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功的领导者,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成功
1、全面的自我认知
领导者必须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美国创新领导力中心的吉恩·莱斯利博士(Dr. Jean Leslie)的说法,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任何时候必须始终清楚地了解六个关键问题: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做事的风格是什么?我是谁?我的职责是什么?我能贡献什么?我的人际关系怎么样?
2、学习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新时代的管理者应该时刻准备从经验中学习,学习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智力上的灵活性。指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因素包括: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广泛的阅读和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
2)人员灵活性。指与他人的互动性。这些因素包括政治敏锐性、熟练的沟通技巧、个人能力提高,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反应。
3)变革灵活性。指对变革的态度及在一个进步的、可持续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例如,不满足于现状,不畏困难贡献,引进新思维,引导变革。
4)结果灵活性。指完成任务,它与执行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次和反复变化的场景中取得成果。
例如,可以应对新的变化,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适应能力强,挑战自己和他人,善于打破常规,提供资源支持。
3、情商
高情商的领导者具有以下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开朗,不容易害怕或悲伤,对事业非常执着,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情感生活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自一人呆着,还是很多人在一起都能欣然自得。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情商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逆境中反弹的能力
当公司处于逆境,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时,能够力挽狂澜的不是高智商、高情商的管理者,而是那些具备高逆商(AQ)的领导者和他们从逆境中反弹起来的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来说,在逆境中仅仅拥有智慧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有较强的抗逆境能力,才能带领团队散发出智慧的火花,战胜逆境。抵御逆境的能力是其他逆境技能的基础,没有这些技能,其他技能将很难发挥作用。
5、跨层级建立关系的能力
擅长跨越企业组织层级,向其他同仁展示自己的幽默感和善意,并且通过积极的商业实践来培养与公司同仁的关系。因此,如今对领导力发展的定义已经被拓宽了。它不仅仅指的是管理者的领导技能,而是指整个组织领导力思维模式的发展。加强部门间的对话、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使命,以促进有效的组织变革;以业绩为导向;传授能立即应用的相关知识;培养领导团队和团队领导者;提供个体发展的机制和机会;授权和指导下属。
6、激励能力
领导者如果不具备激励团队的能力,那么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体都无法获得成功。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一个员工最多只能发挥出他20%~30%的真实能力。但是,如果有充分有效的激励策略和行动,员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力发挥到实力的80%~90%。然而,随着当前领导层的发展,单向激励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领导者需要在激励他人的同时,还要成为激励他人的“催化剂”。引导管理者成为具有催化剂作用的领导者,让员工胜任而不仅仅干好本职;领导者的思想让员工在被激励的情况下,获得成熟的表现和满足感是很重要的;引导下属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提高工作能力。
7、政治头脑
政治因素影响人们实现目标的能力。这通常需要领导者了解情况,懂得审时度势、三思而后行。国家与国际政治环境和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掌控力和影响力,有时甚至影响企业的命运。领导人需要有政治敏锐性,绝不是说说而已,这需要领导人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时刻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始终从国家的重大政策出发。谁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能把握政治方向,善于利用政策因素,谁将能更好地享受有利的条件,企业也会做得更好。
8、团队建设和高效领导
领导者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信任,制定战略方向,并打破孤军奋斗的局面。高效的团队不可能在一两次训练中建立起来。因为训练只能解决“知道与否”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做不做”和“会不会做”的问题。因此,高效的团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培训+行为实施”的过程反复持续进行,这样团队成员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管理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高效的团队建设是一种必要的管理行为。一旦它成为企业的日常工作,一个高效的团队自然就会形成。
9、创建信任和尊重的文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到这一点(信任和尊重)变得越来越困难,但它在企业内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团队成员中,信任和尊重仍然是第一位的,尤其是领导者。在欧美的企业文化中,这种文化首先表现为对个人尊严和价值的尊重,以及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大多数公司很少采用命令式管理,而是采用目标管理,使员工在工作中有更大的自由度。此外,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也是欧美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也是欧美企业的行为准则。
10、沟通能力
无论处于管理职级的哪个层级,或者公司发展的哪个阶段,沟通能力的培养都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跨部门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用语言表达工作目标,以及启发和激励同事,甚至是倾听,都是至关重要的。沟通和倾听是许多领导必须掌握的关键软技能,通过信息的交换与对方达成一致,是跨部门沟通的本质,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维护彼此之间的关系。但遗憾的是,如今的大多数领导都忽视了沟通的初始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将原来的期望变成毫无意义的部门纠纷。
PMP认证不分行业,适合任何领域行业的项目,是通用的项目管理理念。在自我提升、晋升、加薪方面都会对你有所帮助。PMP证书不受行业限制。不管是IT、建筑、制药、制造业,还是电信、金融、通信领域,PMP证书都受到广泛的高度认可。
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
1.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单独的。)
2.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并且,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
中国大陆地区PMP考试将启用新版考纲。新版将专注于以下三个新领域:
人——强调与有效领导项目团队相关的技能和活动;
过程——增强管理项目的技术领域;
业务环境——突出项目和组织战略之间的联系。
内容贯穿价值交付范围(包括预测、敏捷和混合的方法),分布在三个考试领域。新的PMP考试将继续使用《PMBOK指南》第六版作为参考。
通过新考纲与《PMBOK指南》第六版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新考纲对教材PMBOK的变化还不大:主要是突出了人的重要性,强调的是整合与思考,一半基于预测型的项目管理方法,一半则基于敏捷型或混合型项目管理方法以及两者的混合,但不变的仍然是围绕PMBOK章节知识点考察理解和应用。
变化点为以下三个:
1、考察维度从5大过程组变为3大领域:人员(42%)、流程(50%)、商业环境(8%);
2、考试情景更加贴近真实项目趋势;考察侧重点从做事到关注人;
3、对于项目经理的软技能要求更高,匹配PM能力模型三角。
将原有的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规划与分析,相比以往的考纲基于理论在每个环境的应用,新的考纲考察重点在于实际项目管理中人所需要的能力:领导力,技术项目管理能力,以及战略与商业管理能力,强调真实项目环境下的专业能力。
《2021年PMP考试新考纲》——重视服务型领导力
虽然旧考纲已经包含了支持变更,但新版考纲加大了敏捷式管理的应用、注重交付拥抱变更、强调贴近实际、注重变更管理与绩效管理,体现了PMI注重最佳实践与项目管理团队量体裁衣的能力。
新版考试其他调整还包括:
考试题目为180道题 (此前考试是200道题) ;
考试时间为230分钟(此前考试时间为240分钟);
题型将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多选题将说明需选择几个正确选项。