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框架介绍
敏捷项目管理是经验主义的项目管理,它来源于软件业,我们在敏捷项目管理的相关书籍中会看到很明显的倾向性的表达敏捷项目管理优越性的表述,但是瀑布型已经一无是处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要清楚的看到它们适合于不同的项目形式,在传统的一些行业,瀑布型是主流,而到了IT、通讯等行业,敏捷正逐步被发扬光大。
敏捷的三大方法
1、精益:
这个方法起源于生产制造,目的是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简化过程,去掉不增值的流程。而看板是精益方法中常用的一个方法,也可以称之为视觉信号,算是我们早期的可视化方法。看板上面有团队接下来要实现的产出。
这个方法应用到敏捷中,有以下几个方向:不开发不太使用的功能特性、以团队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确定开发优先级、利用工具支持开发。
2、极限编程:
极限编程也称为XP,是一种软件产品开发方法,其对如何适应需求变化发挥到了极致,开发团队的工作就是随时处理新的需求。其方法有一些原则,包括做大量的测试、程序员和客户直接沟通、以编码为核心、定期的代码重构等。
我们在极限编程中常听到的一些具体做法:
1)结对编程:两个人一起进行编程任务,一个开发一人测试,一人战略一人战术,代码相互熟悉;
2)测试驱动开发:成为TDD,任何开发编码前先编写测试程序;
3)持续集成:将多个团队的代码不断集成,及时发现问题;
4)重构:持续的改进代码;
5)代码集体所有权:相互可以改代码,代码是整个团队的。
3、Scrum:
一种迭代的方法,其基本的流程是收集需求,确定产品待办列表,制定冲刺计划和冲刺待办列表,进行冲刺循环(每日召开例会、2-4周完成一个冲刺),进行冲刺评审,结束冲刺进行冲刺回顾,进入下一个冲刺。
Scrum的角色:
1)产品负责人:业务需求方,需求解释和确定需求优先级;
2)开发团队:跨职能团队,追求T型人才;
3)Scrum主管:团队的支持者,保护他们不受干扰;
4)敏捷导师:敏捷的权威,敏捷经验丰富。
Scrum的成果:
1)产品待办列表:需求清单,也叫产品用户故事,所有待办事宜都在此表中;
2)冲刺待办列表:某个冲刺的任务清单;
3)产品增量:产出,可交付给客户使用的功能特性集,是可用的产品。
Scrum会议:
1)冲刺计划会议:冲刺之前确定本次冲刺的目标、任务,形成冲刺待办列表
2)每日例会:每天召开,完成了什么、计划做什么、有什么问题;
3)冲刺评审会议:冲刺结束时召开,向干系人展示已经验收后的成果;
4)冲刺回顾:内部会议,在冲刺结束后,团队 的反思会,以便更好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