。
所以预案式有计划的准备,会让一切发生接近自己的预期,而定期复盘review又能让我们在事后找到差距,以便在下次直播中得以弥补。
解决之道:练内功。了解变化背后的真正原因,制订对应的策略计划,并主导执行,定期跟踪,评估复盘,并更新计划,保证项目成功。
句式2:大家都清楚了,还花时间做模型,列细节步骤干啥?
说这话的场合往往是一些第一次应用没有成熟的方案和经验时,我们口头说说新方案,大家听着好像可行,似乎听清楚没问题了。
但实际上,复杂的事情靠口头沟通的理解度是有限的。只有把你的方案可视化并展示出细节,团队才可以讨论可行性和风险以及应对方案,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
魔鬼(风险)藏在细节中,只有展示细节,才能让魔鬼现型,就是我们在WBS中讲的,看见即降伏。
如果不能将藏在项目细节中的含糊的,不确定的,不合理的内容展示出来,就不能摆脱想当然和拍脑袋带来的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白板思考”非常流行的原因。平淡无奇的白板,把你的解决方案思考模型清晰地展示出来,还有激发创新,创造神奇,风险显现的功效。
解决之道:用计划让隐形工作显性化,让显性工作结构化,让结构工作标准化。
显性化让风险可以及早识别并解决,避免风险后置。结构化让工作更高效更便于团队理解和执行,标准化让执行方式可以复制,使后来人可以重复使用降成本减风险。
句式3:反正要砍进度,咱就多留点buffer。
这就为“挤水分”游戏拉开了序幕。
你说:完成这个工作需要90天。
对方说:进度不允许,就给你60天。
你咬咬后牙槽,说,60天太短了。
对方:那就70天吧,别再讨价还价了,就这么定了。
你嘬嘬牙花子:好吧。
这是一个典型的工期谈判场景。谈进度的经验和砍价类似,人们会有“经验”地先挤一挤水分---砍10天。有了这次经历,你总结了“经验教训”,下次多要10天,对方很快发现了问题,下次多砍几天。你会再增加裕度。
于是双方开始玩儿起了“挤水分”游戏。双方因此产生信任危机。失却了信任,一切问题都来了。
解决之道:停止这种“挤水分”游戏。对达不到的要求坚决Say No, 并真诚地解释原因,寻求理解。
句式4:进度这么紧,还浪费时间讨论计划!
说这句话的场景是那些进度超级紧没有任何buffer的项目。但越是这种紧急项目出现例外情况的可能性越高,不能按时交付的风险越大,就越应该提前制订详细的计划,把可能出现的各种例外情况的应对方案都制订好。
这里分享一个美国行为学家艾德布利斯教授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布利斯定理。如果感兴趣,你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这个实验过程。
该实验充分证明了一个结论: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做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效率越高。这就是布利斯定理。
解决之道:坚持“磨刀不误砍柴工”,计划先行的原则。
二、计划管理八字方针
前面说了四大常见病句式,但面对压力应该如何制定计划呢?
八字方针:小心谨慎,大胆尝试。
八大方针执行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小心谨慎,从不越雷池一步的慎重派,一旦制定出计划就不允许自己出任何差错。
病症:疲于奔命式调研,陷入复杂死循环,结论用成熟的老方案吧,别冒险。
误区二:办事粗枝大叶,不认真思考落地方法,草率实施。
病症:不进行WBS分解,拍脑袋感觉没问题差不多就做决定,到执行时各种surprise, 会把你拉入海底。
解药:平衡小心谨慎和大胆探索。
一要鼓励大胆探索。充满变数和机会的乌卡时代,成功需要一定的赌气,杀气,和浩荡义气。
二要精准的计划,需要有能力把“精盐少许,油八成热”的大概齐,提升到手术刀一样精准拆解任务,识别风险并有效制订破解方案。让关键风险都在掌控中。
两手都要有,两手都要硬。是不是还是有点虚?再来,虽然平衡是一种感觉,很难把握,但是落地妙招还是有的。
妙招一:灵魂四问。
纠结的时候,静下来扪心自问,与自己对话,从两头审视自己,一头看看自己是否谨小慎微,另一头看看自己是否无所顾虑。
灵魂四问如下:
一问:WBS分解了,还是拍脑袋的决定?
二问:计划会不会有漏掉的魔鬼?
三问:制服魔鬼的方案靠谱吗?
四问:计划有没有因加保险而注入了水分?
四问四答后,如果发觉出现任何一种偏激,就要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以保持自己始终平衡。
妙招二:制造风格制约机制。
构建团队内人员管理风格相互制约性,以保持计划制定的平衡性。虽然妙招在手,仍要懂得:管理,没有完美的决定,甚至都没有最好的决定。
管理,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要在多要素之间,比如:风险与机会,长期利益会短期利益,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判断,取舍和平衡的艺术。
平衡两字,是基于充分思考的智慧决定,而不是简单的妥协。能找到平衡点,是因为充分理解利弊,远近。虽然给出妙招一二,其实是从无招到有招再到无招的过程。妙招可以帮你熟练到90分,但再往上,就是艺术了。这叫心中有天空,但是脚要踩在地上。
WBS是一切计划的基础,进度计划是其他计划基础。魔鬼藏在细节中,计划要可视化,不能将风险后置。制订计划的八字方针:小心谨慎,大胆探索。确定平衡点是基于充分思考的之后的决定,而不是简单妥协的结果。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已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PMP认证不分行业,适合任何领域行业的项目,是通用的项目管理理念。在自我提升、晋升、加薪方面都会对你有所帮助。PMP证书不受行业限制。不管是IT、建筑、制药、制造业,还是电信、金融、通信领域,PMP证书都受到广泛的高度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