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忽略这一点,你的项目必败无疑

[ 日期:2022/12/6 ]

恒佳PMP培训中心

一、情境再现

D公司是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公司,为某大型石油企业承建了一套传输和话音交换设备。谢勇被任命为项目经理,负责完成具体的项目交付工作。

这个项目的实施难度并不大,前期的安装、调试工作进展很顺利,客户也很配合,项目很快就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验收环节。当客户主动询问如何验收时,也可能是对自己公司的产品过于自信,项目经理谢勇居然随口说:“就按你们的要求做吧,我们全力配合。”

该石油企业新建的这套系统是直接用于一线生产的,对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很高。由于客户自身对通信设备的具体技术细节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为了确保新系统在投入使用后万无一失,于是制定了一份异常详细、全面的技术验收测试规范,其中甚至有些内容属于设备入网测试的范畴,施工现场根本就不具备测试条件。

按当前客户给出的测试规范,显然是无法执行的。万般无奈之下,谢勇请客户经理出面,和客户的高层领导直接沟通,说明验收测试的合理要求及内容。经过多次反复协调,客户方面总算做出了一些让步,放弃了一部分确实不具备现场测试条件的指标要求,使测试规范大大简化。

但是即便如此,和相同系统正常的验收比起来,该项目的测试内容还是多出了不少项。可是客户以设备直接用于一线环境,涉及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为由,坚决不同意再对测试规范做任何删减,必须按当前的方案进行全面测试。

验收开始了。结果在测试中真的发现有两项属于入网测试的送检指标略低于国家规定的要求。尽管这并不影响设备和系统的正常使用,但最终还是以第一次验收失败而告终。

后续,D公司重新更换了相关设备板件,再次提请测试,才算最终通过了项目的验收。

由于是二次验收,不但D公司承担了一切相关验收费用,更严重的是,原本打算把这个项目作为客户所在行业的典型应用案例来宣传,希望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可没想到由于在最后验收环节上的疏忽,让这个事实上比较成功的项目贴上了“没有一次通过验收”的尴尬标签。而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责任人——项目经理谢勇,也受到了公司的处罚。

二、情境分析

这个项目情境反映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ICT(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类项目在收尾阶段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验收从什么时候开始?

1、尽早启动验收标准制定工作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个IT/ICT项目可以验收了,也就意味着所有安装、调试、测试工作都已经临近尾声,验收工作的启动自然也应该是在全部交付活动基本完成的时候才正式开始的。

乍听起来,这种想法没什么问题,当然是工作完成了,具备验收条件了,才能开始验收。但实际上,一个IT/ICT项目的验收工作,绝不能等到所有工作都完成了,真正到了收尾的时候才做,而是应该尽早执行,甚至在项目刚一启动,就要着手验收了。

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不具备验收条件,怎么可能开始验收工作呢?实际上,我们所说的项目验收工作,不仅包括依据明确的规范、条款,在技术层面对交付的成果进行逐项的测试、检验,那些具体的验收规范、条款的制定和确定活动,也是验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不同的行业、领域,都有自己相对成熟的规范、标准,IT/ICT类项目也不例外。比如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甚至国外的标准,等等。这些标准既是现成的,又是不可变更的,看起来没有什么调整的余地,但是针对具体项目验收时采用哪些标准条款,却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验收标准的确定,一定要得到甲乙双方的共同认可,才能成为最终检验成果是否满足要求的依据。所以,在从既定的、完整的相关标准体系中筛选出与具体项目、成果相适应的条款、内容,通常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商讨和修改,才能最终达成共识。

而这种反复多次的商讨与修改,往往又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等到所有项目活动都已经基本结束的时候才开始确定验收标准,很可能因为标准确定过程的多次反复而导致整体工期的推迟,甚至延误。

2、抓住制定验收标准的主动权

在确定验收标准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要点,一旦忽略,很有可能导致重大的风险,甚至造成项目的最终失败。这就是:作为项目实施一方,一定要将制定验收标准的主动权抓在自己的手中。

上面项目情境的描述中暴露出来的就是这个问题。由于项目经理缺乏主动意识,草率地将验收标准的制定权完全让给了客户,才导致后面的步步被动,最终不得不接受一个令人遗憾和尴尬的结果。

为了确保IT/ICT项目成果最终能顺利通过验收,项目团队应该主动制定出适当的验收条款,并提交给用户审核。当然,此时还不能称之为“标准”,因为这些条款还需要得到客户的认可。

一般情况下,对方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对收到的验收条款做出增删修改。但验收条款即便有所改动,总体上也还是在团队制定的整体条款框架内,有利于团队掌握主动,这将给日后的验收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确定验收标准的时候,也有一些小的技巧,合理应用也会使最终的验收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比如,在允许的范围内,适量增加“功能性”的测试指标,合理减少“性能性”的测试内容。

以一台家用液晶电视为例,能提供3路视频输入接口、2路USB信号接口、2路高清接口(HDMI)、有3D效果播放等,这些就属于功能性的指标。这些指标的检验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双方在测试验收时不容易出现歧义。

而数字电视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数字信号调制误差率、系统噪声余量等就是性能性的指标。这类指标往往需要依靠专业的工具、仪表进行测量,测试难度相对也更大。在正式验收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结果的不稳定,比如测试方法是否规范、测试环境是否充分满足要求等。这可能给结果的认定带来一些争议。

当然,团队主动制定验收标准,一定是在符合相关行业、领域及特定产品、成果的基本规则范围以内。在这个大前提下,主动选择、编辑那些对自己通过验收更加有利的内容,并寻求获得客户的认可,将有助于最终验收工作的顺利实施。

3、做好内部的自检活动

另外,在确定了验收标准之后,客户正式验收成果之前,团队一定要做好内部的自检活动。所谓自检,就是根据双方已经确定的正式验收标准,团队自己对已经完成的成果进行逐条逐项的测试、检验。

这个过程一定属于全部验收工作环节中的一部分,它不但能让团队及时发现已经完成的项目成果潜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还有利于在后续的正式验收环节中不出现意外和偏差。

4、进行分阶段验收

最后,IT/ICT类项目验收过程中的另一个技巧,就是尽可能将一个成果的检验过程分成几部分进行,即分阶段验收。

相比最终一次性验收,这样做更有利于确保项目成果得到及时的检验,以避免在实施的中间阶段出现的问题积累到最后才被发现,那样不但可能导致更加复杂的返工,进而产生高昂的成本代价和工期的延误,更严重的是,有时甚至已经无法对发现的既成事实的错误进行修正。

总之,为了确保项目最终验收的顺利通过,团队应该注意把握如下原则:尽早启动验收标准制定工作;团队积极主动地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合理选择标准内容,与客户共同确定;在客户参与的正式验收工作开始之前,团队做好内部的自检活动;尽量增加项目成果的中间检验环节,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补救措施。

以上几点有助于一个IT/ICT项目的最终交付与收尾,项目经理及团队对此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重视。

三、情境回顾

1、IT/ICT项目的验收标准制定工作应该尽早启动,而不能等具体工作都结束以后才开始。

2、项目团队要抓住制定验收标准的主动权,合理选择标准内容,并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得到客户的认可。

3、在正式验收启动之前,项目团队要做好针对项目成果的内部自检活动,为正式验收扫清障碍。

4、越是复杂的项目,越应该分阶段验收,以降低验收难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新版考纲将专注于以下三个新领域:

人 – 强调与有效领导项目团队相关的技能和活动;
过程 – 增强管理项目的技术领域;
业务环境 – 突出项目和组织战略之间的联系。
内容贯穿价值交付范围(包括预测、敏捷和混合的方法),分布在三个考试领域。新的PMP考试将继续使用《PMBOK指南-第六版》作为参考。

新版考试题目为180道题;
考试时间为230分钟;
题型将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多选题将说明需选择几个正确选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