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为什么项目管理推广难?

[ 日期:2022/10/8 ]

恒佳PMP培训中心

项目管理方法和机制的推广落地是PMO的重要职能之一。正如所有变革一样,每个PMO在任何一种方法论的推广落地中,都会遭遇到各种挑战和阻碍。这很正常,毕竟变革理论对变革过程划分出了五个阶段,每个都是一道坎。而最近的项目管理方法试点和推广过程,却引发了我另一种思考。在变革理论所构建这五个阶段背后,是否还有更加本质东西呢?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变革中每个个体身上,便能洞察到潜藏在人性中的某些弱点,而这些或许就是更加本质的缘由。在此对阶段性的成果和你分享。

1、客观存在与主观想象

最近"元宇宙”这个词火的出奇。这不禁引发了另一个哲学讨论:到底何为真实。世界意义,是因为客观存在,还是因为我们的主观感知?无论是否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世界,意义都构建在主观感知的基础上。这就好比,当我主观感觉到渴的时候,水才变得有意义起来;当我们突然被扼住了喉咙喘不过气的时候,才会真实体会到空气的价值。正因为主观感受和想象在认知世界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很多时候其实都活在自己的想象里,而不是真实世界里。比如,下面这个对话,相信所有的项目管理者都曾碰到过:“产品体验测试做得怎么样了?一切顺利,预计下周一就能有结果了。(到了周一)产品体验测试有结果了么?哎,测错了,得重测。为什么?没有测试用例么?有,但没按那个测。为什么之前没发现?我以为有了用例肯定就照着测了呗。谁知道…”为什么之前没有发现?因为在想象世界里,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符合计划的。

这个想象的世界让人觉得安心,以至于我们常常不愿意知道所谓的客观事实是什么。就像一个黑匣子,当我不打开时候感觉一切都在掌控中。而项目管理却是个搅局者。从目标拆解到任务清单,每个环节都极度理性和客观。如果您想知道真实的情况是什么,项目管理一定有方法让你看到,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主观选择不要知道,想象一切正常比较安全。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2、主动行动与被动等待

“让未来到来,让过去过去,做到谈何容易”任何目标都不可能自动达成,任何任务也不可能自己完成。项目管理的重点是管事还是管人?我想答案显而易见。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人来完成,而项目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管人的方式来推动每件事情的目标达成。那进度计划难道不是用来管事的么?表面上是这样,可事实是,进度计划也是用来管人的工具。如果没有进度计划,就没有资源配置方案,也没有所谓的资源直方图。如果没有进度计划,就没有过程绩效的基准,也就无法评价到底是谁拖了项目的后腿。可人之初性本惰。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自律会成为如此可贵的品质呢?

当没有项目管理的时候,事实并不那么清楚,于是每天的忙碌会让人觉得充实而美好。流水账一样的进展汇报,会给人一种错觉,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可项目管理又来搅局了,每个细小颗粒度的任务都有个DDL,就像鞭子一样抽打每个渴望懈怠的灵魂。当我们盲目相信目标一定会实现的时候,一盏小黄灯不停地闪烁,每天提醒你,赶紧加快进度吧!这让人非常的不适,于是我们都不喜欢项目管理。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我们曾自我感觉良好的生活。

3、战术的勤奋与战略的懒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有的项目管理方法都强调事前的筹谋,而不是冲上去就干。而我们就喜欢冲上去就干。为什么?因为这样会给人一种高效的错觉。或许还会让人觉得很积极主动。可当真的冲上去之后,却很快陷入乱麻缠身的境地。或许你会说,VUCA时代来了,我们应该拥抱敏捷。哪还有时间琢磨那么透。如果你这么想,就是对敏捷最大的误解。

所有学过ACP的同学都知道,敏捷价值交付模型的前半段全是规划。从产品愿景到产品版本规划,整个过程都是为了确保价值最大化。而进入SCRUM模型之后,我们以2-4周为一个周期进行迭代的时候,则更是谨小慎微地通过计划会把最有价值的需求拿出来冲刺。无论中间有多少新增的需求,每个迭代开始前都会重复这个过程,从而确保每次迭代都在做最有价值的需求。

敏捷,其实真正诠释了高效的真实含义,即:高效不是做事情很快,而是尽可能一次性把事情做对。如何才能一次性把事情做对?那就需要动手之前想好策略。可想策略是多么辛苦的事啊。总想尽快启动一个项目,草草写了个立项材料总是通不过,这真是让人懊恼。难道不能先干么?我们总是在试图绕过最初的策略思考直接进入执行的过程,因为相比较动脑思考,直接动手干活是最轻松自然的。可项目管理就是让人非常不适,因为他逼迫每个人在行动之前想清楚。

项目管理方法来源于西方管理学,而管理学的根本在于西方哲学。西方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管理学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政治体制的设计。为什么要三权分立,为什么总统要四年一选而且权力严格受限。因为,人本性决定了“人”都是靠不住的,只有完备的制度设计才能约束“人”本身这个最大的变量。项目管理也是如此。与人性作斗争的东西,怎么能让人喜欢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