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是如何搭建项目团队的
在一个项目开启之前,都会有初始团队的搭建,之前老调侃团队干一段时间就只剩下项目经理了,那项目经理在搭建团队选择核心成员的时候,需要选择具备什么条件的成员,团队才能可持续发展呢?
一、钻研性
在当今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大多数的人都在想赚快钱,愿意在一件事情上面“慢慢磨”的人越来越少。但“慢功夫”,才能让事情靠谱。
在大大小小的项目中,绝大多数问题都需要花时间去理解和学习,最后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具有钻研性的人拒绝当“伸手族”,哪怕有现成的方法他们也会吃透了再用,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套用。
这类人他们会:
1、自己深入研究琢磨,整合问题
2、去网上查资料解决问题
3、去向身边专业的人请教
4、去做竞品分析,尝试着从中总结出规律和门道
这一系列的操作,不是项目经理告诉他需要这样做,这些事情都是具有“主动性”的。
如果在项目中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且当下无法解决的时候,他们首先积极主动去找解决方法,最大化利用身边的资源,达到自己的目标。事情解决了但没有结束,这类人会复盘事情,将问题变成自己的能力,在后续项目中如果再遇,那就不再是问题。
二、凡事有回应
项目中凡事有回应这个事情很重要!!总有人说,如果这个消息不紧急,那就不着急回复,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没空理那些我觉得不重要的消息!如果对于一个项目来说,这话有失偏颇,及时回消息和及时给出解决方案,不是一件事情!比如Leader问你,XX项目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进展?你不必事无巨细的详解说明,对方问一个问题,你就针对这个问题给出回答。为什么没有进展?那就回答问题出在哪儿,接下来怎么办,不必过多展开。
比如:“客户因为xxx原因暂时没有签合同,目前针对合同xxx条款我们在进行商讨,预计下周三能出结果”回复这样一个消息,花不了多少时间。如果真的忙到飞起,也可以回复一句:“有点忙,2小时后给您回复”10秒钟可以打完的字,就没必要等几个小时以后再发。
在项目中,有些事情的进展不能等结束之后回应,阶段性的进展也要及时报告。一方面要让客户放心,和同事拉起进度,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三、专注“具体”
在一个项目中,团队成员需要专注于具体的行动,具体的指标,具体的结果。每个项目需要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具体的指标导向。成员在汇报的时候不能方案不具体,比如“这事大概我们先做,看看情况,不行就不做了”有行动,有数字,有结果。如果失败了也有指标结果,下一步不会让人感到迷茫。
如果项目成员做事不能“具体”,他们永远不会带着解决问题的思维去思考,容易让情绪左右。专注在“具体”的行动,“具体”的数据,反复推敲和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之前一个做项目管理的同事,非常难搞的项目,但是在他那儿都能正常的推进。他的工作方法如下:分析现状是什么,明确困难点,需要什么资源,怎么争取以及整合资源,每一条都会在思维导图上去体现。
他解决问题不会只有一个方案方案,而是按照
1、理想的状况
2、正常的状况
3、糟糕的状况
分列出不同的可能性,风险和可能产生的结果都列好,不管是自己判断还是给Leader做决策,都很清晰,这样对一个项目的推进是有极大帮助的。
四、有原则
和有原则的人一起做项目,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什么情况下可做,什么情况不可做,他都很清楚。这种原则感非常坚定,不会因为利益的变化而改变事情的本质。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对于“帮忙”这件事,他有4个“绝不”原则。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忙,绝对不帮。因为帮了,就会给对方造成过高的期待,万一最后没有帮到,反而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原则,实际上是你给外界展示了自己的游戏规则。认可这个规则并且愿意在这个规则里共事,在项目上,就不会出岔子。换句话说,原则性不强的人,在项目中可能因为环境,可能因为利益,破坏游戏规则,那项目很难推进和持续。
五、情绪稳定
稳定的情绪不只是在项目中必备因素,而是作为每一个职场人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情绪稳定的同事共事,不会因为情绪而导致项目出现问题,也不会因为情绪导致项目无法进展。
之前的一个做项目的同事,当天他们有一场大咖直播,可是当时对接的时候直播时间和当场时间没能对接清楚。导致还有30分钟要开始直播,但是邀请的“大咖”不能及时赶到,当时所有人都很着急,开始抱怨对接的同事。同事开始没有任何抱怨,马上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第一,主持人先延长热场,开场稿先增加内容;
第二,抽奖活动分两次,开场先抽奖;
这个事情对直播的影响能级很高吗?其实没有,但是,客户老板们的合影是公司形象宣传的重要材料,将来会作为公关新闻发布到几百家媒体上去,这个出错了才是最要命的。这就是情绪稳定的作用是给出了解决方案,最终让直播顺利进行开展。所以不情绪化,才能让整个项目“稳”
六、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不仅是在项目中,应该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的品质了。答应过的事情,说到做到。如果做不到,要提前告知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就是契约精神。
项目方案,下午3点交付,没有任何意外的情况下,那就必须完成。如果在做的时候,发现有难度,一定要提前告知,并且告知原因,及下次交付时间。这叫解决方法。最怕可怕的是什么?离交付还有5分钟,突然发消息说完成不了。这样会打乱所有人的计划。一份方案在项目中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项目链条中的一环。方案出来了,接下来才能衔接到其他部门的工作上一个方案,可能会打乱其他几个部门的工作安排。项目中的契约精神,就是保证所有环节严格按计划推进的重要特质。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它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发起的,严格评估项目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是否具有高品质的资格认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已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认证考试机构。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新版考纲将专注于以下三个新领域:
人 – 强调与有效领导项目团队相关的技能和活动;
过程 – 增强管理项目的技术领域;
业务环境 – 突出项目和组织战略之间的联系。
内容贯穿价值交付范围(包括预测、敏捷和混合的方法),分布在三个考试领域。新的PMP考试将继续使用《PMBOK指南-第六版》作为参考。
新版考试题目为180道题;
考试时间为230分钟;
题型将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多选题将说明需选择几个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